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育儿 > 4-5岁幼儿育儿知识

4-5岁幼儿育儿知识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4-5岁幼儿育儿知识

  4-5岁的孩子特别吸引人,也许前一秒你还在为他的淘气无可奈何,后一秒又为他丰富的想象力惊叹不已。与3岁时相比,4岁的孩子特别不“温顺”,他们有无穷的精力和求知欲,“麻烦”当然也在所难免,爸爸妈妈可以小心应对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4-5岁幼儿育儿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4-5岁幼儿育儿知识:上什么兴趣班?

  幼儿园以后,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也开始招生了。特别是在孩子中班以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报了名目不一的兴趣班。怎样将孩子的“兴趣”与“学习班”结合的好,真令人心里没底。

  “兴趣班”的动因:

  学龄前(0-7岁)是儿童学习能力和基本思维能力的窗口期。正如3岁前是儿童获得语言能力的关键期,7岁前的这段时间决定着儿童的智力水平,在遗传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后天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机遇是唯一性的,用一句俗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过了这村,没了这店”。

  什么是“兴趣班”?

  契合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孩子带来乐趣的课堂。但常常被家长误认为是“特长班”。

  幼儿园“兴趣班”的种类:

  1. 音乐教育类:学习乐器、形体舞蹈、声乐演唱等。

  2. 运动教育类:如轮滑、游泳、乒乓球等。

  3. 美术教育类:如蜡笔画、水粉、国画等。

  4. 语言教育类:如口才训练、第二语种训练等。

  5. 其它教育类:启蒙教育综合训练、创造力逻辑力训练、书法等。

  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基本原则:

  1、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尊重孩子的意愿。

  2、 优秀的师资配置,同时老师的教学要符合幼儿生理及心理。

  3、 结合孩子的“兴趣敏感期”:人的一生有许多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只要抓住这些敏感期,给以相应的培养,学习效果会更好,可以达到终身效果。敏感期大致为:

  3~4岁:色彩、语言、内省智能敏感期

  4~5岁:数学逻辑、音乐智能敏感期

  5~6岁:语言、自然智能敏感期

  警句:

  日本的木村久一:“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

  4-5岁幼儿育儿知识:故意忽视你做过吗?

  所有的养育原则,都在告诉父母:关注你的孩子,无时无刻!因为忽视孩子所带来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等等,也有连篇累牍的报道。可是,面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 为,妈妈们发现,即使百般劝说,无限耐心,对古怪精灵的小家伙都不起作用,甚至有的时候,你越关注反而情况越遭,我们该怎么办?

  故意忽视: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心理学依据是“行为改变技术”,意思是通过关注和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孩子越来越强化好行为,而通过忽视宝宝的不良行为,使孩子感到这种行为并不能引起大人关注,从而逐渐放弃不良行为。

  你是不是这样:

  当孩子向地上摔东西发脾气,你想尽办法给予同情、理解、劝说、甚至威吓,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你忍无可忍暴跳如雷,一顿暴风骤雨后,大家都觉得又伤心又后悔又疲惫?并且,你还感到自责:觉得自己没用,是个不合格的妈妈?

  实际情况是,你是太有自律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妈妈,只是中了“孩子的圈套”——引起大人关注,是孩子天生的自我保护手段。

  试试这样做:

  孩子发脾气时,保证孩子是在安全的地方,那么你就可以离开去另一个房间,直到他停止发脾气你再回来。或者你转过身,假装在做其他事情。当他的不良行为终止时,再给予他充分的关注。切记一定不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妥协而给予任何形式的奖励。

  “故意忽视”能避免:

  由于无意中所给予的注意,而加重了孩子的印象,间接地助长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故意忽视”的要点是:

  1、转移对孩子的所有注意力;

  2、拒绝争辩、责备或交谈;

  3、将头转开并避免目光接触;

  4、不要表现出生气的样子;

  5、假装专注于其他事情或离开房间;

  6、保证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不到任何形式的奖励;

  7、当孩子的不良行为终止时,给予极大的关注。

  特别提醒:

  “忽视”的另一面,多关注孩子好的行为,否则孩子会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还吸引你的注意。

  4-5岁幼儿育儿知识:孩子的嫉妒心

  嫉妒心人天生都有,不同的是,成年人知道这不好,不受人欢迎,所以嫉妒心隐藏的很深。但小孩子不是,他们的嫉妒心很外露,不加掩饰。虽 然人皆有之,但必竟这种心理会把孩子折腾得不高兴、不愉快、担心害怕,直至影响孩子的人格发育、身心健康。所以,帮你的宝贝克服他的嫉妒情绪吧。

  什么时候开始嫉妒?

  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

  2-3岁的宝宝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很复杂。

  造成孩子嫉妒的原因,很可能是大人“招惹“的

  “宝宝,你再不吃了这口饭,我就把它送给隔壁的茗茗了。”果然,宝宝把这口饭吃了。

  “宝宝,你要是不跟妈妈走,妈妈就做露露的妈妈了,不做你的妈妈了!”果然,宝宝赶紧跟着妈妈的脚步。

  在一项小比赛或者小游戏中,孩子输了以后比较伤心,大人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 ……

  不论你的初衷有多好,但类似的言语和行为,的确“招惹”出了孩子的嫉妒心理,并进一步带给孩子焦躁和不安。

  帮助孩子克服嫉妒,这样做:

  1、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发展内省智能,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径。

  2、培养移情能力,使孩子能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

  3、多参加小伙伴之间的竞赛型游戏,培养协作精神。

  4、游戏时别总是让着孩子,让孩子输得起。

  5、赏识孩子的同时,也常常念叨别的小朋友的优点。

  6、不当着孩子面,议论别人的不是,特别是这里包含你的嫉妒心理时。

  7、把你的爱表达给孩子,有安全感的孩子嫉妒别人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211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