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政工论文 > 中国2017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中国2017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中国2017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中国2017经济形势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2017经济形势论文篇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摘 要】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但也不容乐观,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两大方面的对策建议,即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发展之路。

  【关键词】经济形势;宏观调控;对策建议

  过去五年,我国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取得平稳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中国速度”、“中国经验”已经成为世界中心话题。世界传媒巨头默多克就说出这样一个新闻传播事实,“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由此可见中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之高,影响力之广。

  2013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制定这样的经济发展目标一方面考虑到要保持经济适当增长以带动就业,另一方面也按照的要求,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讲求稳中求进。实现这些经济目标,就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就我国现在所处的发展环境来看不容乐观,我们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国际风险

  (一)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缓慢,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主要发达国家去债务化进程将抑制经济增长。美国自奥巴马连任以来,政治形势趋于稳定,但是各方对“财政悬崖”问题担忧加剧,两党将在激烈博弈中共同采取行动缓解这一问题,后果则将是美国政府出现更高的债务水平。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会抑制美国经济复苏,减弱其增长势头。

  欧债危机的紧张形势短期内已有所缓解,但是欧盟仍然没有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未来经济低迷态势难改。加上塞浦路斯危机的爆发,使欧洲的财政风暴又发展到强力削债的新阶段,与财政收紧相辉映,风险自然上升,欧盟经济2013年会出现停滞状态。

  新的一年,日本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其国内非贸易部门拉动经济增长能力有限,而贸易部门则受外部形势影响严重,日本高达2.3倍多的公共债务率会直接危及财政可持续性,加上日本挑动钓鱼岛争端等,对日本经济影响较大。

  (二)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

  新兴经济体的第一梯队就是金砖五国。然而受发达国家经济下滑的影响,导致其外部需求萎缩,以及为抑制国内泡沫而采取的收紧政策,致使新兴经济体出现了经济整体减速的态势。巴西,2012年仅增长1.5%左右,印度仅增长5%左右,俄罗斯增长4%左右。但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影响我国出口贸易

  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各国为保护自身的民族企业,加大了贸易保护壁垒。而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国外市场依存度过高,像钢板、光伏产品、通讯设备等连续几年遭受贸易救济调查,影响我国出口贸易。

  二、国内压力

  (一)实体经济利润空间缩小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受市场需求乏力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大部分投资者转向金融、担保等领域,实体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市场需求不足。国际上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仍处高位,新兴经济体又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水平较高的双重压力,致使我国实体经济外需不足。从国内市场上来看,受经济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今年年初以来国内市场需求明显减弱。

  要素成本上升增大企业经营压力。原燃材料成本上升。随着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上调及铁矿石、稀土、铝土等原矿进口价格上涨,我国制造业企业原燃料成本不断上升。此外,成品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冲击。同时,由于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高,增加其经营风险。

  (二)资源和环境压力

  由于我国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难循环、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导致我国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使资源和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同时反过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2012年我国经济占世界的10.41%,而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20%,钢材占49%,水泥占55%。同时,近几年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导致癌症村的大量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也吞噬这我们的经济发展成果。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10(公众版)》,2010年,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5389.5亿元,占当年GDP的3.5%。

  三、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环境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

  2013年要保持7.8%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因此,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要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同时,适当提高中央预算赤字水平,扩大财税政策的回旋余地;还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的进行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发展之路

  1、扩大内需。

  坚定不移的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而扩内需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消费,扩消费从四方面进行。一是提高消费能力,增加老百姓收入,让他们有钱花;二是稳定消费预期,完善收入、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三是增强消费意愿,了解老百姓的消费偏好,完善消费结构;四是改善消费环境,加大食品药品的监督检查力度,让老百姓敢消费。

  2、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应完善各种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关键支撑,本着“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的原则,着重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二是把集群发展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集群发展可以壮大企业规模,降低交通物流等成本,产生规模效应。

  3、加大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要按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耕地、工业用地、宅基地集约发展;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注重发展低碳化,提倡绿色消费、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中国2017经济形势论文篇二

  《中国经济增速再被下调》

  摘要: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看上去不错:价格指数双双高位回落,进出口增速反弹,实体经济数据放缓,但幅度有限,M2虽然很低,但央行表态称由于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M2低估了实体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正在筹谋推出M2+(比M2的范围广一些的指标)。

  但是,当前宏观经济的复杂性在于,胶着期中的经济腾挪空间狭窄,一个数据上的微妙变化也许就能改变经济数据对市场利好还是利空的判断。

  中国经济再因出口风险被调降

  继瑞银证券和德意志银行等外资机构因欧债等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速及出口预期进行调降后,亚洲开发银行也在近日跟随进行下调,对2011年的中国经济增速由4月预测的9.6%下调至9.3%,净出口占经济的比重由4月预测的4.6%下调到目前的4.1%。

  亚洲开放银行在新发布的《亚洲发展展望2011更新》报告中声明,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主要来自外部需求,特别是来自对欧盟需求的不确定性。

  目前,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如果出口显著放慢,将拖累制造业投资的增长。9月1日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8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3%,比前月下降2.1个百分点,并且是该指数自2009年5月份以来制造业首次出现低于50%(暗示衰退)的情况。

