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状元成功之路文章

状元成功之路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状元成功之路文章

  高考状元获得成功固然让人羡慕,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他们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快来看看他们的成功之路吧。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状元成功之路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状元成功之路文章篇1:高考状元谈成功之路

  一家三口听高考学子成功之路报告会,很感慨这些孩子哪里是什么死读书的书呆子啊,他们有着那样的大视野、大情趣、大理想,多么让人敬佩啊!

  我和先生最受触动的一句话是高考状元刘哮阳的一句话:“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必须喜欢所有的科目。”是啊,因为都是必修课,因为每一科目都想学好,所以,连兴趣都必须是要培养的。成功的路必有区别于他人之处。做一个谦虚的人、好学的人,哪怕从报告会里学到的只有一句话,也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

  刘哮阳,以708分的成绩成为河北省理科状元。

  考出理科状元这样的成绩,我无法告诉大家究竟是怎样的行为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学习方法应该被奉为圭臬,每个人都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想推荐给大家的,一个普遍使用的简单原则是“渴望”。

  对目标的渴望,这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从理论上说,当人拥有了对某一个单一目标的渴望时,事情其实会变得很简单,许多问题都能够自己找到合理的解答,什么对自己的成功有利,什么对自己的成功不利,不再需要别人的指点。如果说你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就是你对成功还不那么渴望,不那么坚定。请相信我,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渴望,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发现适合自己的方法。

  当渴望强烈到一定程度,生活中的各种因素,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都会向我们倾斜,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都不知道这好运气是从哪里来的,实际上根源就在你的内心。就像摩西当时率领教众,走到红海就过去了。

  8月8日的报告会上,今年高考的理科状元刘哮阳的班主任老师张静,向大家介绍了哮阳的成功经历。她认为,刘哮阳的成功源于他自身的勤奋、自律、爱读书、勤思考、大度,还有自信的美好品质,而这些美好品质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教育。她关于和谐家庭关系、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论述,让在场听众频频点头。(以下是对张静老师发言的摘录)

  ■关于个人的优秀品质

  我发现,他精力非常充沛,只要在教室就没有见他有一点松懈,与老师始终处以交流状态。同时,我也发现他的课桌每天都很干净整齐,桌面上只有他当天所学的内容,而且每天在课桌小角都有小纸片,上面写的是他所学的内容、时间安排和我们看不懂的符号,每次他向老师提问题也都是分别写在一些小纸片上。我们总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刘哮阳身上我深深感觉到习惯的力量。

  刘哮阳有两大爱好,一是读书,二是思考。他博览群书,视野开阔,丰富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使得他在回答问题时,总能彰显出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活性。读他的文章,总是感觉和一个睿智而美好的心灵在对话。

  刘哮阳已经把学习和生活当做了一门艺术,精雕细琢,一直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蕴藏在形态各异的方法背后的普遍规律,而且能够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了他自己对学习的独特理解和系统的学习策略。

  他还拥有一种特别敢于承担的责任感,有一种坚毅的意志力,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奋发有为的精神。在18岁的成人仪式后,他在日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话“从今天起,再无他虑之时,自律方可获得精神的独立,关心其他个体才能获得自身的价格!孜孜不倦地思考与探索才能体会人生的意义,从今天起我将更加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我将更加坦诚地面对这个世界;我将更加平和地面对这个世界;我将更加高尚地面对这个世界,我深知任重道远,我将以今天为起点,心无旁骛,养浩然之气,做栋梁之材”。

  总之,我觉得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一阶段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自身的优秀品质:聪明、勤奋、自律、自觉、爱读书、勤思考、大度,还有自信。

  ■和谐成功的家庭教育

  刘哮阳优秀品质的获得又得力于他的家庭教育。在和他妈妈的沟通和交流中,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收获了很多启发和帮助:

  第一,和谐胜于教育。什么是和谐的关系?子曰,“和而不同”。和谐就是求大同存小异,面对不同的见解做法,理解宽容并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去沟通、交流,以达成一种欣赏、默契或者是尊重。有的时候也可以吵流,以达成一种欣赏、默契或者是尊重。有的时候也可以吵,但是就分歧的问题来吵,别伤感情。别否定孩子,就是说你的思想我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说“你就是不行”,这样的话特别伤孩子。哮阳的妈妈从小给了他充分的自由,从不强迫他做什么,跟他一起玩,上高中的时候还为他办了网银,让他随意买自己喜欢的书,从不以学习紧为由限制他读书。

  我感觉建立和孩子和谐的关系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教育是一项特别艰难和复杂的过程,不是生了孩子就会教育,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

  第二,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对人的教育。“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据我观察,刘哮阳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做事特别有计划、有目标、有效率,而且做事认真、坚持反思自己等等,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关键。

