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其它书法教程>

清代邓石如隶书字体作品图片

时间: 礼镪1116 分享

  邓石如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它的书法作品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魅力,对我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隶书字体受到了许多人的欣赏与喜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清代邓石如隶书字体作品图片。

  清代邓石如隶书字体作品

  邓石如出生于清寒书香门第,祖、父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邓石如9 岁随父读书,10岁辍学,14岁“以贫故,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然而在其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对书法、金石、诗文有浓厚的兴趣,并有长足进步。17岁时,为“潇洒老人”作《雪浪斋铭并序》篆书,即博时人好评,自此踏上书刻艺术之路。乾隆三十九年(1774)他在寿州教书时,常为寿春循理书院诸生刻印和以小篆书写扇面,深得书院主讲梁献赏识,遂推荐他到金陵(今南京)举人梅谬家学习。梅家是清康熙御赐翰墨珍品最多的家族,家藏“秘府异珍”和秦汉以后历代许多金石善本。邓石如在梅家8 年,纵观博览,悉心研习,苦下其功,收获颇丰。离开梅家后,邓石如遍游天下名胜,临摹了大量的古人碑碣,锤炼自己的书刻艺术,终于产生了“篆隶真行草”各体皆备、自成一家的大量作品。并结识了徽派著名金石学家方君任和溪南经学家程瑶田,及翰林院修撰、精于篆籀之学的金榜。经梅谬和金榜举荐,又结识了户部尚书曹文埴。

  清代邓石如隶书图片

  乾隆五十九年(1794),邓石如由武昌回故里,买田40亩,建屋一栋,并亲书 “铁砚山房” 匾额置于门首。他常将书刻售资救济乡人,贫不能葬者,都尽力资助。此后10年间,邓石如常游于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地。60岁时,他游京口,结识包世臣,授书三年,并以书法要诀示曰:“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邓石如的书法解读

  自魏晋以降,篆书一体逐渐走向了沉寂,擅长篆书的书家,已如晨星。直至清代,伴随着金石学、考据学的兴起,才迎来了篆书复兴昌盛的春天。乾嘉年间邓石如出,彻底打破了篆书低迷的僵局,开辟了新的生面。邓石如改变了过去几百年的作篆方法,充分运用毛笔的特长来表现篆书的笔意,使书写上的提按、起笔收笔的笔触意态更加富于变化,在结构上也打破了过去那种陈陈相因的固定模式,影响所及,蔚为风气。

  邓石如,初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安徽怀宁人。终生布衣,以鬻书刻印自给。一生精研书法篆刻,而以篆书的成就为最高,有开创性的贡献。篆书以《石鼓文》、《泰山刻石》、《峄山碑》、《开母石阙》为法,并融合汉碑额婉转飘动的意趣,字形方圆互用,姿态新颖,笔力深雄,婀娜多姿,体势大度,用笔灵活而富于变化,骨力坚韧,一扫当时呆板纤弱、单调雷同的积习。又篆从隶入,隶从篆出,自成一家风范。清代以后篆书家无不受到他的影响,可以说,二百多年篆书艺术风格的丰富多彩,大家辈出,这辉煌的景象实有邓石如为其开端。

  书于嘉庆元年以后的 《邓石如篆书册》,笔力遒练,骨力如棉裹铁,体势沉着,运笔如蚕吐丝,尤其是融入了以隶笔作篆的意味,可视为邓石如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之作。在临习此帖要仔细观察和深入体会其用笔多变的笔法特征。就起收而言,既有逆起驻收,内敛含蓄,也有逆入平出,轻松流畅。其弧画的行笔,或用提转之法以见圆畅,或用顿折之法,以见方劲。这些在用笔方面的微妙变化,都是要临到位的,切不可在临习时一带而过大而化之的。一定要做的孙过庭所言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在结字方面,《邓石如篆书册》是在努力追求均匀的布白方法,因而使得每个篆字都显得平稳而安详,但在空白处,则垂脚曳尾,从而形成疏宕与坚实,空灵与丰厚的对立统一。在处理好均匀和疏密布白的同时,还要充分注意线条的平行、对称、相抱以及相背的关系。此外,要临好邓石如的这本篆书字帖,线条的参差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小篆线条之间的参差安排,往往是制造生动的关键所在。清人王澍云:“篆书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圆乃劲,瘦乃腴,参差乃整齐。三者失其一,奴书耳!”这应该是我们书写小篆时要牢记的。


猜你感兴趣:

1.隶书硬笔书法精选欣赏

2.帛书隶书书法作品精选

3.邓石如书法艺术

4.2016年书法作品欣赏

5.名家书法隶书作品

375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