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如何练出太极真功夫

如何练出太极真功夫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如何练出太极真功夫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教学被人们当做养生运动练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练出太极真功夫。欢迎阅读!

  简述如何练出太极真功夫

  随着医学的发展,科研人员发现练太极拳能预防疾病,对一些疾病有康复作用,但是无论如何太极拳也是一门功夫。

  一、天下太极拳几人武

  在当今层出不穷的文章与影像里,太极拳呈现出一派理论高玄。功皆盖世的景象,什么“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四两拨千斤,用意不用力,不挨彼皮毛,接定彼劲彼自跌出”,真个是神功莫测。无拳可敌,令人神往。

  然而,现实中的太极拳,却又是那么让人迷茫。观今之太极拳,名之为拳,却早已不武。几乎成了老头老太健身的专利,年轻人已很少问津。诸多大师名家,往往都是“嘴上有而身上无”。故有人戏说太极拳是“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

  随着国家的发展,治安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有防备能力,特别是女孩子,太极拳具有防身作用。

  二、太极为拳何以不武

  太极拳以太极而名。太极是理。拳乃技,太极拳是依太极之理而运其拳。然当今之太极拳,却多有人以假理而代之,所以拳已不拳,武已不武。

  何谓“假理”?理歪形偏、失衡不中,本末倒置,迷失本质也。不明太极阴阳之理,说阴阳而悖阴阳。在指导思想上偏阴废阳、重虚轻实。因而,形松体懈,以散为松。

  以软为柔。为松而松,为柔而柔,只知有柔不知有刚,弃刚不为,刚柔失偏。这些人把打手歌中的“任敌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前句忘得一干二净。

  想要练出真功夫,首先就要练气沉丹田,很多人都说太极拳不用力,那么就失去了练拳的意义,用丹田劲发挥身体的力量。

  不仅不知检讨自己,反而抱怨别人不懂太极,什么“不会用圆只会用力”、“赢了也是蛮力拙力,而不是太极的功夫”、“太极拳是柔化的拳。是被动的拳,太极拳不能主动。是圆的较量,太极拳不能用力”等等不一而足。

  在他们眼中,似乎太极拳只能是“画圈不用力”,而不能有其它行为和其它功夫或功力。他们忘了太极拳乃是“刚柔相济”的功夫拳,抑或根本不知道太极拳在松柔圆活的另一面,还有“运劲如百练钢,发劲似放箭,无坚不摧”的功夫!

  太极拳虽然求松柔、圆润、轻灵。亦用松柔、圆润、轻灵,但太极拳不能无刚紧、沉实、浑厚、惊爆,务要“阴阳相济”而用而练,所谓“刚柔两练而不偏”。

  单纯的“松柔”绝非太极。更不是太极拳,任何人都不用讲大道理,有阴无阳是软手。有阳无阴是硬手,阴阳和合是巧手,阴阳不偏乃妙手,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太极拳柔化还须刚发,刚柔必须相济。刚柔运化需转换,更须有渐瞬之突变。

  太极拳要求的是松不能懈,柔不能软,紧不能僵,刚不能硬。不论松柔刚紧,都不能失其弹性,单纯的 “松柔”必致软蹋萎靡,如此有松无紧。有柔无刚的所谓太极拳。

  绝对达不到拳论所说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忽隐忽显,进打进乘,退打退跟。屈伸开合听自由”效果。

  三、太极拳不能无力

  太极拳所强调的所谓“四两拨千斤 ”,不是让你无力、不用力。也不是让对方无力、不用力,而是要求拳者在交战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使双方力点产生变化而改变力的方向。

  使自身不受力或少受力。或借力而反,或顺势而击,所谓“以彼之力还彼之身”,即把运动中的力转嫁和作用到对方身上。只有会用力才可能抵抗大力而与之角力,才能像《打手歌》说的那样。

  “任敌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交战中不能无力。力量是基础,是资本:技术是手段,反应是关键。力量、速度、反应缺一不可,合一而用,因变而变。适时适机发力方显神奇,出奇方能制胜。所以,太极拳不能无力!

  四、太极拳运力以为功

  拳贵巧不贵拙,但是,拳不能无力,拳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把自身的力和对方的力,运化开来而加以合理的利用,“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协调、力之运用”。无力不成拳!

