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6篇_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2)

时间: 玉凤0 分享

  5.自由

  如何理解自由?自由有两种意义,一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与必然性相对立。受必然性的约束就不自由,认识了这种必然性,驾驭了这种必然性,就有自由了。比如说水往低处流,这是必然性,但是你想让水往高处流,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利用一定的原理,把水的这种必然性认识了,然后克服了,那就自由了。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二是指政治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它与强制、奴役、集权、暴政这些词相对立,一个国家强制人、奴役人,这不是自由,自由恰恰是要反强制、反奴役、反集权的。很多人把自由理解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这是不对的,这是对自由的滥用。自由指的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生活,但是不妨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是真正的自由。这里面还需要说明一点,自由不是自由化,很多人老是把自由等同于自由化。自由不代表自由化,自由是每个人的追求,就是所谓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6.平等

  平等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之分。所谓的形式平等,比如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是一种形式平等。实质平等就是每个人最后都追求到了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那个东西,这叫实质平等。这两个平等之间,有时候是统一的,有时候是背离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形式平等。由于人的能力有差异,人的背景有差异,人的身体状况有差异,人的智力状态有差异,使得人最终的结果往往不平等,就是说从形式平等出发,最终导致的是实质的不平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追求实质平等,往往会破坏形式平等。很多中国人把平等往往误解为平均主义,认为平等就是平均,这也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平等不是平均,平等是同样的状况同样的对待。还有平等的要求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是与人性通病的一个呼应。人为什么追求平等?就是人性有一个弱点: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7.公正

  公正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各个社会成员的收益与贡献、酬劳与能力、后果与行为之间的对应具有一致性。如果个人贡献大收益小,能力高酬劳少,做了坏事有好的后果,那么这就叫不公正。第二,公民的现实义务与现实权利具有匹配性。公民的权利很大,那么他的义务就应该很大,他的义务很大,他的权利也应该很大,只要对应起来这就叫公正。第三,政府及其官员的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具有对等性。以前我们老是说政府的权力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其实不能抽象的说大好还是小好,政府的权力如果大一点,那么它的责任也应该大一点;政府的权力如果小,那么它承担的责任也应该相应的小。不能说政府的权力很大,承担责任非常小,这不公正。相反,政府的权力如果很小,但是他承担的责任非常大,那也不公正。 第四,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流动具有相互性与有序性。一个正常的社会,低阶层能向高阶层流动,高阶层也能够向低阶层流动,这是正常的。而且这种流动是有序进行的,不是通过战争进行的。第五,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能因人而异,不能因为他是男的或者她是女的而对他有不同的对待,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基本要求。不因为他的民族、种族、肤色、地域而对他有特殊的对待,这是公正最基本的涵义。 第六,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这个规则主要就是法律,也包括其他的规则。第七,公正意味着切实照顾弱势群体,如有不平等的情况,应向弱者倾斜。我们前面讲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还意味着对弱者的偏袒。公正有时候也要偏袒,但是这种偏袒不是对强者的偏袒,对强者的偏袒就越发不公正了,对弱者的偏袒是公正。第八,公正包括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等途径对明显违背社会公平原则的状况进行恢复性校正和补偿性校正。对已经产生的一些不公正状况,公正就要求把这些状况解决了、弥补了。

  8.法治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该包括两重含义:第一,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第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就成为法治。大家都守法,这个法律如果是恶法,这不叫法治;这个法律是良法,但是大家都不遵守,这也不是法治。这是亚里士多德讲的。我们现在一般讲的法治是社会主体的行为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法治是治官与治民的统一。法治既治民,也治官,既制约公民的权利,也制约公共权力。真正的法治必须杜绝以下“三治三不治”的情况:治下不治上,治外不知内,治民不治官,这不是真正的法治。真正的法治是既治上也治下,既治内也治外,既治民也治官。毛泽东讲治国的关键是治吏。