  不过,亚开行对中国的增长前景总体还是持乐观态度。尽管该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由4月预测的4.5%向下修正至4.3%,但该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保罗?海登斯(Paul J. Heytens)称,该行并未对世界任何地区持有负增长的预期,从目前来看,欧美世界只是增速减缓而已,并不会有重大的问题。该行首席经济学家李昌镛也预计,世界贸易环境可能明年后会有所改善,如此中国出口可能会增加。

  实体经济放缓还将持续数月

  但高盛高华就没有这么乐观。其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8月份出口实际同比、环比增幅均有所反弹,但实际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仍在不断加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日益提高从美国经济数据所发出的矛盾信号可见一斑:基于调查的软指标表现极为疲软,而工业产值等硬指标则表现较好。

  同时,高盛认为,虽然8月进口增速更是显著反弹,但并不意味着内需基本增长趋势出现了强劲的反弹。

  海关最新统计显示,8月份出口同比增幅从7月份的20.4%上升至24.5%,进口同比增速则从7月份的22.9%大幅上升至30.2%。高盛将此数据进行季节性调整后显示,8月出口月环比折年增幅从7月份的14.8%升至29.9%,而进口月环比折年增幅从7月份的10.3%强劲反弹至89.6%。

  “进口增长反弹或许与原材料补库存有关。PMI数据中的原材料库存成分指数显示,在连续几个月的快速原材料去库存化之后,8月份相关指标有所反弹。贸易分项数据显示铁矿砂和成品油的进口增长尤为强劲。”宋宇说,最新的工业增加值数据的小幅走弱表明总需求增长仍显乏力,这一因素再加之较为强劲的出口增幅表明内需增长依然疲弱,这与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额数据的表现相符。

  宋宇同时提示称,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数据在中国经济数据中质量较低,因此需谨慎看待由此推导出的结论,并应再采用汽车销售等其他数据加以佐证。

  对同一数据的不同解读造成了投行观点间的分歧:如野村中国经济研究团队认为中国贸易增长的意外强劲表明需求旺盛,而旺盛的内需将帮助经济在未来几个月实现软着陆,同时,投资相关子行业产出的强劲增长(如通用设备制造行业和通信设备、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分别实现了15.7%以及16.9%的增长)说明工业生产仍很稳健。

  但宋宇认为,尽管2010年的高基数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且8月环比增幅所反弹,但这一反弹是基于7月份的极低水平,而 8.8%的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幅仍显著低于约15%的趋势水平,表明8月份实体经济增长依然疲弱。

  “由于去年8月政策放松后,实体经济环比增长强劲,直到今年二季度才有明显减速,因此基数较高,结合目前实体经济环比增长放缓来看,预计实体经济同比增长将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放缓。”宋宇说。

  CPI仍处高位不改通胀下行趋势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由于8月底9月初食品价格再度上涨,预计9月CPI仍会保持高位。

  从数据上看,8月份CPI同比从7月的6.5%回落至6.2%,PPI同比从7 月份的7.5%回落至7.3%;CPI月环比升0.3%,PPI月环比涨 0.1%,涨幅皆比前值有所减弱。

  CPI数据还显示,8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0%,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13.4%,低于7 月份14.8%的涨幅,已先于非食品价格见顶。

  宋宇表示,8月份CPI同比和环比增幅双双回落,是受食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虽然食品价格回落实际发生于7月份,但7月上旬高企的食品价格推高了当月均值,因此看上去食品价格是在8月份才有所回落。

  虽然有迹象显示8月底蔬菜价格出现反弹,9月份的CPI数据可能仍保持高位。但宋宇称:“基于目前总需求增长乏力,我们认为通胀压力有限,同时在基数效应的影响下,同比CPI通胀率将在未来数月中保持下行趋势。”这一判断的主要风险是出现如去年下半年那样的政策过度放松和或出口大幅反弹的情况,但现在看来,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显然都不太高。

  食品价格上涨风险已大为减轻

  一直以来,由于食品价格在CPI中占有超过1/3的权重,而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猪肉在所有肉食中占大头,因而中国的通胀周期总难免表现为“猪周期”,从而掩盖了消费物价的整体面貌。针对这一难题,几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建立中国的核心CPI,以剔除过高的食品价格涨幅对CPI的影响,以更全面的核心CPI为观察标的也更有利于政策选择。

  据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计算,在目前紧张的产能及劳动力市场中,核心CPI已较金融危机前有大幅上升,但也仅是从金融危机前的1-1.5%上升至目前的约2.5%。

  退一步讲,即便观察主导中国CPI走势的猪肉价格,8月份猪肉价格月环比增速仅为1.3%,较7月环比增长7.7%和6月环比增长11%明显回落。其他肉类、蛋、油脂的价格增速也低于7月。

  受当前猪肉/饲料价格比率有利于养猪户,和政府补贴的影响,汪涛预计,未来几个月中,猪肉供给将会增加。随着“猪周期”的进行,预计猪肉价格将在2011年末及2012年初下降,农业生产周期的进行将导致食品价格通胀继续回落。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国2017经势论文”

2815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