  前人所谓的“用意不用力”说的初始阶段是要求化僵去拙。不蛮练硬练;成熟阶段是要求把力练整、练活、练灵,自然用力;交手阶段是要求灵活用力、巧妙用力。当刚则刚,当柔则柔。

  “用意不用力”的说法,乃是对初始阶段不用拙力的要求和学会用力之后的感觉描述。拳者运力自然后,力已在身。即“不用力而自然有力”。

  所谓“不力而力”。并非真的不用力,也不是不用力就能真的做到自然有力,这是一种通过力量变化的运化而转换力量的功夫。我们说“项抗”是错的,并不是说“顶抗”错在“用力”。而是说其方法欠妥,用力不当。

  太极拳并不讳言力。所谓的“不用力”。其实也是一种用力的方法。拳者之力。乃是周身均整协调的、争衡贯串的、自然撑合的灵动活性力,这种力。拳中称之为“拥劲”。

  “搠劲”者,骨撑、筋伸、肉松而劲合。有压之不下。挑之不起,拉之不开。推之不瘪的特点,似松非松。不紧不松。极富弹性和韧性,不偏不倚。不凸不凹。谓之“中和中定劲”,也即所谓“内力或内劲”。

  所谓“用力”。其实就是运化和使用这种力,而不是较力、努力。拳者要想用好力。首先,运力要随和;其次,使力要恰当;其三,用力要自如,快慢要随意。刚柔要随心,其根本目的是在交手中,发挥力的最佳效能和最大功用。

  所以,前人才把拳中之力称之为“劲”。就是不让你用拙力和僵力较蛮劲。而是让你用活力和巧力。力不妄用,用其当时。

  胜敌必须有力。更须用力。且要会用力。这种“用力”。就是对力的运化。也即所谓的“学力而有为”。所谓“学力”,就是要用心去学去练。

  拳中“练力”,实际上就是要学会“用力”。也即“调动本力。挖掘潜力,形成整力,增强活力。求取巧力。自然用力。力出自然。力发瞬间。运力以为功,功到拳艺成”!无力的拳。绝对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五、太极拳不能一味松柔

  太极拳绝非一味地松柔。更不是绝对的绵软。太极拳务须“积柔而成刚”。拳中松柔不是为松柔而松柔,松则活血畅气,柔则润脉舒筋,松则柔,柔则顺,顺则随,随则无滞;松则沉,沉则实。实则厚,厚则重,重则冈。

  所以说,太极拳“一层功夫一层松,层层松功有不同。功到有成自然松,松紧一变惊雷动”。拳者,“百法百破”。惟“一快不破,一硬不破”,这“一快一硬 ”,就是太极拳的“发劲似放箭”和“绵里裹铁”。

  著名太极拳家李雅轩先生。特别强调太极拳要“大松大软”。认为“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而他并没有说太极拳只是一味地松软。他所强调的“松软”。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和运用手段。最终依然是为刚紧而服务的。

  李先生实际说的是“柔弹力”,他在《太极拳随笔》中解释“大松大软”时是这样说的:不是软塌塌。不是松懈懈,而是以神气鼓励起来,使它动荡起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弹性力这种劲,火烧神经动。急雷响五中。打丹田雄。

  士之劲。又沉、又冷、又狠,机警万变,灵觉无比。毛发毕坚。如烈马之发威。身势矫捷如怪蟒之钻腾。其节短。其势险。力如强弩急如发机。使其不能抵抗,也无从抵抗由此可见。

  李雅轩先生所说的这种“大松大软”。是指一种太极拳的“弹性力和灵性力”。并非是有人从《现代汉语辞典》上查到的“松软”二字的字面含义。且这种“弹性力和灵性力”。

  动荡起来还要冷、脆、刚、猛、爆,“力如强弩急如发机。使其不能抵抗。也无从抵抗”。可以反思一下,当今一些太极拳习者所谓的“松软”。有李雅轩先生所说的“弹性”和后面所说的刚爆东茜吗?若没有。他们所谓的太极拳其拳不拳!

