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教育 > 家庭教育:投降并不是不好的行为

家庭教育:投降并不是不好的行为

时间: 睿柠1003 分享

家庭教育:投降并不是不好的行为

  只要听到“投降”两个字,大人会本能地表示不屑和不悦。似乎,在大人的观念里,怎么能向自己的孩子投降呢?殊不知,这里的投降并不是它本来的意义,而是代表着与之相反的意义。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投降的良好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投降的良好意义

  爸爸妈妈容易挑战信任

  有的父母相信,孩子是自己最棒的老师。从不同的孩子身上,爸爸妈妈学到了宝贵的经验——耐心、好奇、谦逊、信任。

  然而,信任最具有挑战。正如育儿专家经常说的那样,他们看到的最直接的争斗,往往是关乎信任的问题:相信婴儿真的没有在操纵、控制;相信宝宝需要间隔一小时、或者多间隔一会儿再喂奶,以便于隔出喂养及消化的空间;相信幼儿能够学习控制自我的能力。

  虽然,在幼儿还没有自然入睡的能力之前,免不了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当他的小肚皮充分扩张时,他就能够在协调吮吸、吞咽的过程中,学习到呼吸的能力,这样宝宝也就能更好地配合喂养;当宝宝准备好时,他也会接受到家庭的膳食,没有任何强迫,也无需大惊小怪。

  即使幼儿还处于学习的阶段,爸爸妈妈仍然要保持冷静与尊重的心态教育、引导。

  当小家伙还不能很好管理自己的极端情绪时,并不意味着他犯下不可饶恕、急需惩罚的错误。别忘了,孩子的大脑尚处于帮助他弄清各类状况的发展阶段。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温和的指导与信任,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

  “投降”并不是不好的行为

  正如同父母学习信任孩子的先天需求与善良一样,爸爸妈妈也不妨试着学习“投降”。爸爸妈妈可以尝试跟随小宝宝的节奏,或者努力调整自己的方式。事实上,当爸爸妈妈越是处于挣扎的状态,亲子相处就越困难,风险也就越多。

  “投降”是善待自己

  当然,“投降”并不意味着示弱或顺从,更不是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投降”代表着接受孩子的现在,以及父母当下所处的位置,还有些许放手的成分。

  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1. 爱发脾气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向宝宝发脾气,宝宝就会把“发脾气”看成是一种敌视,宝宝相应地会养成用“敌视”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习惯。

  2. 爱批评孩子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孩子,批评话语不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总觉得自己不对,缺乏应有的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就不会拥有自尊,也不会爱戴自己和他人。

  3. 爱发牢骚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牢骚满腹,苦大仇深,劳苦功高,任劳不任怨,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会产生歉疚感,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只感觉到压抑和艰辛。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缺乏人生追求和幸福感。

  4. 脾气暴躁的父母

  如果父母脾气暴躁,动辄就骂孩子,甚至举手打孩子,事无大小,常怒火中烧,一触即发,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或者是喜怒无常,或者是心情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

  5. 挑剔刻薄的父母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示不满,谴责他人,说别人的坏话,宝宝可能会成为爱挑剔、对人刻薄、缺乏信任和同情心的人。

  6. 心胸狭窄的父母 如果父母心胸狭窄,做事谨小慎微,妒忌心强,孩子可能会成为非常敏感,甚至神经质的人。

  7. 不讲信用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说话不算数,喜欢承诺,但不兑现,只要达到眼下目的就行,孩子可能就会没有安全感,独立性差,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喜欢独来独往

  8. 言行不一的父母

  如果父母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对孩子进行的语言教育和自身行为有很大差距,对孩子的语言要求与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宝宝心理可能会受到扭曲,缺乏主见,遇事摇摆不定、不果断,常常陷于彷徨和茫然,甚至自我矛盾之中。

  9. 霸道的父母 如果父母霸道,不讲道理,凡事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宝宝可能会心口不一,从不自觉地撒谎,到编故事,甚至变得强词夺理,但并不坚强,还有些懦弱,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几种类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1)“权威民主型”父母,即“高要求、高反应”型。此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方面有适当的“高”和“严”。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同时,他们并不缺乏父母应该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能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述说,而且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孩子自我成长。这类父母施行“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心”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导之下,孩子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2)“专制型”父母,即“高要求、低反应”型。这类父母会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对孩子的个性是一种变相的扼杀;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不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在这种“专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对抗、自卑、焦虑、退缩、依赖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3)“溺爱型”父母,即“低要求、高反应”型。因父母过度的溺爱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这类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无尽的期望和爱,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些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的依赖、任性、冲动、幼稚、自私,做事没有恒心、耐心。

  (4)“忽视型”(即冷漠型)父母,即“低要求、低反应”型。这类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冷漠,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爱。这类孩子自控能力差,对一切都采取消极的态度,还会有其他的不良心理特征。

  “专制型”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缺反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心理上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缺乏学习的灵活性;“溺爱型”会使儿童缺乏创新能力,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忽视型”会使儿童学习注意力转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将会荒废学业。只有在“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自控能力强,做事有主见,并且能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学习灵活刻苦,善于和同学交流。“权威”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即“权力”,父母具有养育孩子的义务,同时也有教养的权力;二是体现孩子对父母的反馈态度,继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这是亲子间互动的结果。


猜你感兴趣:

1.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2.家庭教育的演讲稿6篇

3.家庭教育十种有效的方法

4.关于家庭教育的议论文

374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