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作文大全 > 书信作文 > 其它书信作文 > 老板致员工一封信

老板致员工一封信

时间: 冰璇1000 分享

老板致员工一封信

  在当今电子媒介蓬勃发展的时代下,手写书信逐渐走向边缘。然而书信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媒介的象征,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老板致员工一封信要怎么写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老板致员工一封信范文,供您参考!

  老板致员工一封信范文一

  亲爱的员工:

  我们聘用你是因为眼下我们急需用人,这其实是不得已之举。但我们十分确定我们需要像你一样富有技能和经验的人才,并且确定你是能满足我们此项需求的最佳人选,因此我们向你提供这一职位,你也接受了。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感谢!

  在雇用期内,我们会要求你做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基本的责任事项、具体的任务分配、各种团体项目以及个人项目。在此期间,你会有很多机会表现你的过人之处,证明我们当初雇用你的决定是明智的。

  不过,这里面有一项最重要的责任,也许从来不会有人对你明说,但你却必须始终牢记在心,那就是所谓的“终极期望”,细言之,即: 不断地去做最需要你做的事情,永远不要等待吩咐。不错,我们是雇你来做某项特定工作的,但我们更是雇你来运用你的思想、判断力和行动为公司创造最大利益的。

  我们也许不会再次对你说这句话,不会再次对你剖白这一思想,但请不要就此认为它不再重要,也不要认为我们对此不再重视。日复一日,我们可能会因为事务繁忙、运营中情况变化莫测、各种活动竞相进行而忙得不可开交,以致你以为这一基本理念已被淡化,而事实却是完全相反的。所以,请你不要被表象所误导。

  另外,也请你永远不要忘记“终极期望”,而要努力将其作为工作的指导原则,将其视为一种可一直陪伴你、敦促你思考和行动的理念。

  在你受雇期间,你有权本着双方的共同利益采取各种行动。

  任何时候,你若觉得我们的所为有失偏颇,不能最大化地有益于我们彼此,那么请说出来。你有权在必要的时候,说出不曾有人明说的事实,给出你的建议,或者就某项行动或决定提出质疑。

  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会一直采纳你的建议,也不代表我们一定会做出某种改变,而是意味着我们永远希望能从你口中聆听到: 怎样做才能最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创造双向的成功。

  在寻求改变现有的工作流程之前,你需努力去弄明白事情本来是怎样进行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请你努力适应现有的体制,但是若你认为现有的体制有待变革,也请告诉我们。

  也请你就此信函所言,与我以及单位中的其他人展开讨论,以便我们都能更好地实现“终极期望”。

  你诚挚的上司

  老板致员工一封信范文二

  您有幸进入了博豪公司,我们也有缘与您合作。我们将在共同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度过相约的岁月。理解和信任是我们愉快奋斗的桥梁和纽带。

  博豪公司是一个以高科技为起点,以异业联盟体制切入市场、大系统、大结构的新兴科贸企业。公司要求每一位员工,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负祖国、企业、家人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

  相信我们将跨入中华优秀企业的行列,会在中华企业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位置。我们的历史使命,要求所有的员工必须坚持团结奋斗、团队协作的道路。没有团队这种平台,您的聪明才智是很难发挥至成就的。因此,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团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博豪进步的机会。那样您会空耗宝贵的光阴,还不如在试用期中,重新决定您的选择。

  进入博豪并不意味着高待遇,公司以贡献定报酬,凭责任定待遇的,对新来员工,因为没有记录,晋升较慢,为此,我们十分歉意。但如果您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与人合作,借别人提供的基础,借团队的平台可能进步就会很快。如果封闭自己,总是担心淹没自己人的成果,就会延误很长时间。您的工作成果日已积累您的记录,我们会看到每个人的点点成果,寸寸进步。每个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关心公司的点滴,您对公司的倡议,我们会有系统、有条理地分析采纳。

  机遇总是偏向于踏踏实实工作者。您想做“高管”吗?一律从员工做起,进入公司后,您过去的一切均已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空杯之理,众人皆称”。“成熟的谷子弯着腰”您需要从头做起,在基层工作中打好基础、展示才干,遵照循序渐进额原则,每一个环节、每一级台阶对您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不要蹉跎了岁月。

  希望您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的踏踏实实,德国人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您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才能熟能生巧,取得成功。现在社会,科学迅猛发展,真正精通某一行已经很难了,您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您要十分认真地对待现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

  实践改造了人,也成熟了博豪人,实践会检验您的才干和水准,实践再实践,让不足之处不断暴露出来,您才会在指导中加快进步,唯有实践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我们才会有飞跃有提高。实干造酒一批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掌管能力的人才。有一句名言: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垮掉的,就个人而言,何尝不是如此?

