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大全>书信作文>写给某某的信>

写给金庸的一封信3篇

时间: 丽芬840 分享

  金庸是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2009年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跟大家分享的给金庸的信,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写给金庸的一封信篇1

  金庸先生:

  您这么大年纪连个电脑都不会使,不得不让咱们说声:“汗~”

  您封笔的时候我爸妈都还没结婚呢。但我现在读您的书的时候觉得很现代很有用,可以说读金庸的书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啊。

  看到网络上总有人把您跟古龙作比较。古龙先生的书我看不多,总觉得感觉有点怪,读了心里有一种荒凉的感觉,所以古龙先生先做古了。我倒是在心里一直和你和琼瑶做比较。从形式上我一直觉得读金庸的书好,看琼瑶的剧好。怎么说呢,您的书剧是演绎不出来的,因为故事中人的思想活动比说话多,可是黄日华演郭靖的时候根本就没看过原著。您也不跳出来管管那些拍剧的!琼瑶的书嘛就象看剧本一样,不如直接看剧了。

  从内容让看,琼瑶奶奶有一颗年轻的心,是一个超完美主义者。故事中都是俊男靓女,就是个丫鬟都长那么俊,而且人好的没道理,坏的也没道理。而且她更加不会让杨过断条胳膊,让小龙女让杂毛染指,让张无忌当着何太冲班淑娴等人的面,跟丑蛛儿说那么些儿感动人的话。所以琼瑶她坑人啊!因为陷井太美丽。还是您金大侠理智些,实在些,多读您的书对我们的成长有好处有好处。

  第一次认真读您的书是在16岁那年,是一部神雕侠侣。还记得那是在下了课到街上玩时买的。您知道多少钱买的吗?我说了您可别哭,才7块钱人民币!就这7块钱我都没带够。卖书的是个老头,每逢集市他都在我们学校附近卖书我小时候就见过他。我给了他5块钱,他再三嘱咐我说:“我在这卖书多少年没动过地方,下次你见我一定要把那两块钱补给我。你是个读书人可不能骗我。”记得当时我回答的并不坚定,可他还是卖给我了,他想赌一把。结果我嬴了!却输掉了良知…我每次过他的书摊都躲他,就为了那两块钱…后来初中毕业我就离开了那学校,那书一直在身边都读了数十遍了。每次读到杨过和郭靖同睡一房,郭靖跟杨过说“侠之大者”那段,心里就不舒服,成了心病。后来我好几次回老家都特意去那个老头的书摊,想用那两块钱把良心买回来。可是他妈妈的,听说那老头早病死好几年了。格老子的,还是他嬴了。这会儿不定在哪偷着嘿嘿的笑呢!

  再回过来说这本神雕,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后来又看了倚天,都挺好。在初中的时候我很偏激很叛逆,很象杨过。后来去了外地不是自己地盘了就碰了一鼻子又一鼻子的灰,所以我现在很宽容甚至软弱,总是站在对方立场去想事情不再冲动,所以现在象无纪。杨过晚年的时候也可能象无忌。三部曲最后看的才是射雕,老实说不怎么样,没味儿!远没有后两部好。

  我认为作家有两种,一种是自私的,一种是无私的。前者只为自己写书,胸中有沟壑不写出来是很难受的,他只要一吐为快顺便再看读者喜不喜欢;而后者,他首先想的是他写出来的东西能给读者带来些什么。

  听说您当年封笔是因为觉得该写的都写了,怕重复了。不知道您为什么这次要彻底重复甚至颠复一遍。又听说您是有苦衷的,可是不会有太多的人理解您的苦衷。因为我们还太年轻,况且我们的知识和阅历是和您没法比的。如果要理解您恐怕要到了您那么大年纪的时候也不能够,那不嫌太晚了吗?更何况咱们大约也活不了那么大年纪就作古了。现在恐怕也只是极少数的文化人能理解您,能读得懂您的用意。可是您的书只是给那些极少数人写的么?

  您真是太高估您的读者了!

