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的作文 >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2)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2)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篇4

  我一直都喜欢读书,它使我快乐,使我充实,使我在寂静中不感到孤独。近段时间由于工作繁忙,无暇到书城购书。好容易在批改完作业时,从书架上随手抽出了一本书一看是《每个孩子都能成功》。眼前出现了一位已经毕业了的孩子的母亲的脸。嘴角浮起一个微笑,记忆将我带到了远方……

  这个班级比较特殊,它的成员分别是从同年级的两个班级中抽调的学生组合成的。其中有一位女孩在班级显得非常的沉默,甚至可以说非常卑微。于是有一次我把她的妈妈请到了学校,进行交流。这位母亲在从事教会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孩子的各方面发展都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无法感受到快乐。久而久之将自己关在了集体的外面,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持怀疑的态度,做任何事情都认为自己做的不好。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给与了这个孩子的充分信任,上课的时候常常请她回答问题。当然前期阶段几乎是让这个女孩先到我的办公室,我先给她讲一遍课文,并且有意识的将我要在上课时提的问题多多讲解,让她充分的准备,这样在上课时再让她回答,就容易多了。她呢?也从课堂里的圆满回答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找回了自信。通过多次这样的“锻炼”班级的孩子也喜欢和她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大家才觉得女孩在班级的存在。看着孩子每天开心的样子,我也觉的开心!

  在这个孩子毕业的时候,那位激动的母亲郑重的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交到了我的手上。

  是呀!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托 马斯 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 最后归结到底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大家只关注到学习这一项指标,忽略其他的非智力因素,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出现了“后进生”当这些标签贴在了孩子身上时,他们只能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无论如何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手指有长短,能力有大小,这样的观点为什么就不能用在孩子的身上呢?

  老师的责任就是要鼓励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狭隘的追求超过别人,以提升自己的声誉,使考试和学习成为每个学生自我提高的途径而不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奖励的能力竞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必胜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的人,让他们表现的坚强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篇5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这是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书中提到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孩子——比利,因为他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而被勒令退学了。

  还有一个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原因是她总是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

  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反思自己的工作中经常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关注学生,很少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学习之外的东西。

  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还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猜你喜欢:

1.《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观后感

2.读人人都能成功有感

3.教育孩子成功的作文

4.成功家教启示录读后感

5.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58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