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生活技能学习>购物知识>

和田玉结构鉴别有哪些方法

时间: 春燕1108 分享

  学会区分和田玉各个玉种的结构是鉴别和田玉的重要一课,但很多藏友在玩玉很久之后仍然有分不清的地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和田玉结构鉴别,希望能帮到你。

  和田玉结构鉴别有哪些方法

  籽料的结构

  籽料的结构有下面几个特点:

  1、和田籽料是一种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表面,会发现表面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润。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2、真正的新疆和田玉,好的结构是鱼鳞状态排列,排列非常的整齐而且近乎完美。(细小结构的看起来如毡毯,当然也是最好借助放大镜才看的清楚)这里说到的这个是结构比较清晰的,强光一打就完全可以看见的。但很多人认为结构清晰的就一定很松软,其实是错误的。

  3、和田玉结构一定是云卷状态的,也就是说你所看见的结构的一端一定是卷起来的,像龙爪一样,也像卷云一样的卷起来!

  通常能明显看到片状,毛毡状结构,基本一致,而且边缘柔和,无突兀感,这个应该是成矿时期压力不同导致的,越紧密,则结构越不清晰,甚至达到肉眼无法分辨。

  青海料结构

  青海玉内部结构是点状、细小、松散的云絮状纹理,冰点透,相对色差中等,水性重,里面可以看见水性透明玉筋,特征明显。油润性玉浆微柔和,带水性感。

  青海料倒是打光更看不到结构,青海料其实并不是云絮结构细密,而是云絮结构发育不全,放大后会发现其实更多的是细点状结构。

  上面这个是颗粒状的絮状物,是青海料的一种特征,形容一下:就像煮得很乱的稀饭,把干的捞出来以后放进清水里的感觉。但以淘料的感觉,还有一种特征,是很多青海料里常见的:就是水线纵横交织,有的很多水线集中在一起,形成像水潭一样的感觉,这种结构特征的,一般都是青海料的。当然于田山料中也有这种特征,毕竟它们的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结构特征更接近一些。区分青海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水头足,看上去很通透。

  青海料还常伴有水线、水露纹的出现,局部透明度不均匀. 其中“水线”、“水露”是由于呈脉状、条带状、团块状分布的,平行排列的透闪石纤维状晶体造成。

  棉絮的对比

  棉,指的是玉料中有一些棉絮状或者点状白色的东西,这个分为原生和次生,原生是在成矿时期,内部的一些矿物质混杂导致,通常是分布均匀,里外统一,无过渡。次生是在籽料形成时期,杂质侵入,通常由外而内,不均匀,甚至打开内部是干净的。

  一般来说,青海料的棉点是孤立存在的,而且颗粒比较大;而和田玉是比较细小的,局部较均匀密集的分布。

  俄料的内部是团块状云絮结构纹理,纹理松散,冰点与云絮间色差大,色差明显。油润性一般,玉浆较柔和,性硬脆。

  俄料一般云絮结构较大,同时夹杂斑块结构,但也有少量很细的以至看不到结构的,高白打光看不到结构的以青海老料和优质俄料居多,所以那些说没结构就是好玉的说法也就被打破了。

  大多数的俄料都是玉花较多,较大,欠水头,看上去不如和田料通透。就像把稀饭煮得乱乱的,然后把乱乱的米粒捞出来,旁边再煮一锅较浓的浆糊,把乱乱的米粒扔进较浓的浆糊里,那就是典型的俄料结构特征了。

  看结构要用电筒,有的朋友说有水线的就是籽料,其实大家知道嘛?俄料也有水线。俄料的内部结构可分大萝卜纹和小萝卜纹,但俄料当中也有结构非常细致打灯都看不出结构的,例如:黑皮料。籽料的结构俗称毡状纹(像毡子一样的纹理),具体这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通过俗称来观察实物,例如:萝卜和毡子来体会了。

  有一些俄罗斯玉和和田玉真的非常接近特别是一些高等级的俄玉,结构太细,有的已经到隐晶质了,油润性也具佳这时只有一些顶尖的识玉高手才能识别了!呵呵!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劝各位也不用那么较真了!因为这样的俄玉也是很值得收藏的!不过现在市场上一般的俄玉较多,它和和田玉的结构还是有明显不同的!

  韩料结构

  韩料的结构是最接近和田料的,所以很多都吃了这个亏,排列,结构,基本上如新疆和田一样,但一定要记得,韩料没有云卷状态,也就是说,虽然它的结构,排列基本上接近和田,但你只要看结构一端有没有云卷或爪子一样的卷状,这样你就不会买到韩料的和田玉了!

