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旅游知识 > 旅游攻略 > 成都都江堰旅游攻略

成都都江堰旅游攻略

时间: 郑翔794 分享

成都都江堰旅游攻略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成都都江堰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都江堰门票

  1、景区门票价格:都江堰门票:90元

  2、都江堰半票:45元 购买对象(1、身高1.1-1.4米之间的儿童;2、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本人有效证件;3、学生证、军官证)

  3、都江堰免票:持军人证的现役军人;国防军事院校的在校学员。持成都市老年优待证的游客。持国务院颁发的老年、军人离休证,无使用期限限制。全国、港、澳、台老年人(70岁以上)。残疾证。人大、委员(凭本人委员证)。旅行社经理资格证、全国导游证。新闻、广电总署记者证。中、小学生团队,爱国主义教育(先需都江堰市教育局审核,凭学校介绍信到旅建办开据免单,只限于参观都江堰景区,免费开放时间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道教皈依证;1.2m以下儿童。、感恩卡:首先对持感恩卡的游客进行身份确认(姓名、证件号码等相关信息);并在电脑上查询、录入游客的相关信息,对尚未录入信息的感恩卡,作好补录登记。、婚纱影楼: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商业外景拍摄许可证及年卡进入。残疾人凭残疾证免费进入景区,盲人、双下肢残疾人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允许1名陪同人员免费进入景区。

  特殊: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学生和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凭学生证可购买15元一张的优惠门票;当地市民凭身份证可购买15元一张的优惠门票。

  旅游小贴士

  建议游玩时间: 3小时

  最佳旅游时节:春夏最佳。

  都江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却不料处在龙门山断裂带上。2008年5月12日的一场大地震,将都江堰人引以为豪的美景撕裂大半。都江堰的城区和景区一些建筑上,贴有“危险”或“可使用”标志,请远离不安全的场所,在安全的地方用餐、休息。

  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

  上午抵达并游览都江堰风景区:先参观南桥,再从离堆公园进入都江堰风景区,游览灾后的离堆公园观碑亭、离堆、堰功道、川西第一名园——清溪园,游览战国秦昭王时期(公元前227年),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的中华第一古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泄洪坝、观鱼嘴分水堤。过安澜索桥隔着岷江内江远观在5.12地震中被损坏后正在重建的秦堰楼、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

  下午游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称的道教发祥地——青城山,从山门进入,拾级而上,经雨亭、天然阁、怡乐窝、引胜亭,便来到了天然图画坊。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清代亭阁;经山荫亭、凝翠桥、五洞天来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结茅传道居住地——天师洞,原路下山,感受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的青城之“幽”。

  都江堰旅游景点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安澜索桥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卧铁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9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