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书法作品欣赏 > 黄惇精美书法赏析

黄惇精美书法赏析

时间: 克浩954 分享

黄惇精美书法赏析

  黄惇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有着什么样的书法世界。蕴藏着什么样的书法艺术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黄惇精美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黄惇精美书法欣赏

  黄惇精美书法图片1

  黄惇精美书法图片2

  黄惇精美书法图片3

  黄惇精美书法图片4

  黄惇个人概述

  黄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47年生于江苏太仓,祖籍扬州。1982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 术系,师从陈大羽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6月获文学硕士,毕业后留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全国篆刻艺术展评委、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鉴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等。 黄惇教授注重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并重,篆刻作品1983年曾获《全国篆刻征稿评比》一等奖,书法作品1993年曾获《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其作品曾参加历届《全国书展》、历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历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并曾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如《日本海外总合书展》、《韩国第十一届国 际艺术展》等。作品曾为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及海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十多年来,他曾撰写书法、篆刻史论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刊登于《书法研究》、《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等多种专业刊物上。曾多次出席国际书法研讨会,如“国际书法史研讨会”、“韩国汉阳大学96国际学术会议”、“香港中文大学97中国书法国际学术会议”等。并应邀讲学于中央学院、山东工艺美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著有《中国书法全集--董其昌卷》、《董其昌书论注》、《中国古代印论史》、《中国书法全集--金农、郑燮卷》(与周积寅教授合作)、《中国书法通史--元明卷》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黄惇主编的《书法篆刻》教材,至今已重印逾十万册。他所著的《中国古代印论史》,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96年被定为文化部艺术院校重点教材之一。

  书法章法局部分析

  章法是从整体上看书法作品的印象与效果。它包括了书法作品的正文与落款、分行与布白、落款与印章等多方面的关系处理。但是,作为整体效果是由局部的、单个的字与线条构成的,如果单个的局部的字与线条不美,那么整体的美也就无从谈起。应该说“单个的线条是美的,组合得好,就达到了更高的美”。在这里把“局部分析”分字法、笔法和墨法三个方面来谈:

  1、字法: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通过违与和、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章法再美,只是一个形式感的问题,而字的结体不好,也难称得上好的作品。唐代孙过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其精妙处,指出了每个字都应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违”与“和”。“违”即变化,“和”即统一,要在错综复杂的结体变化中求得整体上的统一。

  2、笔法: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规范的点画。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线条或点画)都应是有力度的”。这种力度,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也就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主要是以“圆”和“涩”为标准的。圆,是一个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圆的线条饱满、结实,具有浮雕感,能表现出充实圆劲的力度。圆的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即古人所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令笔心自点画中出”写出来的笔画。“映日视之,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所比喻的效果。如果用笔偏侧(指一偏到底),写出的线条(点画)则扁、薄、浮、弱,抛筋露骨,就无美感可言。构的分析,了解字型组合间架要领,触类旁通,逐渐契入书学的无穷妙境。

  3、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书法艺术形式中一个重要课题。“字本与笔,而成于墨”“肉生于墨,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唐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也点出了用墨的关键处。“燥”、“润”、“浓”、“枯”又是矛盾的法则。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太大会肥浊不清。杜甫诗云:“墨气淋漓幛犹湿”,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过许多年,也好像刚写出来的一样,精气神采不可磨灭。“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淹淹无生气矣”。

  墨大致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但也不能过分悬殊,应在看似变化不大的墨色中,写出使人感到变化极为丰富而又保持“润”的特点,才是理想的用墨。

282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