  写给金庸的一封信篇2

  金庸老先生:

  亲鉴!首先请容许我作下自我介绍:鄙人姓陈,浙江省衢州人氏,大学学习工科,对文章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所以我在文理上有什么欠缺请不要介意,看得懂这封信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次请容许我向您讲述一段历史,老先生您满腹锦纶,对于我陈述的这段历史自然烂熟于心,因为您就借助过这段历史写就其中一本极其有名的武侠书。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天下打的不可开交,后陈友谅在鄱阳湖口死于流矢,朱元璋在这场战斗胜利后,命令将陈友谅手下投降部将(其部将以陈,钱,孙,许,周等几大姓为主)永远放逐在河流湖泊之上,终身不准其上岸安家。几百年过去了,到了二十世纪初年,陈友谅部将的其中一部分后人流落到如今浙江省钱塘江支流以打渔为生,仍然没有上岸生活,这一族群主要分布在建德(古严州),衢州一带,现在他们自称“船上人家”。

  翻读您的《倚天屠龙记》就很容易找到和这一历史相关的人物,陈友谅自不必说,像您笔下的周芷若就是一位典型的“船上人家”女子。在您的笔下,陈友谅是个无恶不作的大恶人,周芷若也是一位值得同情的恶女子。作为陈友谅这个族群后人的我对于您在书中把我的先人刻画的如此无恶不做感觉非常无奈。但我认识到历史就是成王败寇,我也无话可说。

  但随着我对于您身世的了解,开始产生一个疑惑。而且这个疑惑深深的吸引着我,急于想向您询问这个疑问,这就是我向您写这封信的目的。

  了解金庸老先生的人都知道您是浙江海宁人氏,您的少年时期是在浙江衢州度过的。所以您在生活中也许接触过“船上人家”这一族群,并将其写入书中。而在《碧血剑》的“衢州温家堡”,“石梁山佬”的刻画表明衢州对于您是深刻影响的。这个影响很明显并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像“陈友谅”,“衢州温家堡”,“石梁山佬”并不是什么好角色。

  我就产生这么个疑问,金庸老先生您当年在衢州到底遇到了什么不快乐事,乃至在以后的书中仍对衢州念念不忘,不惜花笔墨将具有这个地方背景的人物全部刻画成如此不堪。

  时光如蹉,金庸老先生您已年逾古稀,自然淡漠世间的名和利,所谓笑看红尘,当今中国能做到您这份上的老人绝无仅有。您也许会笑我为了追求名利给您写信增加所谓知名度,可笑我一个大学工科毕业生,写个文章也狗屁不通,我只是对于家世的好奇,一直到发现您和衢州那微妙的关系。我并不会因为您在书中把我的先人描写成如此不堪还感到沮丧。我只是好奇,金庸先生您当年在衢州生活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人,才会在头脑中产生写这几个人物的念头?

  您的著作会流芳百世,而我的后代在看过您的书后问我为什么作者把我们的祖宗写得这么坏,我会告诉他一个得到你确认过的真相。

  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相信衢州人氏和“船上人家”都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嫉恨您。相信我们这2族群的人都很想了解金庸先生您当年在衢州发生的一些事。

  本来想找个地方直接写给您个人的,但查过您的官方网站也找不到具体联系的方式。天涯阅者众多,相信总能找到渠道将这封信传到你的眼前。

  写给金庸的一封信篇3

  金庸大师: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您好!

  我是一名高中生,一名深深地爱着祖国、爱着武侠的高中生。但是,我却在今年新年的时候听到了一个令我如五雷轰顶的消息:梁羽生,梁大师仙逝了……

  古龙、金庸、梁羽生……

  你们三个是武侠小说的开山宗师,同样是武侠界里永不凋零的奇葩,你们将武侠带到了碧落的顶峰,让武侠与北斗交相辉映。

  说实话,你们三个大师中,我最喜欢的是古龙……

  我不了解古龙,真的,我一点也不了解他,我只知道他仙逝的时候仅仅四十多岁、一声写过六十多部作品,仅次而已。他所撰写的六十多本武侠小说中,我只拜读过《楚留香传奇》《小李飞刀》《陆小凤传奇》三部小说,其中《小李飞刀》《陆小凤传奇》不过是粗略浏览、不求甚解而已,只有《楚留香传奇》我从头到尾细细地拜读过,也就是因为这本小说,我喜欢上了古龙,以至于听到“人间不见楚留香”的时候会潸然泪下!

