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政工论文>

大学生中美政治论文(2)

时间: 家文0 分享

与此相似,美军对华交流也同样无利益可言。同样相反,美军“挑衅”中国还能获益,因为美国庞大的军事机器不运转就得不到有关军费。余万里对此解释说,这在美国政治中叫“预算政治”。因此,美军频频到中国海域“惹是生非”,造成诸如“撞机事件”、“无暇号”等等,所以“现在要让美国人收手不太可能,但中美应该避免擦枪走火,在处理上柔性一些”。

C型包围圈围堵中国?

1997年的克林顿政府与中国成为“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与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2005年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说中国是“利益攸关方”,到奥巴马就是“同舟共济”的“中美国”。

中国军事战略分析家、屡屡对中国军事、外交和中美关系等等问题发表惊世骇俗之言的中国空军上校戴旭,著有《C型包围》一书,阐述美国正在构建C型包围圈,从中国西南边疆毗邻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到南沙等等,从中亚到印度半岛,再到印度洋和南海围堵中国。

余万里对此的看法是,美军现在不是想不想围堵,而是能不能围堵中国的问题。美国主流战略思想已经认识到无法围堵中国,因为中国自身力量逐渐增强,而全球化使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密切联系、利益相互依赖。因此,美军实施“对冲”战略,布点防范中国。

目前,中美双方在战略层面上彼此存在误解,导致战略关系不明确。美方认为中国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印度写成《地球是平的》一书。在该书中,弗里德曼描述了“全球化”这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正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不过,现实中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对中印两国存在有意识形态成见,他有个著名的结论:中国、印度都好像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中国呢,道路平坦,5个车道,一切都很好,但是前面可能也有屏障;印度呢,路面是一塌糊涂,很窄,还有动物走来走去,但是前面似乎越来越平坦,也许未来就可能全是中国的这种好路,也许这只是空中楼阁。

余万里透露,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思想对美国白宫影响很大,这就使美国打算提升印度的战略价值,也似乎形成对中国的制衡。不过,余万里表示,不要忽略了一个事实:印度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主体,是不结盟的鼻祖,未必会对美国言听计从。所以,“中国对印度要把握好分寸,要么拉他过来,要么推向美国”。

事实上,中国也“吃不准”美国的战略,因为它具有很大的摆幅。克林顿时期对华政策与前任相比转了180度,可小布什上台再转180度,而奥巴马上任又转180度,这样使中国感到无所适从。可是,虽然双边关系存在变数,但现实又要求双方合作。于是,1997年的克林顿政府要与中国成为“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美国与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2005年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说中国是“利益攸关方”——那时候美国在朝鲜问题上有求中国,到奥巴马就是“同舟共济”。现实中的美国需要中国合作的地方越来越多,伊朗、朝鲜、阿富汗,但又不把中国当盟友,所以,常常令中国感到困惑。

当前,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超级大国,谁也威胁不到它,所以它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也没人管,联合国也没招。比如,伊拉克战争这么大的错误也无人奈何它,如果当年的苏联还存在美国就不敢犯大错误,否则会被趁虚而入。而对伊拉克就是对主权国家的公然侵略,用余万里的话来说,“而且是很不成功的侵略,付出成本巨大,包括现在的阿富汗,已经成了美国之‘帝国的坟墓’”。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徐光裕最近接受媒体采访声称,在目前的国际战略格局下,如果我们主动放弃不结盟,就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潜力和影响力,我们很可能“被称霸”、“被出头”,我们的负担和要付出的代价必然增大。即便是大胆设想强强结盟,结果也多半代价高昂,事与愿违。

余万里对此表示质疑,“中国跟谁结盟?跟美国?俄罗斯?还是委内瑞拉?结盟以后对付谁?”他认为,中国与美国、俄罗斯之间都不可能形成结盟关系,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跟中国结盟简直天方夜谭,可见,所谓“中美国”的美好憧憬只是意淫而已。而俄罗斯虽然无法跟以前的苏联相比,但依然自认为比中国档次高,根本看不上中国,所以,也不可能和中国结盟。剩下的第三世界、东南亚之类国家,甚至被西方世界视为邪恶国家的诸如朝鲜之类,中国去和他们结盟,“到底是提升自己还是自寻烦恼啊”?

与此相反,周琪则认为,由于中国军事不透明,使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感到威胁、担忧,而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容易造成军事不透明。因为你的战略目标、实行的手段没有人和你分享,如果官方不宣布,没有人知道你打算做什么。但如果结盟的话别人会知道得更多。

中国周边困扰知多少?