  您有时可能会感到公司没有真正的公平与公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您不能对这方面期望太高。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只要您努力,您的主管会了解您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的考验,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地前进。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不经几番磨难,何以成为栋梁之才。一个人的命运,毕竟掌握在自己手上,生活的评价,是会有误差的,但决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

  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有些可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我们也会不断地进行修正,使之日趋合理、完善。但在正式的修改之前,您必须严格遵守,尊重您的领导,尽管您可能很有能力,甚至更强,,但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否则将来您的部下也不会尊重您。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坚持真理,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自己,帮助别人。我们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者一定会成为公司的栋梁。

  在公司的进步主要取决于您的工作业绩,也与您的业务水准紧密相联,公司会有计划地各项教育与培训活动,对您能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很有帮助。业余时间可安排一些休闲,但还是要有计划地读书学习,不要参与不正当的娱乐活动,反对赌博之类的消磨意志的活动。要关心时事,捕捉前沿科技信息,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公司为您提供了一些基本生活服务,可能还不够细致,达不到您的要求,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同时还希望您能珍惜资源,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为了您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受人尊重的人,望您自律。

  发展是生存的永恒主题!公司在飞速的发展,模块市场的复制迫切地需要人才,希望您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断进步、吸取经验、加速磨练,与我们一同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无锡市博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老板致员工一封信范文三

  SONG先生:你好!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回复这封辞职信,可能这封信比你洋洋洒洒的辞职信要简短得多。

  首先非常感谢你阶段性加盟我们的公司,我也代表公司的全体职工及家人对你这段时间的贡献表示感谢。当你坚持离开这片不适合你发展的“土壤”时,我很遗憾,也很痛心。我并不否认你信上所说的企业的这些问题,而这也正是我竭力邀请你加盟的原因。

  下面我逐一答复你提出的问题:

  一、关于你来到我们企业后的决策

  你我双方的定位问题,是我们分歧的根源。这看似是管理角色的界定,实质上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抗争。

  你知道,这个企业在风风雨雨中打拼了19个年头,才终于走到了今天。周围的企业一个个在我面前倒下了,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几次死而复生,如果没有这些九死一生的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到个中的滋味。这迫使我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同司机开车越久,就越懂得谨慎。有些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负债。

  其实你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你我,包括企业的那些高管,大多心里也清楚。前几年,企业也曾积极学习某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此政府部门还把我们树为典型,但公司为这种激进的措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企业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所以我不得不压着变革的步伐,而你却把它看成了阻力。

  我内心也希望企业发展得越快越好,但我知道,弯拐太急容易跌倒,螺丝过紧容易拧断,这才是你我在授权问题上争议的关键所在。经验告诉我,企业重发展,更要注重安全,平稳的发展比忽上忽下要明智得多。今天我不敢奢望企业的涅槃重生,就企业的现状看,发展的速度慢一些,至少倒掉的几率要小很多。

  说心里话,我不是不信任你,你的人品我也非常赞赏,包括对你背景调查的业绩我也认可,从二十多个候选人中选定你,也说明了我对你莫大的信任。但你实施的方法,我总需要权衡,因为成功的经验必然基于不同的企业环境,否则广为诟病的家族企业,就不可能有国内外那么多成功的先例。

  实质上你我分歧的焦点在于“企业安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认识不同,立场不同。我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安全性发展,而你注重的是推动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他一切可以摧枯拉朽。如果推进的“改革与创新”给企业带来危险和不确定性,那我宁可选择缓慢的完善。企业毕竟还没大乱到需要大治的时候。

  你可以认为我思想保守或心理准备不够,但当一个人由身边的喧嚣变成了突然的空寂,由清晰地了解每一点动态演变成只知道企业的大概,这种悬空的感觉,让我一次次从噩梦中惊醒。让我完全放得下,谈何容易,我毕竟是人,不是神。尤其是当我无法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革结果的时候。

  说得不客气一点,你可以把企业当成自己某个发展阶段的平台,但我不能,这个企业不是你所说的“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我生命的全部!企业一旦经营失败,你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再继续找一个下家,而我呢?跳楼的是我,不是你!

