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术论文>

怎么写一篇学术论文(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关于心理学的学术论文

  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学

  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学生的管理工作。通过对群胆效应,感化效应,霍桑效应,青蛙效应的研究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并作出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学生管理;群胆效应;感化效应;霍桑效应;青蛙效应;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4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素质整体偏低,技工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就更不容易。它要求班主任立足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实际,讲究策略,研究方法。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们,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除了要有过硬的理论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外,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理论,重视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工学校的班主任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要从加强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抓起。班主任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原则,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做好德育工作。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谈谈在学生管理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比较突出的心理学效应的应用。

  一、 群胆效应

  几个人共同行动,互相壮胆,敢于冒险,战胜恐惧。做出独自根本不敢做的事,就是群胆效应。

  在学生管理的经历中,常发生这样群体事件。起初是两个学生的小矛盾,然而,当事双方找来更多的人帮忙摆事,使事态扩大,产生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群殴事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学生之间的矛盾,把矛盾解决在萌发的初始阶段,避免矛盾升级,还要特别关注一些问题学生抱团,形成小团伙。遏制住事态的蔓延和发展,避免群体事件的发生。

  二、感化效应

  感化效应是一种正向刺激使人产生强烈激情的正向心理效应。如蔺相如以让路感化廉颇,廉颇以负荆请罪感化蔺相如。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成长的环境和经历千差万别。班主任要在不同的教育对象中频繁的转换角色。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自己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的还是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正如陶行知所说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可见,老师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应该先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心态和喜好。然后通过真心实意的沟通和交流,学生才能信其道,老师说的话,在学生心里才有分量,老师和学生才可能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

  诸葛亮七擒孟获,次次都是先捉后放,就是想达到感化效应。当然,前六次未充分起作用,但每一次都使孟获的情感发生变化,最终是第七次他被彻底的感化了。这也要求班主任,不能歧视每一位同学。也不能一蹴而就。

  三、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指人们受到格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其感受到它是受关注的,那么就会对其产生一种强大的激励作用,从而在行动上表现的更加积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善意的谎言和夸奖可能造就一个人。学生很难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容易灰心失望,陷入心理低潮。这时给予积极的暗示,尤其是来自老师的关注是一种对心灵的抚慰和激励,可以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次拍拍肩膀都可能远比物质上的给予和奖励更能够令学生鼓舞。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学生就应给予充分积极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老师期待的。在必要的时候,有些情况下,不妨可以运用善意的谎言来强化这一效果。你可以告诉他,“老师很欣赏你。老师之所以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就是觉得你有这个实力,相信你一定能作好。”这样的话可能会激发对方的积极性,使其奋发向上。当然,要说的恰到好处。过于夸大反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强调了习惯对行为的束缚力,而这种束缚力的可怕在于它会对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性格―命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习惯与命运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习惯慢慢地、默默的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使人们不容易察觉到它对生活所造成的改变。而天生所具有的惰性,更使人们懒得对微小的改变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应对。所以,人们总是习惯地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当事情以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一点一点进行“量变”后,结局便是无力掌控的“质变”。

  习惯是平时的思维和言行的点点滴滴的积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注意养成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从日常常规管理入手,关注和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教育的最大转变莫过于行为的改变。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要严宽相济,严不是冷面无情,宽不是迁就纵容。严格要求是建立在爱护基础之上,这种爱,是出于教师对职业的恪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要“堵”与“导”相结合。“堵”与“导”都是手段,以“导”为主,以“堵”为辅。

  现代社会讲究文明礼貌,需要克制自己的一些不雅言行,不能说脏话,不能骂人打架。但是从另外一个某种角度讲,禁止某些言行,其实也是对人的本能的一种压制。弗洛伊德强调人们都具有先天的攻击本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很容易理解,说脏话的目的在于满足那些被压抑了的攻击愿望。美国心理学家这样解释:“咒骂是人类的原始本能,甚至是人类灵魂的止疼药,因为咒骂能让我们的脑子自由”。如何看待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说脏话现象?简单的警告学生不能说脏话。效果就好吗?老师不能单纯的“堵”我们也要客观的分析,骂人总比打仗好。脏话不仅可以满足宣泄情绪,还可以代替拳头。通过咒骂,打人的愿望消失了。在这个层面上,说脏话也能消弭争斗。脏话对我们也有益处,老师要引导学生适度合理的心理宣泄,愤怒、压抑时,不妨给予学生宣泄的机会,告诫学生不要在公共场合骂人。在没人的地方大骂大吼,也无伤大雅,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看了“怎么写一篇学术论文_如何写一篇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2.如何写学术论文

3.如何写学术论文的格式

4.关于学术论文怎么写

5.大学学术论文怎么写

怎么写一篇学术论文(2)

关于心理学的学术论文 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学 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学生的管理工作。通过对群胆效应,感化效应,霍桑效应,青蛙效应的研究对学生管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2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