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历史复习教案是七年级历史复习教学的设计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复习目标:

  识记:夏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王位世袭制的出现;商、西周的建立者;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战国七雄及形势图

  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复习重难点:

  重点是以上识记内容和商鞅变法;难点是对商鞅变法的背景及影响的理解 复习方法

  先学后练,当堂训练

  复习课时:1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四大文明古国导入

  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教师适时点拨、引申。

  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本单元的内容。

  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

  学生默写《开卷有益》 “知识构建”空缺内容。

  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10分钟时间完成

  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

  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

  六、教师总结点拨并板书:

  复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1、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联系四大文明古国

  禹传启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西方文明之源

  2、商朝:汤建立

  3、西周:周武王建立

  4、春秋五霸: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联系形势图

  6、商鞅变法:时间:战国时期秦国 秦孝公

  内容:①②③④

  影响:见书

  性质: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七、当堂效果检测:

  1、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推行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变”体现在( )①由封邦建国向大一统转变 ②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转变 ③由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 ④由百家争鸣向独尊儒术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兴地主欢迎的是哪一点?奴隶主贵族最不满的是哪点?战士最欢迎的是什么?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启示?

  八、作业:《开卷有益》本节未完成部分

  九、教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二)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复习目标:

  识记: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 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复习重难点:

  重点是三国鼎立和江南开发、孝文帝改革

  难点是在具体材料中理解孝文帝改革、江南的开发

  复习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复习课时:1课时

  复习过程:

  一、由复习上单元导入。

  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教师适时点拨、引申。

  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本单元的内容。

  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

  学生默写《开卷有益》 “知识构建”空缺内容。

  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12分钟时间完成

  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

  六、教师总结点拨并板书:

  1、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比较官渡之战是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魏—洛阳

  221年—刘备—蜀—成都

  222年(229年)—孙权—吴—建业 3、孝文帝改革:

  根本目的:巩固鲜卑贵族统治

  直接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改说汉语;

  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

  与汉联姻;

  采用汉制;

  学习汉礼

  作用:促进民族大融合

  4、人口南迁和江南开发:见《开卷有益》P11

  补充强调:

  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江南开发的作用: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七、作业:《开卷有益》本节未完成部分

  八、教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三)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目标:

  识记:辽、宋、金、西夏政权的并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 理解: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重点:辽、宋、金、西夏政权的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复习难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方法:先学后练,当堂训练

  复习课时:1课时

  复习过程

  一、由江南的开发复习导入

  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教师适时点拨、引申。

  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下册本单元的内容。

  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学生默写《开卷有益》 “知识构建”空缺内容。

  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5分钟时间完成

  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 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

  六、教师总结并板书:

  时间:唐朝中后期开始—→南宋完成

  史实:农业:南方逐渐超北方 占城稻传入 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 棉花扩展到长江流域 手工业:景德镇发展为瓷都 纺织业发达 造船业局世界首位

  商业:商业都市多尔繁荣 出现“瓦肆” 海外贸易发展,广州泉州成为大商港 北宋时“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四川出现

  3、元朝的建立: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功绩:统一蒙古(建蒙古国)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4、民族关系的发展:①、新民族——回族的形成 (前提:国家统一)

  ②、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 ③、民族关系主流:和平友好

  七、作业:《开卷有益》中本节未完成部分

  八、当堂效果检测:

  1、在我国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 )

  A、藏族 B、壮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了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秦 B、唐 C、元 D、隋

  3、下列政权中,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 ②辽 ③金 ④西夏 ⑤元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4、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权的行政区开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唐朝 D、西汉

  5、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发展不相关的是( )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九、教学后记:


猜你感兴趣:

1.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教案

2.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

3.初一历史的优秀教案

4.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计划

5.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历史复习教案是七年级历史复习教学的设计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复习目标: 识记:夏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王位世袭制的出现;商、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83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