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术论文 > 文科类优秀学术论文

文科类优秀学术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文科类优秀学术论文

  文科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他们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文科类优秀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文科类优秀学术论文篇一

  浅谈文科教学的改革

  摘要:为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改变教学目标与方法,特别是理论性、系统性强的文科。在文科的教学改革中,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改革,其次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最后是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以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实施教育创新,大大提高文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文科 教学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迅霞(1973―),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研究生,助教,河洛文化与文献研究所,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7-0185-02

  在当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高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人们在接收新生事物方面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便捷,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发活跃;而产生这些变化的同时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会觉得这个时代给了自己在工作上越来越多的无形压力,越来越不容易满足学生的口味,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过去对学生的教学中单纯的以教师为主体,以黑板为中介,以一个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显然已经不太适应时代的发展。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

  不适应就需要改革,需要改变。因此“教学改革”这个词在各高校也频频出现。

  其实教学改革并不是近几年来的新词汇。在50年代末开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美国率先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开始提出了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影响到很多国家,80年代,日本、法国等一些国家也经历了一次新的教学改革,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在继续。因此说,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不老的话题。

  在文科的教学中怎么进行改革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次我们要以多形式,多种方法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吸取营养。有了目标和方法,教师自己还要随时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好的满足学生,提高自己。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由单一转向综合。

  大学是“灯塔”,是引领社会,引领时代的殿堂,大学生是引领时代的弄潮儿。所以,培养的学生不能只会在学校学习,只会被动接受,而不能适应社会,不能创新,不能做一些适时的改革。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

  现在一直在提到右脑的开发,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综合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只会动脑,而没有动手能力,不能只会学习,不会实践。

  教师给学生的不只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影响他理解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首先,教师在强调基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理性思维、批判思想的开发。让学生能非常客观全面地去看待问题。例如,在讲到讲求信誉时,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中国圆明园兔、鼠首被“神秘买家”蔡铭超“买而不付款,不结帐”这个事件进行讨论。学生们情绪都很激动、高涨。大部分学生都义无反顾地举双手支持蔡铭超的行为是爱国行为,认为他为中国人争回了面子。但学生都没有客观全面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当我提出他的负面影响时,学生才豁然明白,他作为一个商人失去了诚信。当然蔡铭超这样做也是从国家利益去考虑,也是有原由的,他正面的爱国热情完全压盖了其他的影响。但要教会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不能只看到正面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反面影响,应该客观地去看待每一个问题。

  在人才培养上,要更加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其次,在现在追求自由,崇尚个性的时代,有些学生会在追求,崇尚的同时忽视了价值观,道德观,迷失自己。因此,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也要渗透一些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既个性又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可能是一生一世的。

  另外,在学生学习期间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往往在工作中间实践大于理论。所以,我们应把这两个方面都作为重点。在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实践机会,采用一些手段,对学生进行一些职业教育,教会学生社会经验,来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既能说又能做的强者。

  最后,社会需要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型人才。如今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相对较弱,更多地表现出的是比较自我、偏激。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协作互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并使学生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要让学生学会抵制不健康、增强心理的抵御能力,做一个健康的、阳光的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且把这一点作为重中之中。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传统变现代。

  文科学科的特点是抽象、信息量大、理论性、系统性强,学生相对容易了解,但不容易记。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教师在教课时往往依靠自己的丰富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把零碎的知识形成系统,快速、强制地灌输给学生,学生不是主动地接受而是被动地被输入,不注重学生地理解。这种结果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或者埋头没人回应。

  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真正参与教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要适当地转变观念,调整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开发智力 , 发展个性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实现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多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概念、理论图形化、形象化,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抽象思维,便于理解和记忆,缩短了掌握知识的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轻松地理解,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引进具有时代感的新知识、新内容,并使相关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消除学生的“审美疲劳”,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学生的思维训练得以加强,视野也比较开阔,课堂效率提高。

  2、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加强学生的主体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正因为这种需求,学生会有成为主体的意愿,我们应抓住这一需求,在课堂上多加入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由被动地旁观者变为主动地参与者,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能力的发展。在争论中探讨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3、加入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环节。在讲课的同时可以创设一些情景,适当地加入生动有趣的语言、眼神或者肢体语言,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进入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处于亢奋的状态,学生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实际的参与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因此说,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自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 注重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无论教学的哪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所以说,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从各校各专业情况来看,现在教师普遍存在年轻化,而年轻人有活力、接受新生事物能力相对较强,这些都是他们身上的优点,但也有缺乏经验的不足之处。所以应多组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可以组织教师到外校进修与交流,有比较才有不同,有交流才有改进,提高教师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的教师队伍,这是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

  因此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的改革是发展中的必然。对文科的教学改革要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培养几个方面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实施教育创新,大大提高文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滕大春主编. 外国教育通史[M]. 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2]刘铁芳. 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邓泽宏、雷德明、丁宇、魏敏. 文科应用专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J].江汉论坛,2000,(8)

  [4]陈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 2007,(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文科类优秀学术论文

27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