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地理 > 初一上地理重要知识点

初一上地理重要知识点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初一上地理重要知识点

  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一上地理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地理重要知识点(一)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状况,是时刻在变化;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比较稳定的,一般变化不大。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会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会计算应用)

  (2)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初一上地理重要知识点(二)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 (地图中的经纬线:经竖纬横)

  3、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5、特殊经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200W、1600E): 20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在所要判断的地点的相应经度标注在下面的数轴上,即可准确的判断出所在的半球。)

  6、特殊的纬线

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回归线:北回归线(23.50N),太阳直射的最北点;南回归线(23.50S),太阳直射的最南点。

  极圈: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0、300、600、900   极点:900。北极点是900N南极点是900S

  初一上地理重要知识点(三)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雪屋 严寒 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傣族微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 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可以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约占世界的1/5 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的4/5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3/4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4
生活、教育水平高 人口高增长
生产力高度发达 生活、教育水平低,以第一产业为中心
 
46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