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

  新学期的开始又即将迎来了单元检测,同学们要如何准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

  1、下列古诗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D、“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2、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称为(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隋朝大运河中,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起义军痛斥隋炀帝“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他的残暴统治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

  ①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②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兵役繁重 ③改革选官制度,创科举制

  ④不惜民力,酷虐残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5、唐朝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类似王、谢这些世家大族的没落,除了政治原因,你认为还与下列哪一种制度推行有关?(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公九卿制

  6、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关于隋朝灭亡的原因,同学们有下面的讨论:

  同学A:隋朝灭亡是因为修筑大运河劳民伤财,百姓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激化。如果不修筑大运河,隋朝不可能很快灭亡。

  同学B:隋朝灭亡是因为隋朝统治者的腐败、残暴,与大运河本身没有关系。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农民大起义,隋朝被推翻。

  你同意谁的观点?如有别的观点,请阐述出来,并联系有关史实和所学知识作简要分析。

  7、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共同点是( )

  ①富有才干 ②英武果断 ③勇于创新 ④滥用民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唐太宗的政绩中,最受后人称道的是( )

  A、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轻徭薄赋 D、修订法令,化重为轻

  9、中国历史上有一位杰出的帝王,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这位帝王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秦始皇

  10、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是( )

  ①隋亡之鉴 ②知人善任 ③爱民如子 ④虚心纳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不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⑴此诗的作者是谁?

  ⑵反映了谁统治时期什么年间的盛世景象?

  ⑶唐朝的农作物以什么为主?

  12、唐朝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

  ①先进生产工具的出现 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反站的政策 ④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朝时期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女皇帝

  B、武则天的统治使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C、“武周政治”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D、唐王朝国力下降、由盛转衰是在唐高宗统治后期

  14、有这样一首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听着优美的旋律,唱着《爱我中华》的歌曲,就能感受到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自古以来,这些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开发作出很大贡献,尤其在唐朝。唐和他们保持友好交往,你知道唐当时采取的民族政策是( )

  A、闭关政策 B、高压政策 C、专制政策 D开明政策

  15、西安话剧团想要排演一部反映唐政府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话剧,你认为这部话剧应取材于( )

  A、张骞通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班超经营西域 D、诸葛亮开发西南地区

  16、小明的姑姑住在x藏的拉萨,暑假他去姑姑家游玩,有一天,姑姑想考小明的历史知识,问:“小明,我们这地方大多是藏民,他们的祖先怎样称呼唐太宗?”你认为小明会回答( )

  A、天可汗 B、皇帝 C、赞普 D、可汗

  17、当今,我国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针对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18、阅读下列材料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述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部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泽,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

  请回答

  ⑴魏征指出的“中国既安,远人自服”对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

  ⑵“耀兵振武,慑服四夷”与“偃革兴文,布德施惠”有什么不同?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旧唐书》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翦伯赞高度赞扬了哪一历史事件?

  ⑵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⑶你认为材料反映的两大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和大运河的作用。

  2、C 3、B

  解析:11、12题考查学生对大运河四段的地理分布。

  4、B 解析:本题考查隋炀帝的暴政,创立科举制是隋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贡献。

  5、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科举制的影响。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打破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使更多庶族百姓进入官场,一方面增加了人才数量,巩固了统治,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世族的力量。

  6、解析:本题重在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均可视为正确。

  答案:如:同意B同学的观点。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腐败和残暴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最终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而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人民反抗隋朝统治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修筑大运河,而是因为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三次游江都,再加上滥用民力,使社会矛盾尖锐,最终葬送了隋王朝。故同学B的观点较客观公正。

  7、B 解析:本题属于类比题。

  8、B

  9、B

  10、B

  11、本题是诗歌阅读题,突出反映了开元年间繁荣昌盛的情景。

  答案:⑴杜甫 ⑵唐玄宗 开元年间 ⑶水稻 小米或粟

  12、D 解析:此题为识记能力题。

  13、C 解析:此题为识记能力题。

  14、D

  15、B 解析: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是汉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例。

  16、A 解析:本题为识记能力题。皇帝是汉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赞普是藏族对首领的称呼。

  17、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请结合我国当前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对落后民族鼓励发展,共同繁荣的政策来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8、⑴唐太宗接受了魏征的思想观点,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⑵“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强调“武功”,用武力政府,强迫人归附。“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强调“文治”,用先进的文化、道德教化和开明的政策来吸引人归附。

  19、⑴汉朝时昭君出塞

  ⑵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⑶密切了中原地区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族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看过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的还看了:

1.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2.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3.初一历史单元检测题

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108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