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思维方式 > 发散思维 >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时间: 卓洵1114 分享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2~3岁儿童的思维特点

  2~3岁是由感知运算阶段向前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儿童刚完成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喜欢在玩中认识和感知世界。

  这一时期的儿童在思维加工能力上以认知、记忆为主,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这里所说的图形指幼儿通过感官能感知到的一切具体事物,如物体的大小、颜色、重量、软硬、香臭等,以及听到及自己说出的单词、句子等。这时期的儿童喜欢玩弄、摔打、触摸物体来获取直接知识,并通过自言自语、重复他人话语等方式来发展词汇。有研究指出,两岁左右的孩子出现词汇快速增长现象,经常能在接触单词一次后就大致掌握该词的准确意思。在认知物体时,2-3岁孩子大多以兴趣为主,容易注意到新鲜、有趣且运动的物体;在记忆物体时,以无意义记忆为主,也就是说,他们的记忆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会采取一定的记忆策略,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这一阶段儿童另一显著特点是“自我中心认知解除”,儿童不再以为自己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中心与主体,其它物体也不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

  二、3~4岁儿童思维特点

  3~4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并初步涉及符号;思维加工能力还是以认知、记忆为主。

  这一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幼儿园小班阶段,图形加工材料从其生活中的玩具向具体的学科知识转变,如比较常见且特点显著的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代表常识的图片如“行人止步”、“有电危险”等,并开始数5以内的数。值得欣喜的是,这时期的孩子在认识图形时,不再仅仅把其看作好玩的图片,而是能学着了解图片或者数字代表的物体,如能根据给出的数字“3”列出相应个数的物体。

  认知、记忆特点与前一时期无明显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成人引导下会产生有意记忆,如记住家长的名字、家里的电话号码等,记忆策略主要为复述,或者谐音记忆、编儿歌记忆等等。

  三、4~5岁儿童思维特点

  4~5岁儿童处于幼儿园教育的中班阶段,与小班儿童相比,其思维加工材料仍以图形为主、但符号加工得到较大发展,思维加工能力以认知、记忆为主,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能力偶有体现。

  在加工材料上,能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能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能清楚老师的话并按要求进行活动,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孩子的观察、判断、分类能力大大胜过小班儿童。如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一根是横放着的直绳子,另一根绳子与第一根两端对齐但是弯曲着摆放。小班儿童大都肯定地回答二者一样长,即使让他们用手沿着弯曲的绳子比划;只有当实验者当着他们的面把绳子拉直后,才能正确地判断它比较长。中班儿童第一反应与小班儿童一样,但当得到提示之后再重新判断时,便能得到正确答案。在进行分类活动时,小班儿童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如要求他们把一堆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时,他可能把小的物体都归为一类,因此他把红色小方块、蓝色小方块和红色小三角形房子一起,但是三角形的积木又引起了他的注意,因此他又继续加入红色大三角形和绿色大三角形。但中班儿童的分类有一致性,他会按大小或者按形状或者按颜色直接分类。

  四、5~6岁儿童思维特点

  在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加工材料和能力得到较大发展,对图形、符号、语义、行为的加工都有涉及,认知、记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评价在思维活动中都有体现。

  儿童能认识常见的立方体图形(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并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能掌握10以内加减法并能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能讲述比较简单的故事,能在老师引导下识别不同的表情符号并体验与之相应的情绪,但在分类时,还是具有随意性,并不能自觉地按照物体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也就是未掌握事物的真正概念。在认知、记忆事物时,儿童能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联想记忆。另外,处于这阶段的儿童在认知客观事物时,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方式的放弃或解除。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其认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参照自己才能理解客观事物,而不能从别人的观点、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例如皮亚杰作过这样的试验:请儿童坐在一座山的模型的一边,将布娃娃置于山的另一边,要儿童描述布娃娃看到的景色。结果5岁以下的儿童大都按自己看到的景色来描述,而5岁以上儿童能站在布娃娃的角度描述看到的景色。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思维是由幼儿的直观行动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表现出具体形象性。

  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特别是在小班初期的绘画和游戏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性、形象性,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形象来思维。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幼儿开始逐渐用抽象的方式思考问题,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

  (四)幼儿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

  1.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幼儿初期,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幼儿中期,幼儿已能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突出的特征,由此获得事物的概念。

  幼儿晚期,幼儿开始初步掌握某一实物较为本质的特征,如功用的特征或若干特征的总和。

  幼儿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①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②外延不适当。往往失之过宽或过窄,因而,概念往往不准确或内容贫乏。

  2.幼儿对事物判断的特点

  (1)判断形式间接化。幼儿期大量依靠直接判断,间接判断通常需要推理,反映事物之间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制约思维的基本关系是因果关系。

  (2)判断内容深入化。在幼儿期开始向反映事物本质联系发展,即从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幼儿能把客体的关系分解,并概括出来;开始反映概括的规律,分解的深度和概括性也就逐渐提高。

  (3)判断根据客观化。幼儿从以对生活的态度为根据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还要经过从以事物的偶然性特征为依据过渡到以孤立的、片面的、不确切的原则为依据,然后开始一些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客观逻辑判断。

  (4)判断论据明确化。从没意识到判断的根据过渡到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说明思维的自觉性、意识性和逻辑性开始发展。

  3.幼儿对事物推理的特点

  幼儿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①推理过程随年龄增长而发展;②推理过程划分为不同水平的等级;③儿童推理方式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转化。(五)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即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以后逐渐出现间接理解,通过一系列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进行。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趋势:①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②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词的理解;③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④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⑤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到逐渐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1.直观行动思维

  儿童最初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1)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3岁的孩子直观行动思维表现非常突出;3~4岁幼儿身上也常有表现。这种思维更多地依赖一定的具体情境,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对动作的概括。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这个思维阶段的幼儿,其思维只能在动作中进行,常常表现为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动作一旦停止,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就结束了。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3~六七岁儿童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六七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幼儿阶段只处在抽象选择思维的萌芽时期。


看过“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的人还看了:

1.儿童思维的特点

2.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

3.3-6岁儿童思维特点

4.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的特点

5.幼儿的三大思维特点

6.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37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