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育儿 > 2-3岁育儿小知识

2-3岁育儿小知识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2-3岁育儿小知识

  孩子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好象是天性促使他们自己做决定,而不允许他人干涉。但是这么大的孩子认识世界毕竟有限,因此在自行做决定和反对外来压力时心里很紧张。正因如此,要想和两三岁的宝宝友好相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2-3岁育儿小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3岁育儿小知识:违拗症

  孩子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好象是天性促使他们自己做决定,而不允许他人干涉。但是这么大的孩子认识世界毕竟有限,因此在自行做决定和反对外来压力时心里很紧张。正因如此,要想和两三岁的宝宝友好相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爱说“不!”

  无疑,这就是所谓的违拗症, 或是对父母权威的挑战。违拗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相当正常但却令人痛苦的行为,在孩子的第2年中至少会持续6个月。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阶段可以说是青春期的 预演。在他们简单的人生当中,宝宝第一次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当你让宝宝把某个东西还给你,而他抓着那个东西不放,并说“不,我的”,你就会知道 他已经有了自我意识。随着他会说的词汇的增加,他会开始使用自己的名字,对自己的玩具表现出占有欲,开始对衣服有所挑剔,并且开始抗拒你的一些简单要求。 他会开始要看看违背你的意志的后果。“不”这个词对他充满了魅力。

  孩子拒绝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是完全正常的。他这么做并非有意让你生气或是故意违抗你的意旨。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一个个体,他正在尝试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爸爸妈妈要理解自己的孩子

  既不要过多地干涉宝宝做什么,也不要催促他做什么。尽可能地多说 些有趣的事情来引逗他去按你的意思去做。家长固然是要制定些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矩,但是要仔细考虑这些规矩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如果发现自己对孩子说“不 行”的时候大大地多于“行”,就可能是你制定的规矩太多了。另外,如果家长一味地妥协,孩子就会被宠坏。所以,关键是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均衡。

  巧妙地给宝宝选择的权力

  有时你可能会跟他解释,但他仍然不想做你要求他做的事情。这是因为他想要自己做出选择。

  “这一阶段如果给孩子提供选择项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有助于锻炼他的决策技巧。“你是想穿你的绿外套呢还是黄外套?”“你是要自己走呢还是要抱着?”只要孩子们选择其一,你的短期目标就达到了。

  但你需要确保你提供的选择项是你自己能接收的。如果你是要去某个地方,就别说:“你是想去呢还是在家里呆着?”如果孩子选择在家呆着,而你又必须要去,那你的孩子得到的教训就是他的选择无关紧要,你提出选择时并没打算说话算数。

  还有,威胁也不是一个选择。“穿上外套,否则我就揍你/把你自己留在家里/再也不带你出门了。”这可不是选择,而是威胁。威胁只会导致你的孩子害怕你。并且还会给父母设下一个陷阱:如果你的孩子还是拒绝穿外衣,你就只好把你的威胁变成现实,这样,只能使情况更加糟糕。

  2-3岁育儿小知识:训练孩子上厕所

  什么时候父母应该开始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呢?当孩子主动向你表现出想要排便时,就是可以开始训练的时机。这时,你的孩子能听懂你说的话,自己会走路,并且两次尿尿的时间间隔达到2-3小时,好吧,那么做些准备工作吧。比如,训练的场所和器具,事先进行一下尿湿感觉训练,观察孩子,掌握尿尿的规律等。

  训练主次关系

  训练一定要以宝宝为主体,训练的模式应采取以宝宝为主的渐进性训练方式。也就是要以宝宝为主体,爸妈只是着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在训练过程中允许宝宝一步一步实践,根据宝宝的接受程度和进步速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兴趣偏好逐步训练。

  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不同的脾气和性格,因此训练的时间要看孩子的心情,什么时候他最合作?是吃完饭后?还是睡饱后?千万不要在宝宝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时候训练,最好也不要在宝宝的生活有“重大改变”的时候训练(例如搬家、换保姆、刚上托儿所等)。训练过程中要讲究技巧,千万别强行逼迫。

  具体操作指导

  首先,要让宝宝认识“便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示与强化的过程也很重要。宝宝表示有便意时,父母应立即带他到便盆处去排便。对宝宝良好的排便行为,父母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男女有别

  时代虽然不同了,男女还真不能一样,教男宝宝学上厕所和教女宝宝学上厕所一定要分别对待。

  2-3岁育儿小知识:爱哭的孩子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抱怨自己家里有一个爱哭的孩子,令他们很头疼,动不动因为一点小事,孩子就哭了。面对这些爱哭包,爸妈该怎么办呢? 哭通常是孩子表达需要的一种方式,孩子爱哭是有原因的,如果不是身体上的不适导致的,那么就是心理上的原因,大致有几种情况:

  一、气质

  有些孩子天生敏感爱哭,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哭、爱闹,碰到一点点小事心里也不能承受,所以就经常用哭来宣泄。

  二、挫折感

  当孩子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而动手能力又跟不上时,会产生挫折感,面对困难不知该怎么办,所以会用哭来求助。

  三、哭是达到目的的方式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感觉很委屈,于是就用哭表达情绪,家长通常是看见孩子哭立马就妥协,多次这样实践会给孩子错觉,将哭作为一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要求。

  哭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是一种结果,每一次哭声背后都有它的原因,家长必须要了解致使孩子哭的真正原因,才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1.弄清孩子哭闹的具体原因。

  孩子哭的背后有原因,爸妈要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的要求要表示充分的理解,给孩子讲清楚理由,不要动不动就冷处理,也不要威胁,那样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哭得更凶。

  2.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态度的方式?

  注意到这些具体的原因之后,还应该教会孩子什么正确的表达情绪和需要的方式,待他们的情绪好转时,引导孩子遇到问题时多用语言来表达意愿,哭是不管用的。

  3.爱哭的孩子一般适应能力比较差,感情也比较脆弱。所以家长应该训练孩子增强自信,勇敢地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帮助孩子变得坚强,形成“自己长大了,不应该再哭了”的观念。

  4.转移注意力?

  孩子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最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平时喜欢看的书或者讲他们喜欢听的故事。这样孩子很快就平静下来,并且可能很快能从刚才的坏情绪中恢复平静。

  温馨提示:

  孩子哭闹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要看到孩子哭就表现得很厌恶,压抑孩子的情绪,哭后会让他们感觉轻松。待他们平静之后再进行教育。

  但是也不能听见他们的哭声就紧张地回应,满足他们的任何要求,让孩子觉得哭闹是个好法宝。有时父母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能轻易妥协,但是态度要温和亲切。

211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