  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家长的行为是孩子形成习惯的模具,要作出榜样,再有就是让孩子多读书、读名著,读名人的传记,让孩子学会用名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另外,我觉得做孩子的心灵导师,这点很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们没有兄弟姐妹交流,非常孤独,我们要作为他们的心灵导师,认真倾听孩子心声,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发展健康的心理性格。

  语文

  夯实基础再提升能力

  语文是一科基础学科,我们应该注重基础然后再提升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准备一个小本子,上面记一些容易记错的字音,文言中的一些常见的句子,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时间,又夯实了基础。同时,把一些题型和解题方法记在本子上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和回顾。至于能力的提升,我觉得勤能补拙。(马思民)

  语文是一种内在素养

  关于语文,基础和积累很重要,包括字音、字形、成语、阅读以及一些经典的文章。我更认为语文是一种内在的素养,假如你已经将上面这些内容记在了笔记本上,那么又该如何把它们移植到自己的大脑中呢?

  一方面,要建立一种信念,相信自己的工作和努力是有重大价值的。它不是你在应试压力下准备的走向理想大学的敲门砖,用完后就不闻不问了,而是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树立这种信念,不仅能提高你的语文成绩而且可以拯救当前形势下凋零的汉语和暗雅的文学。另一方面,还要嘴勤及多读,读多了,你会慢慢喜欢上它们,由一个知知者变为一个好知者、乐知者。(丁丽琴)

  历史

  从题海中找出路

  学历史背书只是第一步,如今的历史高考题越来越脱离我们的课本,我们只能从题海中找出路,我们对主观题大可减少语言,要注意方法,对比你的得分点,分析失分的原因和表达误差。人的表达都是有误差的,即使你答案的想法、意思一样,但在老师看来往往是另一个说法。我们不可能在高考时答出标准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无限地接近。把你的习题常常拿给老师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寻找表达误差,渐渐你会寻找出语感。(佟欣妍)

  政治

  要细分拿分点

  政治是我们文科课本中最薄的一科,却是笔记本中最重的一科,99%的汗水必须洒在题海里,题做多了,你就会知道哪个知识点是常用的,必须从标准答案中吸取营养。哲学必须要注意题型的划分,划分简单,难做到的就是准、全、细。为什么你拿分高?就是你的划分比别人细一点。比如说矛盾分析法,有特殊性、一般性。在我做的题目当中有些题用到了矛盾和对立统一这一点,这就要求你要不断地完善。(佟欣妍)

  数学

  文科生的命根

  数学是文科生的命根,是拉开文科生分数档次的重头戏,我认为数学的学习有三点很重要。第一,笔记。老师的课堂笔记不一定要抄,但一定要记。记主要知识点,标注出重点、难点,因为笔记不仅仅是知识点,还是参考书;第二,是对一些概念、公式的掌握,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是细枝末节容易忽略的,掌握不是背下来,而是准确、全面地理解以保证在考场上快速、准确地运用,提高做题速度。第三,当然大家都知道就是训练。既为了见识一些新的题型,也为了保持对数学的敏感性。(丁丽琴)

  地理

  用爱国情感去学

  学习地理是一种情感,它能培养起对祖国和世界山川的热爱,对世界和祖国经济发展的关心,这会让你学习起来动力十足、兴趣浓厚;学习地理是一种视野,多看一些地理杂志,像国家地理、世界地理等等,这既是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放松心情的休闲小点心,也是开阔视野的好方法;地理也是一个网络,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中放松心情的休闲小点心,也是开阔视野的好方法;地理也是一个网络,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块,要求理论和区位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建立起对一个区位比如说它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温、农业、工业等的掌握,又要反向建立起对一个对象,比如说橡胶、石油、水稻、煤炭在世界各个区位的分布以及各个区位的优势和特点。(丁丽琴)

  状元成功之路文章篇2:文科状元的成功之路

  在2009年高考中,临川一中高三(3)班应届高中毕业生李江雁以总分608分夺得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今年我市又出了个全省高考文科状元,真不愧为是才子之乡!”高考文科状元花落临川,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近日,记者联系到李江雁和她的父母,和高考状元进行了零距离接触,感受到一个高考状元的真实自我。

  上高三还痴迷看历史小说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高考状元给人们的感觉总是文质彬彬,戴着一副眼镜,有一股的书生气质。而坐在记者对面的李江雁却与人们印象中的状元不一样,她活泼开朗,无拘无束,圆圆的脸蛋上一笑就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白皙的皮肤,明亮的眼睛,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一见阳光就灿烂的女孩。这就是今年17岁的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李江雁,一个本色的女孩。她的高考成绩是:语文126分、数学122分、英语138分、文科综合222分,总分608分,傲居今年全省文科之首。