  六、太极拳要适应各种变化

  凡拳者,必求制人而不制于人。太极拳即为拳。亦当为之用。因敌而设,要敌万拳,适应各种不同的变化。太极拳不能只“画圈不用力”,或只等着借力而不为,必须要有快慢、轻重、刚柔、松紧的变化。

  无论对方是有力无力、用力不用力。劲大劲小,网柔快慢,轻重缓急,屈伸进退,都必须要做到“快能跟。慢能随。进打进乘。退打退跟。方圆互生。刚柔互运,虚实互变,松紧互用”,做到真正应敌而制敌。

  用力在己不在人,借力是机会,力能借则借,借着更好。借不着自己有。得机便用,得势便发,发则必中,中则必果,否则,在太极拳论中。绝不会有“引进落空合即出,发劲似放箭,无坚不摧”之说。

  太极拳若真功上身。大力小力无所谓。手硬手软都无妨。快慢缓急。轻重刚柔,必能适应各种变化。可以身相许而不惧任何来犯之敌。

  七、太极拳实战,重在胜负效果

  太极拳之功。并非单纯的使力和玩巧所为。太极拳之功。分内分外。虽重内功。必合而为之。文武同修,文以养气蓄力,武以壮骨强筋。文武兼得,强体御敌。太极拳真功。内外合一,意气相合,劲形反蓄。

  争衡互运,对五而用,身心同修。拳用力之熟乃为巧。巧力合之即为功。功之于用即功夫。功夫之神。惟在变化莫测。为武者,不能舍本求末。更不能本末倒置,太极拳,练用有别,练是练功,用是用技。

  拳技重练贵用,先求劲整。再求劲活。练时有规矩,用时无规矩。慢练快用。柔练刚用,低练高用,背练顺用。松练紧用。虽然有所谓“死练活用”,然而,拳更要“活练活用”。拳者“学拳要化脑子”。不能生搬硬套和死板教条。

  更不能用练或玩或表演的标准,去衡量实战的实用。实战重在胜负效果,而不在形式。功夫有层次。力量有大小,技术有好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力可取胜不必用智。力不如人用技可胜。

  技不如人以智而取。无所谓是与不是。更没有像与不像。所谓的“不求胜负”。乃是静心,仍是为赢,也即道云“不为而为”。若不为赢。又何必让“彼自跌出 ”或“犯者即仆”?

  为拳者,乃是将平时所学的积累,用时在瞬间发挥。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最终结果。依然赢者为胜!

  八、太极拳要理明法正

  人们把太极拳当成健身的方法和修仙的工具,这与练拳是有区别的,可以说是拳的异化,虽借拳之形,但已无拳意,同形意殊而质异。这类“太极拳”当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笔者认为,太极拳作为拳术。

  虽门派众多,而理为一贯,拳的本质乃是攻防,也即搏击或谓技击。因此,每个把太极拳作为拳术来练习的人,必须要明武知武。练武用武。练武之人要理明、法正、训练科学。、松柔只是太极拳入门的一把钥匙。

  太极拳的功夫是合巧力的功夫。气合之于力乃谓力气,力气合形体而动就是力量。拳中真正打人的东西是形体的运动,不可误把“强弱”之为错当“弱强”之术,有力不敢使,有力不敢用,作茧以自缚。

  太极拳术武为用,术者为技。技必寓理,而理不代技。技亦不越理。用其理运其形。太极无定式,循环本无端,心态要平和,呼吸要自然。运力要随和,发力急如火,动静一瞬间,进退有转换,往复需折叠。

  熟招求懂劲,招招记在心,在内不在外。勤学多实践,一切法在心,心不背自然,灵机必妙显!拳必健身。身不健无以为武。练拳乃是“挖掘自身潜能,调动先天本能”,为后天意识所用!

  太极拳惟求心静体松,通体随和,顺畅自如,自然而为,周身协调。步随身换,呼吸顺拳,知行若一。形神相合,呼吸顺拳,把握运动规律。运化旋拧滚搓,屈伸进退,鼓荡开合,动则具动,静则具静,动中求静。

  静中求动,不动如山,动若雷霆。拳练内外,要领为先,修心为上。形正气顺。拳打劲上起,先撑后运。先整后活,练出弹性力,运好柔性力。打出刚爆力,起如风,落如箭。运圆落方,运柔用刚,运松落紧。

  要松在自己身上,紧在对方身上,敢于用力。敢于斗力,骨撑筋伸肉松,节活力拔劲张,劲形胀缩合腰际,腰胯运身内引外,慢松慢紧内力增,瞬松瞬紧炸力崩,松紧运化运太极,运松运紧运拳力,力大力小随君意。

  力力在心又在意,不力而力真正力,百骸从心灵机动,渐瞬松紧鬼神惊!若此方知真太极,太极真拳敌不欺!

  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如何练出太极真功夫相关文章:

1.太极真功夫的练习方法

2.练习太极真功夫的技巧

3.练好太极拳的方法

4.吴式太极拳的柔与活怎么练

5.太极拳功夫的中间锻炼方式推手

6.群练太极拳的好处有哪些

7.太极拳的形、法、功

1215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