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儿童心理理论论文(3)

儿童心理理论论文(3)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儿童心理理论论文

  三、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成果

  心理理论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拓展的过程。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3―5岁的儿童,并只对错误信念、表面―现实和视觉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进行研究,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展了许多其他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都有拓宽。

  陈英和在研究中曾提到:一般认为,儿童在4岁时就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早期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年龄以及不同任务带来的结果差异等方面问题的探讨上[7]。近期研究的焦点转移到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发展机制、在特殊群体上发展差异及心理理论的干预性研究等方面。

  陈健芷,李巍巍的研究结果表明:5岁儿童在说服他人时较少使用心理理论能力;儿童从7岁开始使用心理理论的能力急剧提高,可见7岁是儿童使用心理理论能力的关键期;9岁以上儿童已经基本具备使用心理理论的能力;并且儿童在面对不同地位的说服对象时,并没有表现出显着的差异,但面对地位高的说服对象(如父母)时表现得则略差一些[8]。

  张婷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区分自己心理状态和他人心理状态能力与执行功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混合成分执行功能与这一能力的密切联系上。在错误信念发展的早期,执行功能与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主要集中在“混合成分的执行功能与对自己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工作记忆的执行功能与对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能力”这两对联系上[9]。

  莫书亮,苏彦捷在研究中曾指出衡量心理理论能力的任务大多是言语任务,即使有一些是非言语任务,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很难完全排除语言的影响。很难把语言和心理理论完全剥离开来,以便了解在二者的关系中谁是更加基础性的因素。而且在研究中怎么衡量是否存在内部言语,以及内部语言起什么样的作用,相对于外部言语而言,它的作用机制也许更能体现出心理理论操作过程的特点。所以今后的研究应该加强对特殊人群(如失语症病人)的研究,进一步考虑个体对意图、情绪等心理状态的知觉和推理中语言所起的作用,以便从更广泛的心理层面来探讨语言能力与心理理论在个体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系[10]。

  任真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结论指出:和同等言语智力水平的正常组儿童相比,自闭症组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明显落后于正常组的儿童,说明自闭症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理论缺损;自闭症组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要远远低于正常组儿童,但是两者的发展序列基本一致,这与Sparrevohn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和年龄、言语智力的相关都显着,但在控制年龄因素后和言语智力的偏相关不显着;言语智力可能是理解心理理论任务所必需的,但不是通过心理理论任务的充分条件[11]。

  四、心理理论实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心理理论发展的阶段观让人存在一定的质疑。Mitchell认为,不同的操作要求可能会影响到儿童认识错误信念的年龄阈限[12]。现有测评心理理论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自然实验法,测量任务主要采用故事法。具体是通过一些木偶道具、玩具模拟故事场景,或者是通过图画卡片说明故事情节过程,然后向被试提一些问题以确保其对故事信息的准确理解和记忆,然后提问测验问题。“错误信念”任务测量的是儿童的社会理解水平,主要是让儿童听一些短故事,回答关于理解心理状态、情感或错误信念的一些问题。

  在实证研究中,如果主试需要向被试讲解故事,这对实验的整体操控和主试的能力将会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3―6岁的儿童,他们的各项心理机能正在发展但尚未成熟,那么在研究中做到完全的实验室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验中一般采用多个主试参与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就很难控制不同的主试对被试产生的影响。例如:主试对指导语的表述(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不同,这时对被试是否会造成暗示将不可估计。那么是否能够克服这一问题呢?或许我们可以将实验程序中的故事情节设置为动画形式,然后由主试将被试的注意力引向屏幕,再播放动画画面,放映结束后主试向被试提问题,为了避免儿童受到短时记忆差异的干扰,可以在提问过程中辅助相关的图片。这个设想是否成立还没有验证,因为儿童心理理论实验任务的重测效度很低,我们对同一名儿童进行两次相同的实验任务似乎不太合理。

  五、对心理理论研究的展望

  儿童心理理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使得“心理理论”的研究走上了成熟的道路。如今,“心理理论”的概念、理论模型、研究范式及发展机制等方面都趋于成形,心理理论成为众多研究者都熟知的一个领域,也是一个多产的研究领域。关于心理理论的研究领域可以向更广阔的空间扩展,它的研究也将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首先,心理理论是儿童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的推理或认知,研究心理状态的每个方面与信念认识的关系是心理理论研究的核心。但目前的研究并没有涉及到心理状态的每一个领域。例如在注意、想象、意志行为、需要、气质、能力等多个方面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上。并且一些认知研究领域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如何,也是需要多加关注的,例如元认知、内隐认知等与信念认识的关系很有必要研究。

  其次,一些早期的实验任务信息量往往过大,且过于复杂,这样难免导致儿童理解困难。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任务设计上可以设计一些儿童容易理解的简单实验任务。另外,过去的研究一般使用言语性任务,研究表明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和言语技能有一定关系,所以这很有可能低估言语理解有困难的儿童和聋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如果使用非言语性任务进行研究或许能获得新的突破。

  最后,尽管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所涉及的年龄范围也越来越宽,它的研究从儿童期、青春期一直扩展至成年期,但毋庸置疑,心理理论研究的核心年龄阶段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儿童早期,迄今最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也主要来自对该年龄段儿童的探究。当然,有关心理理论的研究不只打开了年龄的界限,而且对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儿童、聋童等)的研究也逐步走热,关于特殊儿童的研究虽然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总会让人非常欣慰,当能够给予特殊儿童及他们的家庭些许建议时,我们的研究就是有意义的。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将对正常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与对特殊儿童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理论的发生机制及发展规律,从而促进特殊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虽然现在关于心理理论特殊群体的研究不是很多,尤其是其中确切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机制还没有定论,但是我们应该相信这方面的研究会越来越多的,研究的成果或大或小,但滴水穿石的逐步研究总会慢慢地揭开“特殊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面纱。

  综上所述,心理理论的观点自提出至今,在理论建构、实验范式、应用研究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期待着有关“心理理论”的研究能够迈向更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科院

  参考文献:

  [1]Happe.,Winner E., Brownell H.The getting wisdom theory of mind in old ag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34(2):358-362.

  [2]丁艳云,赵俊峰,李培.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0):86-90.

  [3]邓赐平.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5-19.

  [4]李小晶,李红等.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57-159.

  [5]陈友庆.心理理论的研究概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31-38.

  [6]Frith,U.,Happe,F.(1995).Autism:Beyond“Theory of Mind”. In: Mehler, J. ,&Frank, S. eds. Cognition and Cognition,The M IT Press, 1995,13-30.

  [7]陈英和,姚端维,郭向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56-59.

  [8]陈健芷,李巍巍.5―9岁儿童在税负行为中使用心理理论能力状况的研究.心理科学.2009,32(2):375-377.

  [9]张婷,吴睿明等.不同维度的执行功能与早期心理理论的关系.心理学报.2006,38(1):56-62.

  [10]莫书亮,苏彦捷.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86-90.

  [11]任真.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与中心信息整合的关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2]Lewis C,Mitchell P.Children’s early understanding of mind:Origins and development. Hillsdale,NJ:Erlbaum,1994.

看过“儿童心理理论论文”的人还看了:

1.儿童心理研究论文

2.有关儿童心理论文

3.幼儿心理毕业论文范文

4.幼儿心理学论文范文

27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