  这个社会,老板永远不会有那么多的机会拍拍屁股换个地方当老板,就是屁股拍肿了都没用!毕竟中国没有几个史玉柱,可以换个地方东山再起。当你什么时候做老板,也许就明白了。这无关你是否进入企业。

  你走入企业,是我们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

  二、对于战略思路的配合上

  问题在于,我要你来干什么?

  我承认,我们在战略思路的配合上,由于沟通的深度远远不够,导致存在了一些误区。

  当一个人拥有10万元的时候是自己的,100万的时候还是自己的,当拥有1000万的时候,就不再是自己的,而是社会的。

  我不否认你超前思路的正确性,但当大家都说你对的时候,错也是对;当大家都说你错的时候,对也是错。

  你把业绩指标或公司的效益放到了第一位,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的排序是:首先让企业尽可能的延续下去,其次才是企业的发展。尽管我对业绩指标有所要求,其实是在次要位置。

  也许你会问,既然不是为了业绩,为什么还要高薪聘你进来?因为我心里很清楚,再让原来这帮家伙折腾下去,企业很快就要完蛋,正如你100多页的诊断报告所分析的,三年业绩的徘徊也是佐证。我对他们是爱恨有加,但爱甚于恨。

  下面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排序。我也时常在反思,一个老板挣钱的目的究竟为了什么,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富裕也无非一日三餐,一衣遮体。虽说百年企业人人向往,但一个企业能生存30年、50年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的企业又能走多远?

  每当我走进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的点点滴滴无不浸透了老臣们当年的汗水,包括车间、门卫室都是他们在三九严寒中一砖一瓦垒起的,上面还印有他们冻裂手脸的血迹……千名员工中近1/4是夫妻关系,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已经跟这个企业血肉交融了。企业一旦倒闭,他们将无家可归。所以我必须将这个饭碗捧好,已经没有了退路。我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这既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目的。退一步说,即使儿子未来接手这点家业,也需要这些最基本的基石。

  到此,也许我的很多行为你就有些理解了。

  但这些我又怎么去告诉你?不是为了业绩,你会拂袖而去。因为创造效益是你们职业经理能力的证明或者生存的意义,而养活这帮员工则是我朴素的想法,无论你把它叫做小农意识还是狭隘的个人情结。

  三、关于对下工作的推动上

  你认为,我对你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并把你进入企业后我设立的监督机构看成了一种掣肘,可这是我了解真实信息的重要窗口。

  你一味的要求老板去改变,要围绕新的方向和政策,并希望其他人也围绕新高管去适应,可这现实吗?

  任何一种管理思路,都能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能把你们外聘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我们这些老臣们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拳头即可,但你们双方都过分坚持了自我,让我如同面对自己的左右手,左右为难,无法割舍。

  你说,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建起高楼大厦几无可能。

  其实,出发点不同,自然行为迥异。从职业经理的角度,你会毫不留情的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所有老臣一股脑清理掉,从业绩的角度无可厚非,但你我身处的环境不同,在这方面我需要的更多是感性,而非理性。正如面对自己一点点拉扯大的孩子,突然发现得了绝症,怎么办?从人类发展和人性关怀的角度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无需辩论,你的措施已经被优胜劣汰的自然界所证明。

  但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当某一天,他们被淘汰了,让我如何去面对这帮父老乡亲?有些人已经两鬓斑白,他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了企业。纵使我可以身背骂名,又让我如何每天都去面对起居一院的眼神?难道仅仅是那点金钱的补偿吗?

  再说把功臣一个个的杀掉,将来还有谁肯信任我?

