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名人书法欣赏>

董作宾书法精选

时间: 克浩954 分享

  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是我国著名的甲骨学家,古史学家,被人称之为甲骨四堂之一。是我国非常优秀的以为学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董作宾书法精选,希望对你有用!

  董作宾书法精选欣赏

  董作宾书法精选图片1

  董作宾书法精选图片2

  董作宾书法精选图片3

  董作宾书法精选图片4

  董作宾先生个人简介

  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祖籍河南温县董杨门,出生于河南南阳。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

  1923年-1924年,董作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1925年-1927年,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28年-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年-1948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49年以后兼任台湾大学教授,1956年-1958年任香港大学、崇基书院、新亚书院和珠海书院研究员或教授。1963年病逝于台湾。

  书法中偏锋兼用运笔法

  由于偏锋不能单独使用(单用是败笔),所以只能和中锋结合运用,而中偏锋兼用运笔,也基本上只是八分和飞白两种书体的运笔方法。书祖蔡琶是篆、隶书体的集大成者,也是隶书艺术化的八分书体的主要创造人。他在《九势》中,着重总结了八分书体的运笔经验,明确地指出运笔用锋是“横鳞竖勒之规”,并具体地说明“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转笔左右回顾”,同时说明了疾、涩等运笔方法。

  成公绥在《隶书体》中,也明确地指出隶书成熟书体的运笔用锋是“挽横引纵,左牵右绕”。《书法三昧》也明白地说“画分篆隶,锋别正偏”。这种中偏锋兼用运笔,是以中锋为主,兼用偏锋,并结合铺锋、潜锋、曳锋、驻锋、锋、挫锋、放锋、敛锋等方法运作。行笔方法是:横画是挽笔鳞披涩进,令笔心常在画中行,捻转笔管,使笔锋自然地偏侧摆动(如自行车轮运行那样),把笔画写得亦圆亦扁,呈方扁态势,竖画是勒笔引伸直下,铺锋联毫,把笔画写得状似象笛板,以表现八分书体的方扁体势、鳞次栉比、精密凛厉、“凶险可畏”的特征。可惜隶书这种具有装饰性书体的写法,因为“古今阻绝”而失传。

243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