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企业发展散文_描写20年企业发展散文(2)
20年企业发展散文_描写20年企业发展散文
20年企业发展散文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来阳泉百货大楼已经20年了。时至今日,那段“百大”光辉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恐怕今生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些年,我们“百大人”一起经艰苦、快乐;这些年,“百大人”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珍惜;知道了感恩……
我从2010年7月被提升第一经营部担任楼层主管,感谢公司领导能给我一个创造、提升自我的平台。深感自己是一名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维护整个商场现场经营秩序的有序运行。具体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有员工规范管理,商品售后服务等。
三年来,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支持配合,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并接管了商品管理的各项流程。加强现场巡视,保证经营秩序良好。楼层主管的工作就是现场,工作内容非常具体,琐碎的工作。这也就要自己有较强的责任心,保证经营现场对各种具体,琐碎的工作当场进行解决。使营业秩序良好运行,给顾客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购空间。
每天在公司上班总是觉得忙忙碌碌,但是每天回首一天的工作,总觉得是一无所获,感觉只是一个忙字,但是具体干了什么,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通过荣经理多次的指导,发现主要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和不紧急也不重要的问题,每天大量的时间都化在了处理这些事情上,所以感觉到一天忙忙碌碌但是总觉得一无所获,在新的一年里,我准备按照荣经理所教的,把每天该做的和要做的事情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
在工作过程中,做的最多的就是和人打交道,而且都是和顾客和业务员打交道,经常遇到些一时难以解决问题。到这种时候我都感觉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因为这种时候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很多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我要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总结今年的不足,随时给自己充电,同时也希望公司能多给一些这方面的培训机会,让我快速的成长起来。能更好的为公司工作。
我积极参加公司党总支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在学习党的纯洁性教育中我深刻的领悟到企业的发展与个人是水和鱼的关系。企业顺利发展壮大,个人的成就就会很容易凸显,个人的成长也会事倍功半;而企业如果发展不顺利,那个人便也不用想有什么大的成就。保持纯洁性教育,要求一个共产党员始终保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公仆意识,始终保持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奉献精神。而在当今企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需要具有公仆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领导干部。只有将纯洁性教育与企业发展需要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业内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企业发展责任感,统一企业发展的迫切感,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有足够动力和保障。作为一个预备党员,作为一名楼层主管,将会始终本着在其位、谋其职、终生负其责的态度,从公司发展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自己的纯洁性,在最大程度上做好现有的工作,增加现有理论知识,为公司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力量。,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学习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现场管理与自身的管理水平。多配合荣经理及时将合理化信息和建议传达业务员,提升商场的经营效率与经营形象。希望自己今后能快乐地工作,并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快乐,为“百大”的发展尽自己微博之力。
20年企业发展散文4
我们今天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
从一方面看,中国企业的确很成功。尽管很多媒体认为中国企业发展不够快,比同时期的跨国公司规模小很多,并且很多企业的市值或者销售额往往比国外同类企业是少个零,或者少十几二十倍。而我认为这很正常,因为中国企业的发展不可能超越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中国经济的规模就比美国经济少一个零。怎么能要求中国企业比美国企业多个零?目前中国经济只有这么大的容量,养不了戴尔或是思科这样规模的企业。而且戴尔和思科是从高端市场往低端打,起点高再往下渗透必然会容易些;而联想、华为是从下往上仰攻,迎面而来的挑战和困难当然比别人多,从这个角度来说,联想和华为其实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因为他们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允许的范围内已经做到很出色了。
当然,在对比中外这些企业时,跨国公司在管理、业务模式等还是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这些 20 岁左右的企业的发展空间的确很大。
李东生常说“不大就一定不强”,我想替他加一句话,大了如何做强?这是中国 20 岁的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大”与“强”的选择问题上,很多中国企业家的思路可能还是迅速做大,然后期望可以做强。但缺乏战略上的积极安排,这种期望往往落空。所以随意把“做大做强”放在企业战略中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其实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做强才是根本。做大不过是结果。
另一个中国企业常见的口号是“做百年老店”。其实“做百年老店”应该是企业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不应该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过于关注延长生命反而是舍本逐末。最重要的依然是保持一个企业健康的良性的发展。“做强”自然能够做长做久。但是当一个行业走到尽头的时候,处于行业大环境之中的企业如果不能顺利地完成转型的话,也会由于历史使命的终结而被环境的变化所淘汰。因此,过多的关注“百年老店”,反而会让企业走入死胡同。
所以,我想说明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如果你照《基业长青》中的每步去做,你有可能成功,但是也有可能失败。其实每一个企业的特点都不一样。管理的困难,在于找到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此人此事中的相对最合适的解决办法。没有神奇的魔棒来帮你解决烦恼。企业家就是在烦恼中成长。所以领先的企业更需要保持清醒。
当企业摆脱生存困境以后能否做大?能做多大?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种,有人说靠技术,有人说要靠市场。我个人强调要看企业领导人的心态,企业老总的胸怀和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途。其实这二十年来中国的人文、经济环境是歧视企业家的,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重文轻商”思想导致很多最优秀的人才没有去做企业家;而在美国,最优秀人才的首选就是做企业家。
但是随着过去二十几年的环境变化,现在以及未来的中国企业家素质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在下一轮的企业竞争中,职业经理人和企业领导人之间必须不断配合调整,只有配合调整出色的企业才有竞争优势,才能在下一个二十年中再次脱颖而出。
(作者系长江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5.有关发展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