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写庄子的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庄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庄子·南华经》一书,内容博大精深,语言恣意昂扬,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与哲学思考都产生了影响。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写庄子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写庄子的文章一:逍遥庄子

  庄子其人,国人与非国人都甚为熟悉,其学说和言辞特殊,从古至今,都充满着恣纵奇诡和罗曼蒂克。国人对其褒贬不一,有人对其赞誉有加,有人对其横加指责,一直争议不下。

  2500多年过去了,人们一直对其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必然有其思想光芒熠熠生辉的客观原因,当然更主要的是人们从其言论中能够看到一种智慧,它指引人们洞察生死,看淡名利的囹圄,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而最终回归“真我”的“本来面目”。在那礼乐崩坏、危惧压迫的乱世之中,一个老人能够“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追求“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超越生死而寻求“精神超越”和“自由”,这样的气魄和风度,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可以与之相比?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也许其思想中有其消极的糟粕成分,但作为后人的我们,只需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即可,而不必锱铢计较、遣其是非,这也许是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最好态度。

  庄子的思想与现世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相悖,与看重现世建功立业、寻求自我实现、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相左,它不能救世,但可以助人自救,获得个人精神上的解脱,引导人们关注西方哲学普遍关注但却被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忽略的对真我的探询,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真实面目”,这与禅宗不谋而合。正如李泽厚先生对庄子的解读那样:庄子的哲学是美学,他追求的是一死生、泯物我、超利害、同是非的人生审美态度。

  如果后人误将其倡导的“无为”、“无用”误读为消极悲观的厌世遁世或者玩世不恭的游世,不免有诬蔑之嫌。历史是打碎的花瓶,任何高技术的拼接,都不能真实地还原其原貌,同样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抛开了那时那地春秋战国时中国大地的社会现实,一切评价都显得苍白。站在今天回望历史,也许我们脚下此刻的土地就是2500多年前的一片汪洋,历史是人书写的,而写的人又有几个象司马迁写史记那样的客观?

  更喜欢清人胡文英对庄子的评价:“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千。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这个性情中人,面对混浊而“不可与庄语”的现实,用自己独特的智慧浸透着人生的狂欢与悲凉,出世而不避世,洞察而不遣,逍遥于苍穹之下,无需任何条件附丽,独快乐于一方!

  无古无今,不生不死。古今中外,能够看穿政治权利到头来亦必空而一无所有者寥寥无几,或许庄子算是其一。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临终时曾说,“我死后,可将右臂裸露于棺外,告诉臣民说:我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曾以悲情主义的论调描述了世事无常的人间百态:“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既如此,我们又何必执我如故,即使不能做到无己而成为至人,即使不能够做到无功而成为神人,即使不能够做到无名而成为圣人,也该更洒脱些。

  人生如梦,庄子的蝴蝶之梦似乎给了后人半醉半醒、追求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的哲学根基,殊不知这并不是庄子老人家“人生如梦”的本意,他只是想告诉我们:或许我们的生活只是蝴蝶的一个梦而已!

  写庄子的文章二:庄子的色彩

  我推崇孔子,却更喜爱庄周。

  记得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说孔子是灰色的,原因是孔子虽是一代宗师,却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神秘莫测,他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对这种说法我非常赞同。如果要用色彩来形容庄子,我会用白色来表现他的气质,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在先秦的诸子百家当中,庄子是我认为的最纯洁的一个。

  如果把中国古代文学名家比作夜空中浩瀚的繁星,孔子当然是北斗,那庄子无疑就是极重要的一颗恒星,姑且算作是“南斗”吧,因为他的文章真的具有开天辟地的威力。

  如果说读【论语】能让人懂得仁,义,礼,信,在不知不觉中却被禁锢在儒教的光环之下,让你循规蹈矩,那读【庄子】则让人放松身心,愉悦思想,陶冶情操。常会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之感。孔子一心入仕,其思想自然是积极进取的。庄子心中无我,自然也不是消极避世。一个人的修为到了无我之境,自然会心无烦恼,乐观处世,冷眼看世界。从古到今,恐怕再也没有比老庄再想得开的人了。他什么都能想透,想到了底,“无为而有为”这样的人是无敌的,可怕的。他诱惑人,就是他有这种聪明,这份智慧。所以在他的笔下,万物灵动飞扬,思想明澈深邃,不管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神奇大气的鲲鹏,还是翩跹起舞,留恋自然的逍遥小巧的蝴蝶,总是带有浪漫的情怀和理性的思考:一个人既不能做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又要反躬自省,不要夜郎自大。庄子总是那样的至真至善,用他的劝世之笔,书写着人性的光辉,砥砺着我们的思想,纯净着我们的心灵。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人生哲学在当时,以至于今天看来在某种程度上说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庄子的哲学思想在我看来是一种特别负责任的哲学,他使我们走向聪明,走向微笑,走向谅解。西方谚语说,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想这同样是庄子式的绝顶智慧。庄子实际上是想赶在上帝笑出来之前,先笑上几声,这就大大的助长了人类的志气。可如果有人站出来说:“假如全世界的人都如此这般的微笑,那世界会怎么样呢?”这样“高深”的理解,我想就连有“圣人”之称的孔子也会瞠目结舌吧。

