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励志故事 >

古人励志的故事精选

时间: 钦容0 分享

这种信念和希望能够给人们力量和勇气,让他们持续奋斗,并相信自己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古人励志的故事精选,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励志的故事精选

古人励志的故事精选篇1

有一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夜里在深山行走迷了路,看见了一个岩洞,就想暂且进去休息一下。可刚进洞就看见已故去的一位同宗的前辈呆在里面,吓得不敢做声,但这位前辈招手相邀十分殷切。想他一生慈善,不会有什么坏心,这子弟就上前拜见。

前辈的形态和语调与生前没什么差别,略问了些家务事,互相感慨一番后,这位子弟问前辈说:"您的墓地在另一个地方,可为什么要在这里呢?"前辈慨叹地说:"我在世时没有什么过失,读书时只是循序渐进,做官时本份供职,也没有什么建树。想不到在下葬几年以后,墓前忽然树起了一块巨碑,上面刻的字除了我的姓名官职外,大都言过其实,有的甚至是凭空捏造,乱吹一气。我一生朴实无为,自己已经很不安了,如今又引得游人读了碑文后时常发出讥笑的声音,周围的群鬼也不时聚在一起观看,更是嘲弄不已。我实在受不了如此多的闲言碎语,于是就躲避在这里,只有等每年祭扫之日,到原墓地去看看子孙罢了。"这位子弟婉言劝慰前辈:"有道德、守孝道的人没有此等碑文不足以使家族荣耀。即便是大学问家蔡邕也不免写些虚美之词,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笑谈自己靠写溢美碑文赚过一些酒钱。古来已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您老又何必如此耿耿于怀呢?"前辈严肃地说:"是非曲直,都在人的心中,别人即使可以虚言,自问却很羞愧。何况虚言实在没有什么益处,光宗耀祖主要在于子孙发迹,我等又何必再用这些虚词来招人嘲笑呢?"说完,拂袖离去。

这个寓言故事显然是虚构的,其意在警示活人:只有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故人,才能使人心安理得,精神也才可长存。要知道,心中的丰碑一定比竖起的巨碑更重要、更长久。

古人励志的故事精选篇2

《礼记?檀弓下》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闹饥荒,粮食颗粒不收,许多百姓离乡背井逃往他乡。当时有个叫黔敖的富人在饥民来往密集的地方施舍食物。

一天,有一个饥民从旁走过,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不由朝施舍食物的黔敖看了一眼。 黔敖说: "喂!过来,给你饭吃!"那饥民听了,很是生气,说:"我是人,不是动物。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步。" 这个宁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可见人们是非常赞赏人穷志不短的。

古人励志的故事精选篇3

古人励志故事

锥刺骨

战国时,苏秦十次上书秦惠王,意见不被采纳,回家后发愤读书,瞌睡了,就用锥子刺大腿,血一直流到脚上.(《战国策·秦策一》)

头悬梁

孙敬,西汉信都(河北冀县)人,从小非常好学,因为家境贫穷,没有条件入学,便在家中自学,直到成年,

孙敬读书入了迷。他从早读到晚,足不出户。人们只听到他朗朗的读书声,很难见到他的身影。

孙敬觉得夜晚比较安静,读起书来效果比白天好,因此每天读到深更半夜。但是,从白天读到深夜,毕竟非常劳累,难免打瞌睡。于是,他采取了一个方法:用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悬住屋梁,一头扎住自己的头发。这样,每当要打盹头往下垂时,就被绳子拉住,发根处顿时疼痛起来,睡意顿消,又可打起精神读书了。(《太平御览》、《楚国先贤传》)

心不在焉

古时候有个名叫秋的棋手,由于他的棋下得好,当地人都称他为弈秋。

弈秋收了两个徒弟,他每天尽心尽力教导他们,想把自己高超的棋艺倾囊相授。但这两个徒弟完全不一样。

一个徒弟生性踏实认真。他谦虚好学,非常专注,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下棋上,认真思索老师所做的每一步安排,仔细品味老师的每一句言谈。所以,他极为准确地领悟了老师下棋的精髓,棋艺进步飞快,连老师都为之惊叹。

另一个徒弟正好相反。他虽然天天跟在老师身边学习,但老师讲解下棋要领的时候,他的眼睛好像是在盯着棋子,可心思却被空中的大雁占据,恨不得马上搭弓射箭,射下一只。结果,老师的讲解他一句也没听进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棋艺依旧拙劣不堪,一丝一毫的进步都没有,老师对他极为失望。

这两个徒弟,一个成了棋艺高超的名手,另一个一无所获。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孟子·告子章句上》)

闻鸡起舞

东晋名将祖逖,从小丧父,由哥哥抚养长大。由于性格豪爽,不受管束,到十四五岁还不愿好好读书,

几个哥哥对他的前途很担心。

但后来情况有了改变,祖逖开始爱读书了。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经常到京城洛阳去找人探究学问。

二十四岁那年,他与好友刘琨一起到司州(洛阳东北)任主簿(主管文书),他俩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白天一起办事,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鸣声惊醒,他把刘琨推醒说:“你听到鸡鸣声了吗?”

刘琨侧耳一听,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啼声是恶声啊!”

祖逖不同意,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早点起床锻炼,快起床吧!”

两人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到院子里舞起剑来。([唐]房玄龄《晋书·祖逖传》)

磨杵成针

李白小的时候非常贪玩,不用功读书。有一天,他到野外游玩,见到河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用力磨着。李白很奇怪,就上前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一边磨铁棒,一边回答说:“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被老婆婆的`行为所感动,向她深深行了个礼,回家发奋读书去了。([南宋]祝穆《方舆胜览》、[明]陈仁锡《潜确类书》)

孟母诫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轲)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刚开始孟轲还懂得用功,后来就渐渐学会偷懒、贪玩,不肯用功读书了。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回家。

母亲此时正在家中织布,一看见他逃学回来,就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麻布剪断了。孟轲吓得发抖,跪在地上。

母亲责备说:“求学跟织布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一丝丝不断积累,才能织成有用的布料。如果中途把它剪断了,那就会前功尽弃。求学更是要不断地用功,最后才会有所成就。而你现在却偷懒逃学,不肯用功读书,这样自我堕落,如何能成就学业?”

孟轲听了母亲这番话,非常惭愧,立刻向母亲认错,从此发愤向学。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道德学问。([汉]刘向《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

古人励志的故事精选篇4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中国古代励志小故事:吴敬梓晚年夜间行走暖身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晚年生活很贫困,他住在南京大中桥时,只有古书几十册,日夜诵读自娱。最后,连这些书也拿去卖掉买米。

冬天,吴敬梓缺衣少食,当然谈不到买酒御寒。他便邀请五六个好友,乘月色走出南京城南门,绕着城墙走,一路上唱歌、吟诗,你歌我和,直到天亮,走进水西门而散,夜夜如此。由于走了几十里路,全身就暖和了,吴敬梓幽默地称夜间之行为“暖足”。

古人励志的故事精选篇5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

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198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