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 > 家长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家长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时间: 慧良1230 分享

家长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语文课的目的,一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训练分析、理解、综合的思维能力。从这些特点出发,语文课采用及时预习的方法比较好。那么,语文课应该怎么样预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家长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一是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是分步朗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它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它既是语文能力也是学习方法。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朗读要求是不相同的。记叙文的朗读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能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特色。而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朗读要求就不同了,在做这两种文体阅读时,就必须先理解掌握它们的文体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表现特色。

  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第二步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三是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四是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课后思考习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读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一、明确目标,区分情况

  课前预习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个明确的预习目标,围绕目标和要求去开展预习工作。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年段特点、单元教材的进度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习计划,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不同学段的预习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主要以读书、识字、写字为主;到了三四年级除了识字、写字,还要加上理解词句、阅读理解等;到了高年级如果还以中低年级的标准,就没有预习的意义了,这其实是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有些学困生就可以适当降低一些标准,但一定要抓住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有目的地开展预习。一些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适当提高一些要求,对他们更有帮助与启发。

  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大部分学生及家长都认为预习就是看书,不把它当作一回事。那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要如何预习,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提出预习要求,这样,预习才是有效的预习。课文预习一般都是围绕“识字”“写字”“阅读”展开,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步走”:一读,就是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就要将课文生字词读正确,可以利用工具书。中高年级的“读”应做到反复读,能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二画,课前预习时,把本课要求学习的生字,不理解的词句,用符号画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弄清画出字、词的读音及注释,并将注释标注在书上,便于理解,加深印象。三查,这里的查除了查字典和词典外,还可以查阅课外资料,搜集整理本课的相关资料,与老师、同学一起交流。常见的有查阅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便可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像学习古诗,《孔子拜师》《草船借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文章,搜集并查阅相关的文字资料,会对课文所涉及的人物、历史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课堂上会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也会有些自己独特的见解。四写,课文要求抄写必须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可以摘抄下来,抄写的过程可能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及记忆,领会作者的精神。中低年级许多有关季节的诗歌都可以通过抄写加深记忆,为写作做好积累。五想,能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可以带着课后的练习题进行阅读,当看到文中有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或者写下来。这样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也就更容易心领神会了。语文的基础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想要预习有成果,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地安排预习方法,切不可盲目地预习,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这样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质疑问难,循序渐进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只有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学生收获才最大。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需要发扬质疑的精神,动脑思考,以巩固和获取新知识。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查找资料,或请教同学、老师,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只有真正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学方有所得。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用循序渐进预习法进行预习时,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通读课文。看新课题目,想问题,之后初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不理解之处。(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会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3)结合课后练习和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查找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发现一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4)将课文读熟,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会。一般情况下,文章经过这样反复、用心地阅读,学生对文本会有自己独特、深刻的见解和感悟,对进一步的听讲有很大的帮助。

  课前预习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还能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终身受益。教师要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探索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家长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相关文章:

1.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2.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 《古诗三首》

3.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预习方法

4.坚持课前预习,拿下班级第一就是你!

5.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论文

9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