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热点资讯 > 今年三伏天具体的时间日期

今年三伏天具体的时间日期

时间: 诗诗0 分享

今年三伏天具体的时间日期_2023入伏时间

今年三伏天具体的时间日期大家知道吗?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今年三伏天具体的时间日期_2023入伏时间,希望大家喜欢!

今年三伏天具体的时间日期

今年三伏天具体的时间日期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为啥是减肥的好时候

今天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三伏天”来了!从7月11日到8月19日,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

三伏天也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如此高温下,很多人都会有一种症状——懒得动,而且相对会食欲大减,吃的也少了。

正因如此,三伏天更适合减肥,这种状态下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为三伏天的炎热天气会帮助卡路里的消耗,等于加上了一个被动消耗的技能,而叠加了这个buff之后,运动消耗的卡路里会明显高于冬季,减肥也就变得相对简单了。

另外,汗液蒸发快,也会导致身体中的毒素可以快速地被排出体外,而且夏天身体新陈代谢加快,有利于脂肪的消耗。

同时,食欲减退也非常有帮助,高温下基础代谢率高+消耗增多,运动健身都会事半功倍。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效果相对更好,但是三伏天并不能盲目锻炼,否者会导致身体无法承受,没有空调的话要尽量选择清晨或晚间锻炼,运动大汗之后也要及时擦干,并避免立刻喝冷饮等。

三伏天养生误区

误区一、三伏贴包治百病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中很重要的外治疗法之一,主要适用于治疗肺部、骨关节等方面疾病,以及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虚寒型体质等人群。孕妇、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湿热体质和皮肤严重过敏的人群都不适合用三伏贴治疗。另外,贴三伏贴需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进行用药。

误区二、绿豆汤喝越多越解暑

绿豆是寒性食物,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酷热天气下,冰凉的绿豆汤成为不少人喜爱的消暑佳品。但大量饮用绿豆汤容易伤脾胃,尤其是阳虚体质、湿气较重、四肢冰凉、易腹胀腹泻人群都不宜多喝。

误区三、防暑不怕凉

三伏天里,很多人都只关注如何防暑,喝冷饮、吃冰镇西瓜、洗冷水澡......炎炎夏日里这些消暑方式好惬意,但过度贪凉容易损害机体功能。例如,外出大汗归来,毛孔正处于张开散热的状态,在空调冷气或凉水的冲击下,毛孔会迅速闭合,导致体内热量无法散发,甚至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供血不足。而大量饮用冷饮,也会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身体不适。

误区四、伏天就要“以热制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有些人喜欢“以热制热”,通过促进身体排汗来达到消暑目的。体质虚弱畏寒、腰背和手脚易发凉、免疫力较低的这类人群,适合在三伏天用热水泡脚、喝姜枣茶、喝羊汤、晒后背、贴三伏贴等“热养法”让身体热起来。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以热制热”,内热体质人群如果采用“热养法”可能会导致上火,易出汗人群则可能因出汗过多引起心慌等不适症状。

误区五、最热时锻炼可提高耐热力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多热爱健身人群即使烈日炎炎也依然坚持锻炼,以提高身体耐热力,但大汗淋漓会损耗体力和津液,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要避免在户外过度运动,以防出汗过多导致血液粘稠而引发的心梗、脑梗等疾病。即使年轻人也需避开最热时段户外锻炼,以免中暑。

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项

三伏天灸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1、三伏天灸的适应症为气虚、阳虚以及寒证患者;

2、阴虚火旺、热证、妊娠期女性不建议三伏天灸治疗;

3、贴药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成人贴2-4小时,儿童0.5-2小时,以皮肤潮红为度,避免起泡;

4、错过贴药时间第2天及时补贴;

5、贴药当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及生冷食物;

6、贴药后避免着凉,晚间用温水洗澡。

三伏天养生小知识

“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现象。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抑菌、降脂、调血压。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量减少,从而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补水汤茶饮料是个不错选择。汤类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而茶水可生津提神,减轻疲劳。不过,这些汤茶热着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为温热的茶饮能通过舒张汗腺将体表温度降低1~2℃,消暑效果远优于冷茶。

198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