  李江雁的小学和初中分别是在南城实验小学和南城实验中学度过的,父亲李展华原在中国人民银行南城县支行工作,母亲朱凤娥原来也是在中国农业银行南城县支行工作。2006年7月,李江雁在南城实验中学初中升高中时,以全县第四名的成绩被临川一中录取。李江雁在临川一中读高中后,为了照顾女儿读书,父亲李展华就调到中国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工作,母亲朱凤娥也调到中国农业银行抚州市分行工作。

  “我女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强,在临川一中读高中的三年,每天的晚饭都是她自己做的。”说起女儿,李展华一脸的自豪。李展华告诉记者,其实李江雁很调皮,刚上高二时她分到文科零班,那时她却痴迷看小说,特别喜欢看历史故事,最迷恋看的小说是《秦始皇大传》,还喜欢看英语小说。由于痴迷看小说,在高三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时,李江雁竟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在全年级排名中,位于200多名。当时老师都替她担心,但李展华没有责怪她,希望她以平常心对待。不过,李江雁很快把心态调整过来。过了1个月后,在具有高考风向标的江西七校联考中,她又取得了全班第二名、全年级第五名的好成绩。李江雁说,有了那次倒数第一的教训,她每逢大考心态都放得比较开,心里暗示自己不要有什么压力。

  李江雁对英语非常感兴趣,她今年的高考英语成绩就考到138分。李展华告诉记者,在南城县中考完了的那个暑假,他叫女儿到东华理工大学跟外教补习了一个暑假的英语,为以后英语成绩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文科考生,李江雁自言英语水平相对比较稳定,平时依靠多念英语文章来培养语感。“英语题我做的不是很多,但要多进行阅读,早上差不多看一个小时的英语文章是很有必要的。教材在上课的时候就已经读懂了,下课会买一些疯狂英语之类的课外英语读物来看。”

  李江雁的知识面比较广,不是死读书的那种,她的心胸十分开阔,人也很乐观。李江雁有自己的生活学习规律,高三学习很紧张,她特别注重强化课堂学习效率,强化晚自习效率,她形象地称之为“上课跟着老师走,下课跟着计划走”。她晚上学习从不超过11点30分,早晨起床时间也在6点30分以后,高中3年每天坚持午睡1小时。为保持充足的精力,从不打疲劳战,就是高考的前一个月,她也是11点就回到家里。每天早晨起床后坚持看书,一般是看语文和英语;数学学习上则坚持多做题目。李江雁说,自己平时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而且波动很大,考得好时成绩名列前茅,考得不好时也得过全班倒数第一。

  父母言传身教让她受益匪浅

  李江雁的父母都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平时都爱看书写材料,他们对女儿的言传身教让李江雁受益匪浅。在学习上他们没给李江雁具体的辅导,但尽量给她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他们从来不要求李江雁必须达到什么目标,说她只要尽力就行,并且不会强迫她做任何事情。李展华说,从李江雁读高一开始,为了照顾她的学习起居,在她三年的高中学习中,他们夫妻二人三年如一日,每天都要坐四趟公交往返于抚州和上顿渡,为的就是照顾好女儿,为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由于父母都要上班,平时和女儿交流的时间并不多,只有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才有时间和女儿交流。每当这个时候,李展华就会对女儿进行一些读书方法的灌输和对她的学习进行指导。李展华说,宽松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女儿起得成功的外部因素,也培养了女儿的个人素质,这让李江雁在小时候就显得与众不同。在李江雁读二年级时,母亲朱凤娥经常会带她去银行上班,谁知她竟学会了办理银行存取款业务。李江雁的记性也特好,在她5岁时,从她自己家里到外婆家差不多有1公里的路程,就是在这么短短的路程里李江雁竟能背出一首刚学的唐诗。朱凤娥告诉记者,李江雁2岁大时,那个时候电视台正热播《三国演义》,只要电视里《三国演义》一播出,她就能叫出电视剧中的人物名字。

  能歌善舞全面发展的女生

  李江雁在班上属于比较活跃的那一类型,和同学相处得也比较好。虽然是读文科,其实她的理科成绩也比较好。在读初中的时候,她经常参加物理、化学、英语的奥赛。在高一结束后的学校文理分科考试中,由于理科成绩未进入前100名,而文科成绩进入前14名,因此,她选择了读文科。

  李江雁其实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子,她不仅书念得好,唱歌、演讲、弹琴、舞蹈也堪称样样精通,而且还擅长多种乐器。

