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理财知识 > 银行篇 > 利率市场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利率市场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 雨莎985 分享

利率市场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利率市场化在国外的推行时间远比我国要早,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取得卓越成就,就必须要多借鉴国外的改革成果,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利率市场化国内外研究现状吧。

  市场利率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方面,张健华(2012)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不仅涉及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还覆盖了印度、韩国、拉美等新兴经济体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对于中国提供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经验借鉴。

  张晓朴和文竹(2013)则重点剖析了印度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背景、步骤、效果及风险控制机制,启示我国应加强利率市场化进行中的银行监管、合理安排重大金融改革顺序、稳步推动相关配套改革、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以减轻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的冲击等。金玲玲等人(2012)基于上世纪80年代国际经验的研究发现,尽管总体上看,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净息差收入趋窄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由于银行议价能力较强,负债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加之非格竞争手段的运用,使得净息差仍保持在一定水平;而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银行在资金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有可能也出现类似结果。万荃等人(2012)采用“影子货币国家”(加拿大、瑞士和澳大利亚)和主流国际货币国家(美国、法国和日本)6个经济体20 年的跨国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合约密集型货币比率”和“金融自由化比率”两类制度质量指标在两类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产权度质量和制度环境质量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制度有效性和制度稳定性能够显著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绩效水平。

  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趋势和路径分析方面,易纲(2009)从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市场利率体系的逐步建立、中央利率体系的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的利率调控等多个层面,对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行做了一个全面回顾,并提出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两个必要条件:

  在浅层次上是培育SHIBOR或其他利率基准,在深层次上是产权清晰、所 有制多元化、打破垄断、有序退出、预算硬约束等。王晋斌和于春海(2007)在综合考虑我 国居民储蓄利益、银行财务稳健性和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后,提出“先中长期贷款、后短期贷 款”的改革路径,即通过放开中长期信贷利率反过来形成短期利率,并与现有的货币市场利 率相互融合与校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校正并形成中长期资本市场的均衡利率。胡新智和 袁江(2011)在比较以美、日、韩为代表的“渐进”利率市场化模式和以拉美为代表的“激 进”模式后,指出两类模式在改革内容上并无本质差异,但改革执行策略的不同最终导致了 成功和失败两种不同结局。对于中国而言,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是符合中国经济金融基 本国情的理性选择。

  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方面,Maghyereh(2004)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对苏丹银行业进行了研究,发现金融自由化导致的充分竞争环境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 率和规模效率,其中,大银行的效率明显优于小银行。

  中国银监会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工作 小组(2012)指出,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定价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直接挑战。目 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不足突出体现在:一是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偏弱,大型商业银行 长期习惯于“贷大贷长”,而小型银行风险定价技术落后,管理手段简单;二是存款利率定 价精细化、科学化程度较低,对利率变动趋势的判断能力较弱;三是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建 设薄弱,基准市场收益率曲线发展不成熟。武剑(2003)认为,从短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对 银行的财务效益和资产质量将产生较大冲击。为此,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过渡时期,强化风 险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的产品定价体系,推行以利率风险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 模式。朱霞和刘松林(2010)也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应将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尤其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度量和管理。

  左中海 (2012)强调,利率市场化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挑战尤为严峻,表现在其收入来源更依赖于利 息收入、风险定价模型发展滞后、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压力更大等方面,因此,中小企业更 应积极、主动地加快转型发展。

  在利率市场化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关系方面,张宝林等人(2001)提出, 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枢纽及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桥梁,能够克服其它货币子市场在实现利 率市场化方面的诸多缺陷,因而可作为利率市场化最有效的突破口。胡斌(2005)通过分析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发展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指出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金融市场的培育过程,其核心是要在金融市场中形成完善的金融资产定价机制。 在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影响方面,从宏观影响来看,Galbis(1997)针对发展中国家 的二元经济结构,将其经济部门分为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通过“两部门模型”来分析发展中国家利率自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提高存款实际利率将减少传统部门的的低效率投 资而增加现代部门的高效率投资。

  因此,利率自由化总体上将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出效率,有 助于经济增长。Fry(1982)也从稳态金融发展模型和动态金融发展模型两个角度论述了发 展中国家实际存款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稳态金融发展模型中,存款实际利率决定资本 供给,而资本供给决定投资效率,并最终影响经济发展;在动态金融发展模型中,周期性的 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的比率和存款实际利率,随着存款实际利率 的提高,实际经济增长率也会提高。陈涛(2002)认为,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 有效性:一是利率市场化使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弹性增强,缩短了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二是 有利于拓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扩展货币政策的覆盖范围;三是有利于增强利率杠杆对货 币政策中介目标 MS(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功能。张孝岩和梁琪(2010)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 模型(SVAR)和 1978-2008 年我国农村经济数据,评估了利率市场化的效果。研究发现,利 率市场化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长期持续性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较大,对 产量、消费和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

  从微观影响来看,Laeven(2003)利用 13 个发展中国家 1989-1998 年企业数据的实证 检验发现,总体上,利率自由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不显著,但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明显改 善。Koo 和 Shin(2004)、Gelos 和 Werner(2002)分别用韩国、墨西哥的数据验证了利率 市场化会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Ameer(2003)运用动态资本结构模型检验了南亚和东南亚 国家金融自由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自由化后,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优 化。王东静和张祥建(2007)采用 2001-2005 年数据,借助协方差分析模型验证了我国贷款 利率上限取消后,企业的融资行为方程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企业负债水平显著提高, 小企业增加尤为明显,反映了利率市场化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此外,债务期限与资产 期限相匹配的原则也得到了更好的贯彻,企业的融资结构更趋合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有 所提高。

  总体上,上述国内外研究主要是从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影响的一个或两个角 度展开,未能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性分析;而我们的研究则试图弥补这一不足,深入、 全面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企业、居民等实体经济部门的 影响。

238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