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关于自律的文章_有关自律的文章

关于自律的文章_有关自律的文章

时间: 克浩954 分享

关于自律的文章_有关自律的文章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律让人更加的优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自律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自律的文章1:自律

  作者:李廣臣

  伟大的诗人歌德,他曾经告诫人们:不论做任何事情,自律都至关重要。自我节制,自我约束,是一种控制能力,尤其控制人们的性格和欲望,一旦失控,变得随心所欲,结局必将一败涂地,不可收拾。中国近代哲学在对人性进行探讨时,曾用“趋利避害”这四个字来概括人的本性。追求利益和逃避苦难出自人的本能,是天性,关键看你后天如何驾驭。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一切法律条文、道德规范都是“他律”,是追求文明的“下下策”。只有出自每个人内心的、主动的“自律”,才是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途径。

  所谓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错误。一个自律的人应该经常检查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省,纠正错误,改正缺点,这是严于律已的表现,是不断进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有错误和缺点不怕,可怕的是无视它,不去改正它。

  一个自律的人,应该是一个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自律,它能使人明于自知,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学会战胜自我,使人身心健康,使人高尚起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它是一个修养的起点和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行动自由所必须的条件。一个人能够自律,说明他修养已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自律是一种信仰,自律是一种素质,自律是一种觉悟,自律是一种自爱,自律是一种自省,自律是一种自警。卡皮耶夫说:“思想和格言可以美化灵魂,正如鲜花可以美化房间一样”。所以,要想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就要针对自己的实际,选择相关的名言、警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勉励自己,提醒自己,警示自己。

  人世间,最顽强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人民公仆,一名人民的勤务员,不论你有多高的职务,负多大的责任,你的言行举止,都必须对人民负责,对群众和党纪国法要心怀敬畏。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必须坚持正义,严格自律。把党的政策看成是生命线,把国家法律看成是高压线,把组织纪律看成是警戒线。要经常以生命线自持,以高压线自危,以警戒线自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人不能自律,如何能服众?

  我国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并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力的增强,国人的自律意识定会普遍提高,中华民族的振兴与腾飞是大有希望的。

  关于自律的文章2:谈自律与他律

  作者:包成海

  遵守纪律需要自律和他律。自律是指一个人自警、自省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能力。他律是个人成长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外部条件,是来自外部的教育、批评、监督等约束。

  自律和他律是相辅相成的。光靠他律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自律的自我约束,就很难实现守纪的局面。同时光靠自律也不容易做到,今天做到了,明天又违纪,不能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那就必须靠他律。

  在工作中,过分的强调自律意识的作用,而忽视他律作用的发挥,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意志薄弱者,特别是青年人往往就经受不住各种诱惑的不断冲击,成为不守纪律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自律更需要他律来完成。因为,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各种严厉的惩罚措施是使人分清正邪、明辩是非、吸取教训、增强自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自律属于柔软性的约束形式,他律则是强制性守纪保证。

  他律包括批评教育和惩治措施是使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迷途知返,在歧路上猛醒,在悬崖前勒马不可或缺的良药。监督则是通过对行为对象进行的外部约束。其中制度、规章、法律等约束属于刚性约束,就象道路上的红灯,越线就要受到惩罚。他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约束形式,是保证各项任务完成的根本保证加强和倡导自律是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只有加强自律,始终不渝地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人生品位,提高各种能力,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强调自律,就是要求人们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经常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就像革命老人谢觉哉那样,勇于“跟自己打官司”,和自我放纵的行为作斗争。

  自律贵在持之以恒、防微杜渐、“慎始”又要“慎终”,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决不让违纪在头脑中占了上风。

  自律和他律二者不可偏废。他律越规范,自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自律的人越多,社会就会越文明,越和谐,越进步,反之亦然。自律意识和他律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事业的兴衰与成败。

  任何人无论位置多么特殊,都应当加强自律,并置身于有效的他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风气好,使人不忍为恶;制度好,使人不能为恶;惩戒严,使人不敢为恶”的良好氛围。

  关于自律的文章3:慎独是一种自律

  作者:包成海

  每天游泳、上班、吃饭、睡觉,周而复始终,时间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生命也是这样一天一天的减少。如何让自己的一生中在平安愉快中度过,需要做到慎独。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自活动时,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道德规范去做事,没有任何有违法律或有悖道德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要有自律,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环节。

  慎独是一种自律,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辞海》的解释是:在古代的典籍中,人们一般把慎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慎独,一个是“慎”,即谨慎和慎重,另一个是“独”,即“人所不知而已所独之地”(朱熹语)。事实上,绝对的人所不知的“独”是不存在的,因为再“独”、再无人注意,那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在我过去的50多年生涯里,我坚持认为,人是社会中人,人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在之时。任何时候,人都是与人共处在一个地球上。所谓的“独”那仅仅是一时的、相对的。在独处一人或无人注意时所做的任何事情,也是天地知、良心知。况且“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总有一天自己做的丑事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因此,我始终不敢做任何对不起他人的坏事,哪怕是在无人或黑夜时也不随地吐一口痰。

  我总觉得“吃亏是福”,所以有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发生后,再有什么无人的机会可以让我出气报复,我都做到“慎独”。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我也从不贪占别人的一分钱,我就是有“小金库”时,也如实向妻子汇报,以备家庭不时之需,因为我清楚那也是我们夫妻的共同财产,不该归我个人所有或由自己任意支配。如今我的一切生活消费都由妻子全权负责,这样更可以使我做到慎独,清心寡欲,安分守己。

  尽管“慎独”是儒家所倡,但是佛家、道家和基督教等也崇之甚高,只是遵奉敬畏之事有所不同而已。儒家尊崇孔圣之教,行礼仪教化;佛家信奉释迦牟尼,尊佛菩萨及诸鬼神;道家行老庄之言,所奉者道,即自然之妙常;西方的基督教以《圣经》为教义,其中不乏“慎独”的思想。我们的所作所为、所行所止、起念动心,佛家云:“有佛菩萨乃至诸鬼神,无不尽知尽见,”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因此,无论信佛教与否,这对于修身正己,都是真诚可信的。儒家、道家和基督教等许多教会都讲究自身的修养,这本身都是大力提倡“慎独”的观点。我认为,“慎独”是信奉共产主义的人也好,不信奉共产主义的人也罢,每个人都应当信奉的行为准则。

  人人都应当做到慎重,处处小心谨慎,放火、防盗、防骗、防止各种人身伤害事故等,这是我们的生活常识。而“慎独”则是在面对权、钱、色等诱惑时的能认识到“伸手不被捉”。因为慎独是一种自律,更是一道屏障,是在人们心中提升自身修养走向完美的一个警钟,只有做到慎独,才能把握好自己的行动,才不会陷进泥潭、掉下深渊,甚至走入坟墓。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关于自律的文章相关内容

  

229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