奥巴马上台后提出美国要重返东南亚,而非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有了美国撑腰就企图瓜分南海利益。

对于国内有人把缅甸当成中国战略缓冲区的想法,余万里认为多少有些过时,就像朝鲜对美国的阻隔作用其实很虚一样。余万里在中国国防大学的一位同学曾说,美军到鸭绿江边?那好啊!我正愁打不到他呢。

余万里举例,索沃战争期间,美军及北约军队与南联盟军队并未直接接触,但使用空中打击却依然达成战略目的。事实上,美军甚至从本土出动远程轰炸机长途奔袭南联盟。

对于中缅油气管道,余万里也不看好,“那个管道是韩国人在建设”。无独有偶,在记者去年的一次采访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宏图也曾表示,选择油气管道线路时还要考虑复杂的国家间关系,而且,管道更容易被破坏,“一个手榴弹就可以炸断”。

记者在网上搜素获知,中缅天然气管道是韩国大宇集团下属的未来国际财团筹建,该财团正在缅甸沿海开发天然气田,拟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向中国供应三十年天然气的项目,这条输油气管道将把天然气输送到和缅甸接壤的中国云南省。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韩国是美国的盟国,眼下美韩军演的主角。

余万里批评中国有一种传统农民意识,因为中国是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国家,所以做事都是地主老财的想法,圈块地心里就踏实了。当然,缅甸的稳定对中国没坏处。至于美国对缅甸的政策,很多人认为其有战略考虑,但他表示高度怀疑,缅甸对美国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奥巴马每天考虑一百件事能否想到缅甸?

余万里认为缅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昂山素季有一帮朋友在美国尤其在国会,再加上美国老玩民主自由之类,昂山素季就树成了一个旗帜。有一帮人始终在关心她,就对美国国会形成压力。

类似情形是,台湾也有一帮朋友在美国尤其在国会,帮台湾进行政治公关。比较典型的就是台湾“国安局”特工、“间谍宝贝”程念慈,曾经是美国国务院前副助理国务卿凯泽的“知己”。

与此相反,中国在政府公关方面却显得低能。十几年前,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沈国放在北大的一次演中透露,中国每年都要从美国进口大量烟草,据悉是北卡罗莱纳以及维吉尼亚州(现在已经高达上亿美元份额),但却从未想到游说该两州议员关键时刻为中国说话,结果这些议员不知道中国每年都为他们的家乡创造可观价值,兴许他们还为经济制裁中国投赞成票呢。

对于上述现象,余万里表示这可能跟中国的决策体制太集权有关,“所有事情对口负责,外交事务外交部专管,别人不能插手,权力不能分散”。

在谈到印度时,余万里认为它可能比缅甸地位高一点。因为有意识形态因素,印度是发展中国家里最大的民主政体。美国有扶持一个样板的打算,因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很多民主化国家都陷入停滞或内乱,而没有民主化的中国成了发展中国家的明星,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都要学中国。

关于南海问题,余万里介绍,奥巴马上台后提出美国要重返东南亚,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有了美国撑腰就企图瓜分南海利益。但美国也未必愿意看到他们与中国开战,因为有前车之鉴。

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发生冲突,美国卷入的结果很尴尬、狼狈,其援助给格鲁吉亚的武器装备被俄罗斯缴获,比如著名的悍马军车就成为俄军囊中之物,美国虽然声称它们属于美国国家财产,要求归还,但俄罗斯毫不理会。

因此,美国只能支持他们对中国一定的挑衅性。产生一种牵制因素,但不是无条件的纵容。所以,自2002年东盟和中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来,各方均没有突破宣言约定范围。

“钓鱼岛的问题日本在法理上吃亏。”余万里表示,钓鱼岛在地理上归属台湾群岛,它与中国历史上的宗属国琉球群岛之间还有一条大海沟。对此,台湾方面研究比较透彻,马英九曾是保钓人士,其在哈佛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时的毕业论文是以钓鱼岛问题为论述题材的,保钓运动也是台湾率先发起的。

据悉,目前日本即使在钓鱼岛开采出天然气也无法运走,因为气体体积大,必须液化,在钻井平台上无法完成(当然,油可以装船运走),在大海沟上很难架设管道,而中国春晓油气井开采的天然气则是通过在大陆架上(一百多米水深)架设管道送上岸后液化处理运输的。

余万里认为,日本以及东南亚有关国家的战略考虑是,“时间表”不在他们手上,包括当初的陈水扁也看到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等中国肌肉都练成了,他们就捞不到好处了。而此时中国正在欲成未成之际,与美国的关系也时好时坏,他们就设法惹事,挑起中美冲突,进而达到压制中国的目的。比如陈水扁就企图在台湾造成既成独立事实,南海一些国家也抢占地盘试图造成既成事实。

就最近发生的美俄间谍案看,余万里觉得这在冷战时期不算新闻,他们是曾经的战略对手,包含历史遗留成分。但美国对中国还没有看做是对手,只是看做潜在的威胁,不知道你要何处去?“不好的情况是,如果中国越来越牛的话、不停地引导美国人把中国当成唯一坏的对象就不好办啦!”

