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地理 > 初一地理期末试题分析范文

初一地理期末试题分析范文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初一地理期末试题分析范文

  试卷分析对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一地理期末试题分析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期末试题分析范文(一)

  本次试题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选题,第二部分为连线题,第三部分为综合题。总体上看题不是很难,但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不是很理想。最高分89分,最低分10分。相差79分,40——50分学生居多。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单选题基本上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识记的东西,学生做不上来,就是落实不到位。比如第2小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_______℃。这是书上的原话,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分。

  第12小题: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构成的经线圈。学生都能做对。比较难的就是第4小题: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A、4至6月B、7至8月C9至11月D、11月至次年3月

  学生首先要明白南极考查是在极昼而不是极夜。南半球的极昼应是北半球的冬季。从11月至次年3月。学生失分原因在于不清楚极昼时间造成的。此题只有个别学生才能做对。

  还有第9小题: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级济的商谈。学生记忆不清,与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助合作)混淆。

  第二大题连线题失分不多,在此不多做分析。

  第三大题综合题:主要是由3个小题组成。全部考查气候一章内容。第1小题考查地球公转。第2小题考查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图形。学生对图形还是陌生。气候特征也把握不准。此小题失分最多。第3小题是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此题学生得分大部分在8——12分,满分14分。

  失分原因:

  一、考前复习重点的偏差。我老认为经纬网一章才是重点,难点。学生不易掌握。所以考前侧重于本节的复习,忽视了期中考试以后内容的巩固。而此次考试经纬网只出了一个选择题,即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几乎等于没有考。而重点则在期中考试以后的内容,世界气候。世界发展差异。国际合作。世界居民这三章内容。这是本次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学生对地图还是不熟悉。不会看图。析图,还是局限于死记硬背。

  今后措施:

  一、着重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从图中分析数据,加强记忆,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中。

  二、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要抓住概念,世界之最,方法,总结性的语言,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并在作业本上做一遍,加强记忆。

  三、关注文中的“小字部分”。这几年地理考试的“小字部分”考查内容逐渐增多。平时我总认为小字部分不考,实际上不是这样。小字内容还是重点考查对象。

  四、考前复习,一般情况课上完离考试也没有几节课了。所以考前复习的侧重点,怎样复习就很重要。一要过基础,二要抓重点。

  初一地理期末试题分析范文(二)

  一、试题评价

  (评价标准:课程改革发展纲要、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考试纲要;评价内容:命题材料选择、试卷结构、题型设计、能力点分布、三维目标的体现、分值分布、试题难易比例等。)

  1、这份试卷题量比较适中,按照满分1000分来配置。其中选择题占30% ,连线题占10% ,读图题占60% 。试题内容覆盖面比较广,地形、气候、人口、国家、山川河流、常识性的地理世界之最等知识点均有涉及,重点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记忆能力,但是对经济方面的 知识涉及较少,如农矿产品、工农业发展状况(仅15题和连线题中有一个问题,共2分),没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型题目。

  2、读图题所占比重过大,填图的部分内容要求过高,难度偏大,如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脉和德拉肯斯山脉,高中生也未必能记住,北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可以要求学生在后面的《美国》一节中去记忆。

  第1题,所给答案错误,最高的高原应是青藏高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湘教版教参中认为是南极高原)。

  第11题是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超出了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

  3、连线题的设计应改进,五条线交织,被1000多学生画的花样百出,所有的阅卷老师都怕改这样的题,宁愿改10个选择题,也不愿改这个5分的题。建议把前面的选项标上括号,后面的选项标上代号,然后要求学生把代号填进括号,教师看代号改就轻松多了。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要求:抽样调查,归类整理,列出现象,分析原因。)

  单项选择题的第1题:题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高”字上的,就选择了A、青藏高原;注意力集中在后面的“大”字上的,就选了B、巴西高原。阅卷教师是按B选项来判卷的,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被扣去了一分。

  单项选择题的第4题:有些同学把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多瑙河”与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弄混了,选择了答案C。

  填图题的第1题:填写德拉肯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尼日尔河、赞比西河,正确率很低,原因是对地图记忆不够全面。

  三、反思与建议

  (针对典型错误分析,做出教学反思,并提出教学建议。)

  1.重视对地图中地理事物的记忆。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熟记基础知识。

  3.注意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到理解透彻,记忆熟练。

  4.强化填图练习。

  初一地理期末试题分析范文(三)

  一、试题评价

  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1、覆盖面广,重点强调基础

  试题考点覆盖了初中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及(如地形图、分布图等),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及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

  有些题目体现了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选择题10题和综合题中的几道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3、设置新情境,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是本次考试关注的焦点,如11题、20题,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成绩27.55,最高分80,及格率0.273 。从成绩来看试卷难易比较适中,95%题比较容易,5%的题较难。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统计数据因为没有对试卷的各小题进行分析,只是对全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进行统计,以及自己在批卷时的感受进行分析,究其原因: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选择题中1、9、15、19题学生记忆不扎实错误较多,10题选择答案五花八门,没有考虑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点,填空题显然对地理事物位置、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基础知识重视不够,错误太多。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如30题学生不能根据图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事物的轮廓、位置判断问题,从而导致作答不够准确。可以看出2/3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地图和地图册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问。

  3、思路不明,条理不清,答题不知从何下手,虽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点较少。如29题简述美国五大湖区乳畜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实正确答案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但学生抓不住主次,将有用的没用的全写到了卷子上,也给批卷带来了麻烦。

  4、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如第28、2930题等;

  三、反思与改进

  1、备教材,对别是七年级的复习课,教师要对初中地理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备资料、试题,复习过程中我个人觉得要讲、练结合,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准备资料,同时对资料中经常出现的重点知识也要重点讲解。备学生,对七年级现阶段要分析每一位学生。

  2、对学生要求严格。记忆性知识点要背、要记、要写,课堂笔记要记,最好在书上记。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严谨审题。如加强试卷的审题;用几节课专门训练。

  3、紧紧结合地图加强地理事物名称的识记,重点是世界地理的几个区域,几个国家的地理事物的记忆。

  4、要在掌握各区域地理位置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气候等地理特征,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5、加强练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76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