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学习资讯 > 随笔:挥挥手告别吧

随笔:挥挥手告别吧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随笔:挥挥手告别吧

  大前天给朋友送行,晚些时候去了酒吧聊天。

  11点左右我们分别,他们三个人去路边打车。周五夜晚的市区哪怕在这个点也仍有争着打车的男女老少,这种时候扬手拦车的往往颗粒无收,只能不断往人流的上游挪动。朋友其中两人,叫了辆快车回了家;另外一位在艰难移动到上游以后也终于拦到车离开。

  和车里的他们挥挥手告别以后,我决定独自走走。虽然这个夜晚我滴酒未沾,莫名的却有些醉意,可能酒量彻底消失不见,闻些味儿也能醉了。肇嘉浜路上的天桥看起来格外的美,桥上行人寥寥,桥下却仍是川流的车马。

  今年的离别,好像都有些草率呢,我告诉自己。

  儿时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孤身从以色列回国,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原因实在抽不开身,就帮我办理了航空公司的儿童托运。在我无数次与人在机场告别的经历中,这次的印象尤为深刻。

  彼时我才从家附近的幼儿园毕业,去了雅法老城上一所教会学校。小学环境现在想来很魔幻,走进主建筑就仿佛走进霍格沃茨一般,此外我们还有大大的操场和一座不怎么修葺的后花园。走的那年,我刚刚二年级,刚刚经历过离开幼儿园朋友的不高兴,这转头又让我走,很不开心。我还没和我的俄罗斯小伙伴切磋功夫呢,那个我为了她喜欢的蜗牛准备小窝的土耳其小姑娘还没喜欢我呢,我从学校领的防毒面具也没用过呢,怎么,就要离开了呢。

  走的那天,一个人在特拉维夫机场和父母说再见,再怎么哭闹也无济于事,只能一步三回头地挂着脖子上的儿童托运证明进入安检通道。不过后来在上海落地之后,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个小英雄,不断和来接我的舅舅讲述着自己觉得很传奇的经历,而将离别的不快抛之脑后。

  小时候真好,再不开心,转眼也就忘了一干二净。心中从没有埋怨,也没有痛苦,小小的不舍永远追不上心里对明日的期待。

  又几年,奶奶过世了。母亲怕我伤心,之前对我只字未提。再后来见到奶奶躺在棺木中,一旁家人嚎啕大哭,我却怎么也没搞清,奶奶这么好的人,怎的忽然就没了。我那时能做的,只有扶着妈妈,不让她因为过于伤心而摔倒。

  少年时的我,还没弄明白生离死别的意义,也没弄明白大人们的悲伤。

  只是觉得,大院里那个小时候带我坐在门口喝酸奶的,啃黄瓜的奶奶,那个每晚在房间里看着我不爱看的新闻联播的奶奶,不在了。

  这是我那个时候对死亡,唯一的理解。

  父母回国了,后来我也很少有什么离别的感受。小学毕业时的同学录我还留着,可它与我而言多是个纪念,并未承载离别的滋味。我就那样子快快乐乐走进了初中,再和同一帮人走进了高中。

  初高中,即便在我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现在看来,也是很漫长的时光了。每天走进同一间教室,下了课和同一伙人玩耍,午饭和同一群朋友吃,放学和同样的几个人坐地铁回家,高三的时候和同一帮无所事事的人躲在后排玩手机,放了学就去同一家台球厅,偶尔去同一家现在已经拆掉的店里吃烧烤。这些时光太过连贯和自然,导致我那时都不大能想象分别的样子。

  然而高三很快结束了,当我在那个夏天最后一次见到年纪里所有人的时候,当所有人穿着正装拍毕业照的时候,我知道,我在上外附中的生活,无可避免的走到了分别的时候。

  再次品尝起七年都没曾尝试过的分别滋味,离开陪伴七年的生活和几乎已经成为习惯的同学们,坦白说,很不容易。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将来的生活要去面对,终究是不能驻足于此,停滞不前的。那年暑假,给两位朋友送了别,还少有的发朋友圈留念。

  告别,对我们来说总是一件很难的事。它代表着与我们所习惯、所喜爱的、令我们舒适的生活分离,再次适应并将这样有缺憾的生活继续下去。这就是为何久别重逢,总能为人带来别样的欣喜,多半是破镜重圆的滋味十分美好。时隔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十年,与故人重逢的美好总是不容易消退的。而这般的美好,如果没了当初的分别,又岂会存在?

  起初人们告诉我,分别是为了更好地重逢,我不信。我相信大家待在一起,世界才更美好。可如今明了,你我每次重逢后在对方身上感受到的,与自己无关却依然精彩的岁月的痕迹,才是我们分别的意义。

  江湖儿女,岂能囿于彼此之畔。生活都不大容易,可我们总会挺过去的。

  挥挥手,告别吧。

  下次再见的时候,你会比现在更好。

37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