中美一直在误读对方?

主要从事美国外交、中美关系研究和教学的余万里告诉记者,“中国社会主流对美国的看法,还停留在20年前。”

2010年6月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辑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美一直在误读对方,中方对美需要主动。”

王辑思认为,中国对美国的研究与美国对中国的研究之差距,相当于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的差距那么大。而美国作为移民国家,至少可以找到几万个曾经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美国公民。但我们在中国却很难找出多少个在美国土生土长、对那里情况十分清楚的中国公民。

中国社科院学者周琪认为王辑思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她同时质疑入籍美国的中国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美国政府了解中国,觉得“不能太夸大他们的作用”,“我认识很多在美国的中国人,居住、拿绿卡,没有觉得他们对美国政府、国会了解中国给予多大帮助”。

周琪觉得,主要原因是美国的中国研究学者起步比较早,对中国能够进行比较深入实地考察、研究,这是中国的美国研究学者过去做不到的。这里存在很多客观原因,但美国人可以到中国来,甚至深入中国偏远农村进行调查。周琪提到,一位叫奥克森伯克华的学者在卡特政府时期曾帮助制定对华外交关系政策,他是斯坦福大学原教授,曾到中国山东一个县蹲点,深入农村与老百姓交流,周琪的下属给奥克森伯克华当了助手,帮助他整理每天记录。为此,周琪反问?“有哪个中国教授到美国农村去做同一件事情呢?因为我们既没有钱,也没有意愿去做这样深入的工作。没有去与美国工会交流,没有到州里与选民沟通。我们最多就停留在美国联邦政府这个层面,这是我们所欠缺的。”

不过,中国学者对美研究,考察经费似乎也算瓶颈问题。而美国石油大王、世界首富洛克菲勒,在后半生的慈善事业中,其投入美国本土的基金,就包括在上个世纪赞助首届“中国学”会的召开,创建纽约中华医学会,在美国著名大学创办研究中国问题的“远东学”图书馆等等,不仅如此,他还出资在中国建立了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现北京协和医科大学)。

周琪表示,这些年来,中国对美国的研究也逐渐加强,过去对美国最基本的意识形态不清楚,比如历史上与当代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产生的影响等等。为此,2006年她撰写了《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专供中共中央办公厅参考(该书获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三等奖)。

但周琪同时指出,虽然现在对美研究有进步,不少学者赴美深造读博士,可毕竟没有人像美国人深入中国社会那样深入美国社会调研,所以,我们对美国社会的研究始终不及美国人对中国社会的研究。因此,中国对美国的看法常常以“阴谋论”来概括,屡屡先入为主。而并没有去研究美国政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王缉思也说,美国人研究中国,极为注重实地考察。而我们的学者又有多少深入到美国的社区去了解美国的民情,了解美国的某一个基金会,某一个公司的运作,作为第一手材料拿回来做第一手的研究?几乎没有,几乎是零。如果这样的话,就不可能认为我们的学术界是在做深入的研究。

说起美国对华研究,其实不仅在民间社会,即使在军事领域,美国也鼓励民众积极参与调查。去年,中国空军上校戴旭就曾向记者本人透露,美国国家情报系统把采集他国地理信息的任务基本上分解到本国赴外旅行的普通百姓身上,采用方式是商业化运作:你拍回来我看,别管有用没用,尽量给我拍。我不给你特别指定拍摄内容,如果指定了反而有间谍嫌疑。我可以告诉你去北京或上海,到地方把楼房街道拍回来,拍测过的内容(图像)卖给我。这些信息进入军用地图系统,成为美国构建全球战略需要的“数字地球”的重要内容,换句话说就是成为美军导弹、战机等武器的攻击坐标。

王缉思还表示,总的来说,经过几十年的交往,中美官方的彼此了解,比两国公众的相互认识要深入全面得多。但是两国国内政治、决策过程和环境不同,对对方意图的解读,也往往不被对方所接受。