  李江雁读高一时,就是班上的文艺委员,从高二开始到高三一直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班上的文体活动都是由她和班长组织。她爱好音乐、演讲,而且口才好。从上幼儿园起,小江雁就开始学电子琴,小学毕业时她的电子琴就已经通过当时的最高等级九级的考试。在读五年级时,她参加由抚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卡西欧”电子琴比赛,获得二等奖。对于这样的成绩当时她并不满意,比赛完后,她对主考官说,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会弹得更好。说起演讲,李江雁说,读初三时,她就曾代表南城队到抚州参加演讲比赛,获得第二名,与第一名只相差0.15分。

  高考文科状元被北大预录

  6月23日,是高考放榜的日子。这天,李江雁接到同学打来的电话,同学告诉她,她以总分608分的成绩夺得江西文科状元。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她还有点不相信,她的父母也半信半疑。最后,李江雁通过查分才确信自己是文科状元。

  取得一省状元,李江雁表示刚得知消息的时候非常开心,但又自认这个状元拿得非常“幸运”。“这次考试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有点发挥超常。其实我身边有非常多的高手,跟我水平一样、甚至比我水平更高的同学有很多,只不过我是非常幸运,题型比较适合我。”李江雁说。

  尽管如此,幸运也绝不会光临没有准备的人,正是李江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为她今日的高考成绩做下奠基。

  李江雁夺得高考文科状元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了。北京大学驻江西招生办负责人得知消息后,就立刻从南昌开车赶到临川一中,找到李江雁的父母,向她父母介绍近年来北大的发展变化,要求她女儿填报北大。经过与李江雁及其父母商谈,在填写了“2009年北京大学高考招生预录取表”后,李江雁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预录取,将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新生。

  作者:陈联生

  状元成功之路文章篇3:张之洞的“高考状元”艰难成功之路

  张之洞12岁就出版了一本诗集,成为晚清小有名气的“神童”,三年后的乡试中,又高中举人,成为轰动一时的“高考状元”。

  神童加高考状元的双重身份,让张之洞看上去前程无量。按照当时朝廷选拔公务员的标准,只要接下来再参加一场会试、殿试和朝考,取得不错的成绩,便可轻松获得高官厚禄。这对张之洞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在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时,一系列的打击接踵而至。

  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先后攻克多地,战火纷飞,考试自然无限期延后,张之洞只得乘一叶扁舟,冒着战火回老家避难。

  两年后,考试恢复,张之洞喜不自禁地北上,心想,这下终于可以抓住机会飞黄腾达了,没想到,刚到京城不久,便得知父亲战死的噩耗。按照祖制,他必须为父亲守孝三年。于是,张之洞不得不窝在家里,一边怀念死去的父亲,一边争分夺秒复习功课。

  好不容易熬到守孝期满,张之洞再次踌躇满志地北上,耽误了五六年,这次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把失去的都补回来。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此次协同主考官阅卷的考官居然是他的族兄张之万。张之洞欲哭无泪,因为他不但不能得到特殊关照,按照有关规定,他还必须回避,不得参加这次考试。

  不考就不考吧,大不了再复读一年。悲催的是,张之万连续两届都做了考官,张之洞也只能连续两届退考避嫌。

  张之洞没有灰心,一边做家教挣生活费,一边继续复习,一年后,再次迎来了会试。幸运的是,这次张之万没挡道。张之洞长舒一口气,报仇雪恨的机会终于来了。他使出吃奶的劲,满以为会再创高考佳绩,没想到,居然名落孙山。

  难道自己已经江郎才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深受打击的张之洞决定暂时放弃考试,到张之万的府中做一名枪手,代写各种奏折,说不定,这条路也能通向锦绣前程。神童的名声不是盖的,张之洞写出来的奏折深得慈禧喜欢,可是,张之万却委婉提醒他,不要言辞太犀利,想要实施你的政治主张,等做了封疆大吏再说吧。

  看来,此路也不通。考试成绩不佳,替人打工又难有出头之日,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向生活妥协,随波逐流。可张之洞偏不,他再次卷起铺盖上北京参加会试去了。

  这一次,张之洞名列141名,虽然成绩不算好,但总算勉强过关,接下来的殿试和朝考中,他一次比一次发挥出色。最终,他的文章得到慈禧太后的欣赏,破例饮点他为探花,并在以后对他加以重用。经过不懈的努力,张之洞最终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看完张之洞的艰难成功路,你肯定会说,张之洞能成为名臣,跟他是不是高考状元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嘛,的确,一次考试的成功,并不代表以后都会成功,如果在面对一个个挫折时,你退缩了,被生活打趴下了,一代高考状元便只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人知无人识。

  文/汤园林

  
看过“状元成功之路文章”的人还看了:

1.高考状元励志文章精选

2.“高考状元”的艰难成功路

3.高考状元励志文章两篇

4.高考状元励志文章精选7篇

5.高考状元理科励志文章

166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