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生活技能学习>菜谱>

怎样包粽子图解_包粽子图解步骤(2)

时间: 燕华640 分享

  包粽子用什么叶

  包粽子的叶子,南北各有不同,大多是根据当地的植物就地取材。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叶一般是苇叶,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称为粽叶。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一般来说,南方包粽子用的最多的叶子就是箬竹叶,也叫棕叶,是植物箬竹的叶子,北方则是用芦苇的叶子多一些。

  粽子怎么保存

  新鲜粽子最怕闷热,若是裸露在高温状态下,极易发霉变质,所以买回家后一定要尽快加热食用,暂不食用的,也要及时敞开袋子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并在12小时内放入冰箱冷藏,在0℃-4℃的低温冷藏状态下可以保鲜3天左右,存放在-18℃的冷冻室里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新鲜粽子千万不要放置在密封、闷热的汽车后备箱中运送回家,否则极容易发生霉变。

  速冻粽子对贮存配送的要求很高,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购买放置在商超冷柜中的速冻粽子,而且要尽快回家并立即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中,确保在-18℃以下贮存。速冻粽一定要在充分加热后食用,最好用水煮加热法,将粽子在沸水中煮13—15分钟后食用。

  真空粽子最好放在阴凉干燥处比较稳妥,特别注意千万不要让阳光直射。粽子一般在在8-15°C下保存,抽真空包装的粽子可保存三个月,而无真空包装的粽子一般只能保存3-5日。低于8°C,糯米的结构会产生变化,质地变削和稔烂,口感变霉。

  粽子吃多了会怎样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高热量食物,因为它主要是由糯米制成,所以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果吃太多,那么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如果有胃病的朋友也不要多吃,最好不吃。因为你的肠胃本来就不好,再加上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如何健康吃粽子

  1、搭配热茶

  一杯清香的热茶能解暑、消食,同时会解除粽子的油腻。热茶的种类不限,但一定要是热茶,因为冷的东西会让糯米变得更加的不易消化,最后产生腹胀的感觉。

  2、 搭配山楂、陈皮

  山楂、陈皮这两种食、药皆宜的食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应用在消食、散瘀、去闷的地方,因此它们对于去除吃粽子后的油腻感和积涨感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山楂还有绝佳的消脂效果。

  3、搭配白萝卜

  萝卜健胃、消食又通气,是养生的绝佳食品。对于老人、小孩和消化不良的人群来说,吃粽子的时候,搭配上凉爽的白萝卜,可以起到通气、去积食的作用。另外,大家还可以尝试一些和萝卜有相同效果的蔬菜,例如:芹菜、菠菜、洋葱等等,这些蔬菜都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消化掉黏腻的粽子。

  此外,大家也要避免空腹吃粽子。有些人把粽子当早餐或者夜宵吃,这样糯米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还有些人喜欢把粽子放在冰箱里一段时间再吃,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取出来后,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

  有四种人不宜多吃粽子

  1、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老人和儿童。粽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果吃得多了,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3、胃肠道病患者。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4、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搅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症状。

  粽子虽然美味,但也要适量哦。


猜你感兴趣:

1.怎样包粽子图解六种包法

2.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图解

3.怎样煮粽子和包粽子的步骤

4.五谷杂粮粽子的做法和配料

5.糯米花生咸肉粽的做法及配料

6.三角粽子的包法步骤图解

67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