主要从事美国外交、中美关系研究和教学的余万里告诉记者,“中国社会主流对美国的看法,还停留在20年前。”他认为中国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美国的政治结构,不要用中国人自己对国家、国家与社会的看法来看待美国。中国历史上是传统的强政府弱社会,而当今美国是大社会小政府。比如,美国政府就管制不了“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总统没法约束它,因为这个基金会是国会出钱资助的。说到这里余万里讲了一个小故事:当年英国的北爱尔兰共和军就从“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获得金钱援助,为此,英国政府曾对美国政府兴师问罪:“我有很多证据证明你们支持北爱尔兰共和军!”美国政府却感到冤枉,事实上,美国的肯尼迪家族是北爱尔兰移民和天主教徒,因此,他们与北爱尔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不久前去世的美国著名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就是当年北爱尔兰共和军背后的支持者。

“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在中国以及一些国家看来可谓臭名昭著!2008年中国拉萨的“3·14”事件、2009年中国乌鲁木齐的“7·5”事件,伊朗因选举引发的大规模冲突,其背后都有这个基金会的影子。中国《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对中国极为重视,它资助的中国项目多达50项,仅次于伊拉克的52项,排名世界第二,远远超过俄罗斯。然而,中国政府与社会主流们有时却犯下英国政府曾经有过的错误,笼统指责美国阴谋分裂中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中国的《孙子兵法》,而《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2006年11月,中国学者林东受国家教委国际交流协会委派,赴美参加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东北亚地区交流项目,其间,受邀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作《亚太安全与中国的国防现代化》的演讲。演讲那天正好是周末,陪同他的教授说,学校现有400人,平常很多人在中午就忙着回城里了,今天居然有满屋子人,说明大家对中国海军关注的热情很高。

但此后发生了一件更让林东惊奇的事情,当演讲会的主持人威尔森教授在送他去车站的途中,竟然兴致勃勃地与林东聊起老子和孙子,而威尔森居然能用文言文背诵《孙子兵法》全文。威尔森说,近年来他出版了一部《孙子兵法》的译本,其中一大难题是如何翻译“兵法”这个概念,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相比,《孙子兵法》不只是作战之法,也不限于用兵之法,它还包括带兵之法和为将之道。而老子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同样是博大精深,孕育着合作安全的理念,他不禁吟诵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据悉,当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军参战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记者曾就此征询中国人民解放军某位营连级军官,是否读过《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后者王顾左右而言他。

中国前领导人毛泽东曾经有一句经典名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那么当今中美纷争,如果是由于彼此一直在误读对方造成的话,中美双方都需要补课,而对中国来说,也许尤其更为重要。

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前景如何?

奥巴马还是希望能够与世界上其它的大国比如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共同创造出多角色参与的国际框架,从而有利于国际责任与义务的均摊。

“我的建议就是从非传统安全领域、不太敏感的地方进行交流。”余万里说道。他解释,一般而言非传统安全领域指军事之外的领域,但他认为非传统安全领域是指安全或威胁不是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零和博弈,你得我失之类,而是说这种威胁对所有国家来说是不可分割的,比如海盗问题、救灾、国际航海、航空安全,包括外太空安全等等需要大家维护安全的公共领域。这些领域相对争执比较小,因此可以从这些地方着手合作。

余万里特地用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来说明,但透露美国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协调,但中国似乎不乐意,不太愿意过深地介入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家中,进而提出分区护航。“军队也许有些不自信的考虑,怕与人合作自己的秘密全给人知道了,因为美军宝贝多,你知道了他也不怕,但中国杀手锏少,所以不能露底。”

中国有关学者认为,后冷战时代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跨国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要求各国开展合作共同应对跨国安全威胁。中国的大战略是融入国际社会并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安全威胁。另外,中国国内的不安定因素和国家统一问题决定了其大战略的基本和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内政治稳定和处理各种内部挑战,而非挑战和试图改变现有国际秩序。

2010年5月28日上午,斯坦福大学威廉·哈斯中国政治讲座名誉教授、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亚太地区和平与合作项目主任约翰·刘易斯博士到访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就中美安全关系及朝鲜半岛问题发表演讲。

刘易斯教授的发言聚焦于中美之间实践层面的安全合作。他强调,虽然美国的大学和智库均对当前中美关系表现出广泛关注,但对中美关系中的安全议题仍然重视不够;这和当前中美双方安全议题的讨论与实践层面相脱离的现实有关。刘易斯教授认为,要想使中美之间的安全合作落实到实践层面上,必须满足以下三条标准:一是要保证双方沟通往来的连续性,二是双方需要相互承担义务,三是要确保专家和实际政策之间的有效关联。

6月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John Ikenberry受邀访问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并就“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为国关学院的师生做了演讲。他披露,奥巴马希望能够与世界上其它的大国比如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共同创造出多角色参与的国际框架,从而有利于国际责任与义务的均摊。

看了“大学生中美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1.2016论中美关系论文

2.中美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对比研究论文

3.2016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4.2016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5.论中美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27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