  “打灯无结构”

  现在很多商家,会称自己的籽料是打光无结构的好料,这里谈一谈我的看法,请大家指正。

  肉眼无结构或自然光无结构的料子很多,但不管玉质多紧密,打强光多少会有一点结构的,不太可能一丁点结构都没,要真的是一丁点结构都没,就要考虑下是不是料器了。有时候,打侧光的确好像是看不到结构,但实际上是料小或者很薄造成的,或者因皮色覆盖不甚明显而已。

  很多商家也在玩文字游戏。打光无结构,怎么打光?打背光吗?肯定不是。打背光主要是帮助你看清楚玉内部的杂质分布情况,打侧光才是看结构的。打个背光就说无结构,就是无稽之谈了,打背光什么料子都看不清结构。

  此外,“无结构”的料子一定就好吗?其实也不一定。有的油性大的青白籽,肉眼是可见明显结构的,而有的肉眼无结构的光白籽反而是很嫩的料,混厚度不好,油性也不好。

  关于无结构的和田玉的问题,有很多玉友认为:根本就没有无结构的料子。藏玉的观点认为:所谓的无结构,是指肉眼在各种光源条件下看不见结构,是相对的无结构,如果您把它放在什么高科技的显微镜下,那肯定是有结构的,说白了,无结构就是肉眼看不到结构。此外大家看料子的时候,先是肉眼观察,手感体验,看玉质、看瑕疵、看白度。结构、密度是重要指标,上手的感觉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些玉友的观点是:根本就没有肉眼不见结构的和田料。这个观点藏玉也不认同,藏玉就见过很多无结构的籽料和山料。

  “打灯无结构”和“透光无结构”

  事实上,“灯打无结构”,包含了两个涵义:“透光无结构”和“侧光无结构”。那么两者有多大区别呢?

  看玉结构的时候,手电灯光的角度使用,是很有讲解的。呵呵,新手上路,所谓的用手电灯光看白玉结构,都是这样看的:

  观察者一手拿白玉,另一手拿电筒。如图所示,最下方是手电(光线垂直向上);中间是白玉,光线正好能完全透过白玉;最上方是眼睛,正好光线能够透过白玉到达眼睛。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请注意:这样的方法看玉,叫做“透光观察”,我们常说的透光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拍摄的照片。这样的灯光用法,能看到结构吗?很多和田玉在这样的灯光观察方法下,都可以看不到结构!

  怎样正确的使用辅助光源的方法,才能够明确的看到白玉内部的结构状况呢?下面再来说说“侧光无结构”!观察者一手拿手电,另一手拿白玉。手电以30度--45度角,把灯光打向白玉,眼睛依靠接收通过手电的反射光线,可以清晰的看清楚白玉的内部结构!光源和眼睛都在和田玉的同一侧。

  千万注意,“侧光无结构”与“透光无结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接收的是透射光线,不是反射光线。

  真正的“灯打无结构”的料子,应该是在多角度手电“侧光”观察下,肉眼都几乎看不到白玉的内部结构,才能真正的被称为灯打无结构。所以“灯打无结构”和“透光无结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玉友新手上路,千万小心,不要混淆。

  和田玉的种类

  何谓和田玉,好多玩家心中一直缠绕的问题,网上搜搜,大多翻来覆去就是一些老掉牙的几种回答,和田玉真的贵吗,

  和田玉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我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也可以称为软玉、透闪石、透闪石加软玉、透闪石加和田玉,这几个名字都不违法,都在国标范围内。

  一 新疆和田料,和田地区出产;细分又可以分为山料,山流水,和籽料,质地以新疆和田玉籽料最为上乘,山流水次之,

  二 俄料;产自俄罗斯的和田玉,圈内行内称为俄料,产出形态也可以分为山料、籽料、山流水料。但俄料的籽料很少,大多为山流水和山料,俄料的白玉价值仅低于新疆和田玉羊脂玉,因此其价值极高,市场上的高端白玉,90%以上都是俄料。

  三青海料;青海料又称青海玉或昆仑玉,是市场上常见的广义和田玉种类之一,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与新疆和田玉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上,昆仑山之东曰昆仑玉,山之北曰和田玉,两者直线距离约三百公里。所以昆仑玉与和田玉在物质组合、产地状况、结构构造几个主要的特征上基本相同,可谓大自然中的孪生同胞,老坑的青海料质地细腻,相媲美,但新坑的质地差些,容易走色泛黄,因此最近几年行情不好。

  四韩料,韩料是广义和田玉青玉山料。它的主产地是朝鲜半岛南部的春川,产于当地的蛇纹岩中,多显青黄色和棕色。脂粉不是很好。韩料的 化学成分与和田玉基本相似,硬度和密度接近和田玉,稍微小一点,硬度大概是5.5左右。是新疆和田玉中价值最底的,和高端的羊脂玉能差上万倍。

368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