  古龙的小说我不敢妄加评论,因为我的年龄摆在这里,我也许不能体会到更深的层次,但是我却能感受到古龙的桀骜,那种放浪形骸之外,效仿阮籍穷途之哭的性情。

  古龙敢写,他敢写人性的丑陋与自私;他敢写心中所想、梦中所思。他不拘泥于礼法,宁肯让小说平添几分香艳也不会因为世俗的议论而舍弃自己的风格;他不沉沦于世俗,虽然是红尘中人但是却能写出飘渺的感觉。

  他的一招一式是浑然天成的,没有做作、没有凿痕,好似原本就是如此存在的,仿佛混沌初开的时候就已经诞生的,犹如他的为人一样,他是真正的侠者,所以他的小说为我所喜爱,即使不了解、不深交,但从字里行间那激起亘古桀骜热血的不羁中,我看到了刀光剑影于快意恩仇的笑傲。

  有时知己的感觉,就是一瞬间的默契与共鸣!

  至于梁羽生大师的小说,我也只读过《七剑下天山》和《武当一剑》。

  梁大师的小说我亦是不敢妄加评估,但是梁羽生大师的仙逝却让我感慨良多……金庸大师您今年亦是八十多的高龄……十年之后……武侠又是一番怎样的光景?

  小说一途,后起之秀甚多,就连网络小说如此的新兴贵族也已经占领了浪尖的地位,其中网络写手那天马行空的想象甚至是您所不及的,即使像古龙那样善于勾勒光怪陆离情节的大师都要甘拜下风……但是……我却找不到读你们小说的那种感觉。

  中国人自古就武侠情深,所以,眷恋武侠世界的人绝对不在少数,而苦苦为之钻研毕生的也不乏一二。虽说“自古惟楚有才”,但是致力于创作武侠的人,却分布在中国的五湖四海。

  写武侠小说的人数虽多,个别“修为”精神的作者拥磊亦是很多,但是假若您一声号召,恐怕其就会相形见绌。这不是对比,而是事实,古、金、梁的小说形象已经深深地刻画在众人的心中,即使像俗话中所说的“创作在于创新”但是恐怕短时间内是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金庸大师,您的小说中有仁、义、礼、智、信;有四书五经、四维八德;有悲天悯人、英雄豪杰。令狐冲是侠、郭靖是侠、张无忌是侠、韦小宝亦是侠!

  您是大侠,古龙、梁羽生皆是大侠,你们都是武侠世界中的泰山北斗。

  但是当你们一个个都逝去的时候……我们是否只能从你们留下的小说中寻找曾经的刀光剑影与儿女柔情。

  金庸大师,请您慎重的考虑寻找一个传人吧!

  我不希望“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千古绝对就此成为绝唱!人间已经不见了楚留香,是否也该流传下一个令狐冲、一个张无忌,带我们继续走向武侠更远的地方。

  金庸大师,我是怀着无比悲痛,甚至恐惧的心里给你写这封信的。我多么希望你能看到,希望你能找到一个继承你衣钵的人,让我们继续徜徉在您所留下的传奇之中。

  古龙走了……带走了楚留香。

  梁羽生走了……带走了七剑与张丹枫。

  金庸大师,您是不是应该为我们留下什么,让我们继续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与璀璨,也好让后世之人在如雨后春笋般立起的新兴文化中不要忘记中国古老的色彩……

  临表涕零 不知所云

  一个希望您能传承下您的衣钵的高中生


看了“写给金庸的一封信 ”的人还看了:

1.金庸名人名言

2.金庸14部小说书籍之间内在联系

3.金庸小说经典语录

4.金庸成功名言大全

5.金庸演讲: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

121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