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十万个为什么 >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原因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原因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原因

  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原因。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区别以及八年抗战为什么改为十四年抗战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区别

  8年抗战还是14年抗战有什么区别

  昨天,修改“十四年抗战”的消息传出后,杭州某知名高校历史系一位近现代史教授所在的一个微信群便炸开了锅。群里的人,大都是历史学者,专家们各抒己见,探讨教育部这一做法的意义所在。

  那么,为什么会有“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两种说法呢?它们之间又有何区别?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

  中国抗战史专家王锦思认为,确认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符合国际认知。在他看来,民间更为熟知的抗战节点也是九一八事变,每年9月18日,全国各省市区都会鸣防空警报纪念九一八事变。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中说,“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没有矛盾。”

  杭州一位现当代史学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说,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此后,国共双方都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贡献。因此,历史学者才一直将这一系列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作为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民族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这凸显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耗时长、牺牲多、贡献大。”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原因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工作人员向媒体确认,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贯彻中央相关精神,2016年10月,国务院相关领导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当时要求教育部各部门通力配合,两个月前已要求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落实该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

  “八年抗战”为何要改为“十四年抗战”?

  事实上,以“十四年抗战”取代“八年抗战”,早已有迹可寻。

  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014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上,一系列数字意味深长:

  现场有14个方阵、14声礼炮、140面彩旗、14000只气球,放飞3500羽和平鸽;

  抗战纪念馆两侧人行道各植有4棵银杏树,寓意8年全面抗战;

  馆前台阶两侧各植7棵油松,寓意七七事变发生地;

  主馆台阶两组,第一组8级,寓意8年全国抗战,第二组14级,寓意14年抗战历程;

  仪式现场有14个方阵,包括:抗战老战士、抗战烈士家属、国际友人遗属方阵、嘉宾方阵、少数民族方阵、大中小学生方阵、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方阵、机关干部及各界群众方阵以及140面彩旗方阵等;

  仪式上,鸣响了14声礼炮,现场放飞14000只气球,抗战纪念馆南面广场上高14米、汉白玉基座的国旗杆,象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历程,同样象征着中华民族14年抗战历程。

  抗战史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勇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14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就开始抗日战争。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曾有文章解释“为什么会有‘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两种说法”: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没有矛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的主张,在不同的阶段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我们既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抗战,也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和其他一些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十四年抗战时间及依据

  地方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将改为“十四年抗战”。近日,网络流传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回应《新京报》称,这封函确由该司所发,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财新记者从某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处获知,该厅确已收到该通知。

  财新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知,该函件曾接受中央领导人批示。

  在网传的该函件中,教育部要求各地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

  上述函件表示,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表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十四年抗战概念”早已出现在我国抗战纪念活动中。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4年9月3日的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中现场安排了14个方阵、14声礼炮、140面彩旗、14000只气球。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洪袁舒建议,将“中国人民抗战十四年”这一历史事实统一规范纳入到我国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

  洪袁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上虽设有“九一八事变”内容,但没有“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开始”或“十四年抗战”等内容的表述;人教版高一历史课本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爆发’的内容是从‘七七事变’讲起。

  在学界,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时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七七事变”为起点的“八年抗战”说,另一种是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十四年抗战”说。

  “日本大规模地侵略中国,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中央党校教授郭德宏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若不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实际上就把“七七事变”以前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十九路军的抗战等中国人民英勇的斗争,都排除在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之外,“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猜你感兴趣:

1.关于八年抗战的5分钟的演讲稿

2.抗战胜利的意义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心得体会

4.有关抗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5.八年抗战故事:钢盔

23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