  9.爱国

  这个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讲。爱国是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就是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既是义务也是权利。第二,爱国是爱人民和爱政府的统一,不应该把两者割裂开来。第三,爱国是爱国动机与利国效果的统一。仅有爱国的动机,做出错误的行为也不是爱国。比如说反日大游行的时候,很多人是出于爱国的动机的,但是出门砸日本车,打了一些日本车的车主,这是一个错误的情况,它起不到利国的效果,那是犯罪行为,不是爱国行为。

  10.敬业

  如何理解敬业?这个大家也知道,不用多说了。敬业是现代公民基本的职业伦理,敬业的基本要求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敬业必须反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等不良的工作态度。

  11.诚信

  如何理解诚信?诚信我们经常把它放在一块说,实际上诚跟信是一样的。诚是内部的,信是表现在外面的。跟人打交道才有信的问题,诚是内心的诚恳。一个人内在要有诚,然后表现为外在的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古人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就是人说话如果不算数,那就不知道怎么来对付他了。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失信成本太低,我不诚信也没有关系,相反我还能够得到好处。如果提高失信的成本,奖励诚信,那么诚信问题就能够解决。

  12.友善

  如何理解友善?首先,不友善是私欲过重的表现。为什么不友善?要么看人不顺眼,要么跟这个人有过节,要么嫌这个人妨碍了他,这些恰恰都是私欲过重的表现。要做到友善最根本的就是要减少自己的私欲,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现在社会戾气非常重,友善是化解戾气的一个良方。《曾广贤文》里面讲“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束人之心束己”。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如何做到友善的有益教诲。

  社会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一个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里面讲的富强跟核心价值观里面讲的富强内涵是高度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北京精神也息息相关。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我们简单看一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的基本观点,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政党对权力观有着不同的认识。

  同志对权力观高度重视,对权力观有一些系统的论述,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2010年春季他在中央党校有一个讲话,说权力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用来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伤害社会。他讲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为我们创造和提供了为人民富裕的机遇,同时也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目标。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对领导干部拉拢的手段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隐蔽,目的就是千方百计结交权力。领导干部一旦放松警惕,经受不住各种诱惑就可能搞权钱交易,滑向腐败和犯罪的深渊。他又讲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各级领导干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等,这是春季开学典礼的讲话。在2010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他提到,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权力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两句话:第一,权为民所赋;第二,权为民所用。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两类干部,一方面是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王英、沈浩这样的优秀干部,但是另方面也有一些干部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面前栽了跟头,吃了败仗,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为什么会有这两类干部?就是因为他们的三观不一样。

  归纳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几个要点: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都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和实现的,都是属于人民的;第二,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在全国执掌政权,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第三,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决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

  还讲,有两种情况需要避免:一种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然后逢迎拍马,唯上是从;第二种情况,有的人认为权力来源于个人努力和个人奋斗,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信条,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

  还提出,官越大权越重为人民服务越应该做出成绩,越应该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然后他总结说,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领导满意不是标准,群众满意才是真正的标准。还讲,公正是为官之本。他讲现在领导干部出问题,很多出在用权不公上,干部、群众对一些领导干部用权不公也有不少意见,我们共产党人掌权、用权最重要的是要出于公心,做到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坚持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疏疏。还讲,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越多,党和人民事业越有希望。党组织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给我们提供为人民服务的大舞台,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尽心尽力干好工作,这是责任意识。

  权力观概括了一下主要有这几点:第一,权力是双刃剑;第二,权力的行使与责任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第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第四,人民群众满意是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第五,公正是为官之本;第六,有权力的地方必须有监督;第七,必须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第八,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第一,树立民本思想,提升官德修养。这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尚书》里面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根本不稳固,国家就不安宁。《荀子》里面讲“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统治者就像舟,老百姓就像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就看他们的关系处得怎么样。《孟子》里面也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排序的话,民是最重要的,然后江山是第二位的,君主是第三位的,不要把关系颠倒了。《孟子》里面还讲,“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父母”。就是上级对下级好,下级就对上级好。

  郑板桥有一首诗,也引用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竹子遇到风吹来的声音,县官就以为是老百姓的疾苦声,把老百姓的疾苦始终挂在心中。古代有个著名的《官箴》,这是提升官德的一个重要文献。它讲“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我是当官的,下面那些人是吏,吏不怕我严,而怕我廉,我廉洁了他们怕,我光严他们是不怕的。然后讲“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民真正佩服我的不是我有能力,而是我做事很公道。然后讲“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两句话非常有道理。公道了很多问题就看得非常明白,你廉洁了自然就有威信跟威望。

