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 茶艺学优秀范文(2)

茶艺学优秀范文(2)

时间: 俊梅871 分享

茶艺学优秀范文

  茶艺学小论文

  茶具发展史

  前言

  我的家乡潮州市是乌龙茶类凤凰茶的出产区,同时也是陶瓷制品的重要产区,更有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全民均有饮茶的传统,这一切使得潮汕人对“茶”,对“茶具”有着难以磨灭的感情,此次有幸选到***副教授《茶艺学》一课,使我对“茶”有了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故作此随笔文章,恭请斧正。

  茶具、古时候又称为茶器,陆羽的《茶经》把才茶、加工茶的趁为茶具。泡茶的称为茶器。宋代又合二而一,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这类饮茶器具,在一些专业场合,茶具有着更为繁杂的分类与用法。

  一、 初早期茶具

  根据历史传说,“茶”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尝百草时期,《神农本草经》是这样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而据最早的茶具出土却是始于汉代,1990年浙江上虞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的碗、杯、壶、盏等器具,在一个青瓷储茶瓮底座上有“荼”字,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具,所以茶具的出现最迟于始于汉代。

  汉代以前,茶具常与酒具、食具共用。根据文学记载,到了西晋时期,才有具体的专用的茶具出现。

  自汉代后,越来越多的饮茶器具相继发明,到了唐代,茶具大家族已初具规模,唐朝的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一书,罗列煮茶、饮茶器皿二十五种, 例如风炉、火策、水方、涤方、都篮等。还分别指明具体形状、尺寸、质地、用途,亲自精心设计一古色古香的煮茶风炉,倡导“陆氏茶”。

  二、 茶具的兴盛时期

  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由于饮茶的风气日益浓重,加上经济活跃,产品流通的便利,茶文化也成为文人雅士,街井常人争相追捧的宠儿。而且茶具的类型相对于汉代等前期茶具有了明显的变化进步,更加类似现当代的茶具,出现了更多具体用途的茶具,进一步发展了茶文化。

  宋代以后,我国饮茶方法随着茶叶加工方法的逐渐改变,已开始不加调味饮茶了。茶具主要有茶碾、茶罗、茶盏、茶杓和茶瓶等。

  宋代初期煎茶或建茶,器具与唐代差不多,炙茶针对于陈茶,新茶不炙拷。 专门煮水用的"汤瓶"。当时俗称"茶吹",或"铫子",又有"镣子"之名,因瓶口小,难以观察到瓶中水沸的情况,只好靠听水声来判断水沸程度。

  相比于唐代,饮茶器具:唐人喜越窑青瓷茶盏,宋人喜建安黑盏。煮水器具:唐为敞口的(釜)宋为汤瓶。“有足曰鼎,无足曰镬” 器具:唐代和宋代用的是呈古鼎形的炉,只是宋代质地更为广泛。

  从世界茶具的角度讲,由于海外交流的增多,宋代茶具开始广泛流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深刻影响了当地茶具的样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推动了世界茶具的发展。

  三、 从单调茶具到工艺艺术茶具

  明清两代,茶文化继续它的发展,并且更加真正地成为一种文化,把之前只在饮茶时才使用的茶具升格成一件件工艺艺术品,从而使某些茶具呈现得极为奢华,以追求雅观,美感,这一方面是茶文化及茶具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生产力及经济情况发展的有力证明。

  明朝煮水使用"汤瓶",而且汤瓶的样式品种也多起来。从金属种类分,有锡瓶、铅瓶、铜瓶等。当时茶瓶的形状多是竹筒形。这种竹筒状汤瓶好处在于"既不漏火,又便于点注(泡茶)"。可见汤瓶既煮水又可用于泡茶两种功用。明代同时也开始用瓷茶瓶,可是因为"瓷瓶煮水,虽不夺汤气,然不适用,亦不雅观。

  清代则自有独特的高雅茶具。老北京大家贵族、宫室 皇廷,乃至以后许多高档茶馆,皆重盖碗茶。此种茶杯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盖碗茶又称“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 “地”,茶碗居中,是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四、 现当代茶具

  现代茶具较之以往有很大不同。

  现代饮茶,普遍流行的有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紧压茶和各种名茶。此外,各地区、各民族还有不同风格的风俗茶。各种茶类的泡饮,其使用的器皿,有共同的,也有专用的。 一般全套同用的泡移茶具共分五组。

  第一组主茶器,包括茶船、壶垫、茶盅、盖置、茶杯、杯托、盖碗;

  第二组为备水器,包括煮水器、水盂、水方、保温瓶;

  第三组为储茶器,包括茶罐、茶桶、茶瓮、焙茶器;

  第四组为茶艺用品,包括茶巾、茶巾盘、渣匙、茶拂、茶荷、奉茶盘、泡茶巾、泡茶盘、包壶巾等;

  第五组为各项茶器的“家”,包括泡茶专用茶车或茶桌、茶橱、茶具蓝等。 作为演示用,这些器具都是必备的。日常泡饮,仍有许多讲究。

  就潮汕工夫茶具而言,茶壶为主要的泡茶容器,一般以陶壶为主,此外尚有瓷壶、 石壶等。

  茶船用来放置茶壶,茶壶里 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承。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择,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茶盘,用以承放茶杯或其它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茶漏则于置茶时 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挟

  又称「茶筷 」,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不同材质茶具:

  瓷器茶具

  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瓷器以白为贵,约1300摄氏度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冲泡轻发酵、重香气,如文山包种茶。

  玻璃茶具

  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以玻璃杯泡茶,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吐露的茶汤颜色,均可一览无遗。玻璃茶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较烫手,但价廉物美。用玻璃茶具冲泡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杯中轻雾飘渺,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或旗枪交错、上下浮沉,赏心悦目别有风趣。

  其它质料茶具

  塑料茶具往往带有异味,以热水泡茶对茶味有影响,纸杯、塑料杯亦然,除临时急用外,实不宜用来泡好茶。用保温杯泡高级绿茶,因长时间保温,香气低闷并有熟味,亦不适宜。

  可以说,茶的历史便是中国的历史,而茶具便是这一份厚重历史的重要承载者,从茶具的发展隐隐约约可以窥见中国古代至现当代发展的内在规律,艺术因时代的发展而越发迷人,技术因时代的发展而越发实用,茶具的出现虽晚于茶的发现,但她仍是茶艺、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茶艺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推荐:

1.中国茶艺的分类论文

2.学习茶艺的意义

137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