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书法作品欣赏 > 杨再春草书书法

杨再春草书书法

时间: 克浩954 分享

杨再春草书书法

  在杨再春先生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精美的草书书法作品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杨再春草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杨再春草书书法欣赏

  杨再春草书书法图片1

  杨再春草书书法图片2

  杨再春草书书法图片3

  杨再春草书书法图片4

  杨再春个人简介

  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摄影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北京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美术家"和"爱心市民"荣誉称号。

  书法家杨再春大半生与墨有缘,他的艺术生命是在墨与纸的黑白之间练就的。由于他长得魁梧、肤色黝黑,每天又几乎被如烟如缕的墨香所缠绕,因此,不少朋友称他是"墨人"。久而久之,"墨人"便成了他的笔名。

  1968年始,杨再春先生先后师承郑诵先先生、黄高汉先生,刻苦研习汉隶、魏碑,王羲之、王献之行草书以及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等诸家法帖,其书法"凝重中有飞动,庄严中寓活泼","重笔如山石坠地,轻盈如燕子点水",近些年来其书法作品被众多海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草书之阴阳笔法

  根据圣教序、兰亭序、淳化阁帖和杂帖等王羲之遗存书法,经过演绎性推理,从中总结出阴阳笔法具备的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从字的笔画中观察、分析,初探阴阳体;二是分辨阴阳;三是找出行笔规律,经过反复实践得出阴阳变化。从规律上形成阴阳韵律,即阴阳笔法。

  1、阴阳体:是从王羲之圣、兰、淳、杂等法帖中字的笔画象形确定的。它具有独特的奇正规律、含阴消阳长之势;如“一”字的象形特征是“一头大、一头小”(一头粗、一头细)的奇正体,这种字形暂称之谓“阴阳体”,临时用一个定义“奇正阴阳象晋法”。纵观晋法遗留书法,其多数字形的特征,基本上是按奇正笔法形成的。又如《圣教序》中的“之”字,各组字体都是奇正阴阳体“一头大、一头小”。对晋法只要细心观察、认真对照、仔细比较,就不难看出其中之奥妙;如能悟识要领,对初学或研究及鉴赏晋唐书体者,想必会从中得到启示。

  2、阴阳:是根据字形的奇正大小,行笔重、轻,确定为:大为阳、小为阴,重为阳,轻为阴;为便于熟悉阴阳的属性,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总结了六句话:“轻落为阴,重运为阳,重落为阳,轻运为阴,一体多变,阴阳两分”。

  3、阴阳笔法:是根据阴阳象形字行笔规律的一种用笔技巧和方法。按照晋法笔法的法理,单字结构的组体,阴阳笔法三要素:“轻、重、翻”笔;并总结了阴阳笔法的几句用语:“轻落重运,重落轻运,不求平直,力走险绝,行笔如筋、连骨,重翻似棱、逮力、显方。”提按及平移笔式注重“始、转、折、运、刹交互为用;”灵活搭配:“衄、挫、碾、卧、波、砸、抹、刷等用笔势;牵丝萦带,把握笔断意连,强弱交替、虚实并用……”

  上段讲的轻重,只是阴阳体的象征和标识,这里讲的轻重是主次笔的关系;是中锋与偏侧锋的骨骼陪衬关系;也是由主次笔在间架结构行笔中阴阳转换而体现出的筋、骨、肉、力、清、秀、生狂等的体现,它具有一种连贯效应作用。这里讲的重翻笔,一般都注重偏侧锋用笔,翻笔更要带出遒劲的力度。翻笔的叫法不一定准确,有切、打、掠之意,从毫尖、毫体、毫尾(根部);如结合中锋行运笔:即有骨肉,又突出力度、轻重,粗细、长短,偃仰等合理运用,更是显出筋连、骨骼清秀而外呈生狂的气质。这也符合古人:“阳在外而阴在内”之说的道理。

  通过上述阴阳笔法的分析,看似没有规律的晋法,好像一层隔了千年之久的窗户纸,一旦捅破、不鸣则己,一鸣惊人。当然晋法包括的面很广,很大;其用笔大小、轻重、力度、结体的气势,递相映带及转、折、锋和奇特而变化无常的书体和书前组架、笔后间构的结体,贵在领悟;重在意会、理会、体会等等。

277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