  第二,坚决反对官僚主义,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改革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1980年8月18号邓小平有一个重要讲话,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那里面就讲官僚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相互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这无论是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者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为什么要搞群众路线?搞群众路线其实就是要解决官僚主义的问题,解决党群矛盾的问题,解决群众对党有意见的问题。我把它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视人民群众为父母,其实就是衣食父母。第二,视人民群众为师长。很多事情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你就觉得好象没有办法,但是下去以后就会发现这些事情其实是有办法解决的。第三,视人民群众为上级。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领导赋予的,所以我们真正的上级是人民群众。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词叫视民如伤,这个词有两种解释。第一,对待人民就像对待自己身上的伤痛一样,要小心翼翼;第二,对待老百姓要像对待有伤病的人一样,要精心去照顾,不能急躁,不能粗暴。反对官僚主义,践行群众路线,说到底就是要视人民群众为父母,视人民群众为师长,视人民群众为上级。一句话,要在做工作的过程中,要有一种视民如伤的意识和能力。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篇二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和观点的总和。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益,这是一切逻辑中的首要逻辑。这种价值观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但也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继承,也是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是动态中的和谐,是有序中的和谐,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和谐。

  四、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

  责任作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是个人或组织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能对文明进化和社会发展作出质量上的规定,现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和道德传统,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东方人格——社会型人格,例如,“以天下为己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作为我们大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就应将大写的“责任”作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按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争取践行入党的铮铮誓言。

  第一、作为一名党员要正确地了解党,就是要充分了解党的历史。了解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建党时的几十名地下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的7000多万名执政党员。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党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系列方针、政策,了解党与时俱进,发展创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党提出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宏伟目标。通过了解这些,你会发现我们党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依然保持了旺盛和强大的生命力,你就会更加热爱它。

  第二、作为一名党员要对党的有深深的挚爱。无数革命先烈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而又催人泪下的英雄史章。__烈士的《清贫》、《可爱的祖国》现在读来至今还在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党员。一个党有这么多为之奋斗的党员,它能不伟大吗?党之所以有这么强的凝聚力,是因为它除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外,没有其他任何私利。作为党的一分子我感到很是自豪,热爱党、拥护党,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是新时期党员努力追求的目标。

  第三、作为一名党员要对党有着坚定不称地信念。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如果理想信念动摇,信仰失落或者缺失,就会被金钱、权色、名利所诱惑,甚至走向沉沦。因此,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党的宗旨和入党誓言,就要认真学习,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各种风浪的考验。

  第四、作为一名党员要努力为党工作。也就是为党努力工作。作为老师,要立足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时刻用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实履行党员的义务,创造性、有效性地开展工作,增强党员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尽心尽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为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而努力。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篇三

  近日学校开展了学习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守高尚情操,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崇尚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同时,我也认识到——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反映当代教师与教育事业、教育对象、肩负责任、自身要求、治学态度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统一。其中,忠诚教育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关爱学生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为人师表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严谨治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保证。

  将“忠诚”列于首位,这是由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规定: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做到了“忠诚”,才会有事业上的敬业精神,静下心去教师育人,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忠诚教育事业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关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关爱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理解每一个孩子,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宽容相对;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同时关注孩子的生活、爱好和习性……走进孩子的心灵,跟孩子的心灵亲密接触。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著作《学记》曾经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要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严谨治学,就是治学一心一意,就是治学鞠躬尽瘁!是一种对教学的钻研,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它是在自觉意识形态下逐渐形成的。“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一名“严谨治学”的教师必备思想和品质之一。“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是“严谨治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勤学、勤思、勤动笔,努力让自己成为严谨治学的好教师吧!

  学习了教师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教学道路更加指明了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好好教书育人吧,力争无愧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无愧于自己,更无愧于学生!

↓↓↓点击下一页还有更多精彩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16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