  我想,一个人能理解庄子,能包容庄子又同时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那么他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希望。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天才有那么多的人迷恋庄子,一个连【庄子】都不读的人,算不上是个读书人,起码算不上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一个人一辈子离不开的书并没有太多,【庄子】应算一本。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名家的作品都能让人长智慧,都能给人以启迪。客观上讲,古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多是华而不实之作,【庄子】则不然,既有深邃的思想,又有华美生动的语言,加上丰富的想象和神奇的笔法,让人开卷有益,浮想联翩。

  我是把【庄子】放在案头的。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庄子在不同的读者眼中也自然渲染着不同的色彩。我说庄子是白色的,是一家之言,不要求大家苟同,只是在我的理解中,一个与世无争,劝世做人,把生命情愿献给自然的人,他一定是一个纯洁的人。

  至善至真至纯的庄子,我向你致敬!

  写庄子的文章三:偏论庄子谈自由

  邪紫

  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学生而已,我知道不能自以为学了点高中知识就妄加言论,可是有些话我忍了好久,终于忍不住要一吐为快。我想偏论的是两位大师庄子的逍遥和弘一的自由。

  我只是一凡夫俗子,我不懂庄子讲的天地有大道,要做到“无已”成为“至人”之类的话,我只知道他的一篇《逍遥游》让我焦头烂额,他来回的几句话,时而多个词时而少个字弄得我头昏脑涨的,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情绪的原因,因为在学习《逍遥游》之前,老师用了一节课来讲述他的思想与事迹,以及后人对他的赞扬。可我记住的只有,在他的妻子死后,亲戚朋友来吊丧时发现庄子在敲盆歌唱。我不懂当他与他的发妻阴阳相隔再也无法见面后,本该伤心欲绝的他却在庆祝妻子的回归自然。我感到有一股血液在我的身体流动,有一股想把他从沉睡中叫醒,去和他对质人间真情的冲动。

  我只是一柔情儿女,我自然也不会懂弘一法师为了追求自由而忍受刳骨剔肉的痛苦。林语堂曾说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这句话让我再一次想起: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我不免有些疑问连对自己的结发之妻都如此狠心,那对世人的慈悲之心又从何而来呢?如果他穿越到现代恐怕要被扣上一顶“炒作”的帽子吧。可惜的是古代没有“炒作”一词,依稀看见日籍夫人在寺外哭泣的身影。孤儿寡母!弘一你要让他们如何生活。如果你是为国捐躯,他们还可以抬着自己的头说,我的丈夫(父亲)是为了国家而亡的。如果你是抱病而死,他们也可以安慰自己生死由命。可是这些都不是,你只是出家了。“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这句话久久围在我的耳边,不肯散去。

  我不懂的为何逍遥,为何自由就要对世事不再关注,对生死不再思虑,要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难道这就是自由?让自己的心沉寂在一潭死水之中 ,不起一丝波澜,这就是你们谈的逍遥论的自由?如此逍遥和自由,倒不如拿一把宝剑在颈中一抹。让心不在跳动。如此便可永世沉寂,摒弃世俗了。我明白了,你们追求的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死亡之路。

  自此,我讨厌了上你们,我不明白为何你们的心如此古怪而又冰冷?我不明白为何有那么多的盲目追随者是你们为“神圣”?如果世人都像你们一样,那么这个时间将会怎样的冷漠无情。我不否认人的开始和结果都是相同的,但是人生之路这一旅程是可贵的。人生在世。不正是为了体验人间真情吗,可这一切却荡不起你的心里的一丝涟漪。

  你们,就像冰山一样没有温度。你们的心只是供养生命的一个器官,丢失了人应有的那份情感。你们的血液仅是维持生命的一个系统,丢失了人应有的那股冲动。你们神圣的境界让我感到寒冷,我无法理解也不愿去理解。我只想当一个开开心心,有苦有乐的俗人,拥有着那一份柔情,享受着至情至爱,悲欢离合的过程。

  
看过“写庄子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庄子名言|庄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2.读《庄子》心得感悟3篇

3.《庄子》名言名句大全

4.庄子读书心得800字3篇

5.庄子的简介

145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