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诗词大全>

过节的经典古诗

时间: 桂妹1023 分享

  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过节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每逢节日不少伟人写出不少相关节日的古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过节的经典古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过节的经典古诗篇1

  《元 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过节的经典古诗篇2

  《八月十五夜月》

  【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2、译文

  【其一】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其二】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3、简析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过节的经典古诗篇3

  《端 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释】

  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③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译文: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简释】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过节的经典古诗篇4

  《癸已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译文:

  江水分流终又回转,你走了,无法再属於我;无法属於我的你,必定会后悔万分!江水中央有孤独的小岛,你走了,无法再与我相守;无法再与我相守的你,必定会痛苦无比!江水歧流分岔连去,你走了,无法再与我相会;无法再见到你的我,如今只能狂歌当哭啊!

  这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公元1749—1783)的著名诗篇。,黄景仁字仲则,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著有《两当轩集》。此诗格调凄婉,含义深沉。除夕团圆,千家笑语,恭祝多了一岁,然而作者的“漏迟迟”说时光为什么过得很慢,伤感低沉,将欢快的气氛一扫而光。自然而然有了“忧患潜从物外知”。物外,即外物,指“千家笑语”。人家到除夕而乐,可作者到除夕而忧。究竟作者的忧患为何忧患,忧患程度如何,作者不明说,只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寄情。不言而言,愈感深沉。人们过年,唯作者悄悄地一个人站在小桥上,对着天上的一颗星,寄托其对仕途的不满和愤慨,凝结着他满腹心酸。黄景仁这首短短的七绝,读来让人回肠断气,感慨顿生。

  黄景仁的诗风与郑燮(xie)在乾嘉时期,虽不能完全归于性灵派,但很接近。他们的诗歌内容和风格虽有不同,但所作大都能直抒怀抱,不求格调。黄景仁家庭贫困,但他能自学成才,年未弱冠,即有诗名。因长期飘泊江湖,寄人篱下,怀才不遇,贫病交加,形成一种多愁善感的感情伤调。“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表现了他的落拓生活和孤寂心情。在他的全部作品里,都贯穿着这样的精神和情调,使人体会到在封建社会中,诗人们所受到的压抑和悲苦的遭遇。

269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