  也许某一天,当你感觉不爽的时候,你会拍屁股走人,正如你今天的离职。但他们永远不会抛弃我,他们会与企业生死不离,直至终老。

  因此,在老板的眼里,忠诚大于能力。

  下面用你培训时常给大家讲的“自行车的故事”来解释工作推动上的困惑:

  “据说中国最早引进自行车的是一个富家子弟的留学生,他看到国外自行车盛行,就不惜高价买回一辆,家里人一致反对这洋玩意:几千年来我们一直靠双脚走过来的,不是很好吗?想快就快,要慢就慢,而且无需什么平衡不平衡!

  “留学生一再解释,连他本人在内,每个人都试了几圈,东倒西歪确实比不了自己习惯的走路方式,那辆自行车随后束之高阁。半年后,这家来了一个半大孩子的亲戚,他很好奇,就将这布满尘土的自行车从角落里拽出来,在庭院里折腾了一上午,饭都顾不上吃,家里人也没往心里去。到了下午,突然发现一群小孩子在那个骑自行车的孩子屁股后面追都追不上,众人大吃一惊,后来自行车就慢慢普及了。”

  这个故事没有错,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把自行车放到一个没有人会骑的敬老院会怎么样?推动高速变革的往往是一些“新生力量”,而我们毕竟面对的都是一些“老人”。大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也一直在走出去,引进来,但我们跟先进外企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因为这是文化使然,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

  你说我对组织伦理过分随意,事无巨细都要插手,其实这正是因为出现了问题。你们职业经理抓大放小的同时,工作容易浮在面上。当然我也承认,磨合需要个过程,用对人才是关键,但摆在眼前的浪费,于情于理我无法无动于衷啊。也许我的这种方法有待商榷。

  四、关于对职业经理的评价

  对职业经理与老板关系的评价,这个话题太大,我不敢妄下断论,但国人几千年来观念的影响、文化的积淀、相互的诚信等等,也许让这种纠结不得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我也像所有的老板心理一样,希望这个企业能基业长青,这也是我引进你及其他高管的初衷,只是在实际推动中,与我设想的差距太大,我耳朵里每天塞满了不同的声音,而更多的是抱怨和意见,伴随着干部心态的动荡,我不能不产生疑惑。

  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说作为职业经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明在沟通环节上仍存在某些问题。作为类似规模的企业,不照样也有很多通过职业经理的推动,成功地进行了二次创业,成为品牌的么?

  对具体事情的评价上,你习惯于只要结果。但我看重结果的同时,也同样注重过程。管理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靠“疏”,一个靠“堵”, 也许到最后都能达到同样的结果,但组织付出的代价却天壤之别。我不希望你也像如今的地方政府一样,靠杀鸡取卵、寅吃卯粮、掠夺资源来实现所谓的业绩。

  你却说,一个老板的格局和人性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并认为中国富不过三代会是多数国人的宿命,并由此上升到了国民教育。但我知道,一个人不能一日无炊。

  你为了说服我,曾讲过“孙武训妃”的故事,而且一再重申孙武的英明果断,正因杀掉了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妃,军纲得以重振。我不知道这帮妃子们在战场上表现如何,但我也有一个故事送给你: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大渠,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将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一多,水位上升,这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因而决口事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到后来抓不胜抓,防不胜防。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行政官员都无可奈何。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部队一面忙着抓人一面去修筑堤坝。后来宋代李若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今后凡是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掉沿渠的百姓,自行修堤。”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这两种方式对我们管理者的评价是否有启示意义?

  在你离开后,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个人的看法是,在职业市场还远不够成熟的今天,中小企业如果让职业经理做总经理,老板做总经理助理或许更适合企业的发展。老板从台前退至幕后,执行总经理决策的同时,既了解了进度,又能协调某些关系,这对民营企业也许不失为一种可以参考的模式,当然不能因此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

  总结观点:企业的空降经理人由于没有和企业共同成长,在一定的方面决定了他不可能和企业同生共死,不能了解企业发展艰辛。所以作为一个空降经理人,应该认识到企业能够存活到现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空降经理人不要急着去改变而应该肯定这个合理性,学习和深刻领悟企业既有文化后,做到知己知彼,这样做起事来才能够有的放矢,有效果。只有学到了企业既有文化的真谛,并融会贯通,才能添加自己的思想,并能结合时代、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去创新和发展,之后才能够带领团队打胜仗。专业的经理人,是懂得从企业的根本出发来治疗企业的根源问题。

265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