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教师必须面临的一种课型,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一

  一、试题评价

  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1、覆盖面广,重点强调基础

  试题考点覆盖了初中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及(如地形图、分布图等),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及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

  有些题目体现了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选择题10题和综合题中的几道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3、设置新情境,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是本次考试关注的焦点,如11题、20题,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成绩27.55,最高分80,及格率0.273 。从成绩来看试卷难易比较适中,95%题比较容易,5%的题较难。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统计数据因为没有对试卷的各小题进行分析,只是对全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进行统计,以及自己在批卷时的感受进行分析,究其原因: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选择题中1、9、15、19题学生记忆不扎实错误较多,10题选择答案五花八门,没有考虑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点,填空题显然对地理事物位置、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基础知识重视不够,错误太多。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如30题学生不能根据图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事物的轮廓、位置判断问题,从而导致作答不够准确。可以看出2/3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地图和地图册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问。

  3、思路不明,条理不清,答题不知从何下手,虽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点较少。如29题简述美国五大湖区乳畜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实正确答案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但学生抓不住主次,将有用的没用的全写到了卷子上,也给批卷带来了麻烦。

  4、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如第28、2930题等;

  三、反思与改进

  1、备教材,对别是七年级的复习课,教师要对初中地理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备资料、试题,复习过程中我个人觉得要讲、练结合,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准备资料,同时对资料中经常出现的重点知识也要重点讲解。备学生,对七年级现阶段要分析每一位学生。

  2、对学生要求严格。记忆性知识点要背、要记、要写,课堂笔记要记,最好在书上记。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严谨审题。如加强试卷的审题;用几节课专门训练。

  3、紧紧结合地图加强地理事物名称的识记,重点是世界地理的几个区域,几个国家的地理事物的记忆。

  4、要在掌握各区域地理位置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气候等地理特征,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5、加强练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二

  本次抽测试卷依据中招试题题型及分数分配比例:

  选择题:共20个小题20分,试题依据教材基本内容,灵活性较强,重点比较突出,部分试题通过创设情景或与现实时政热点相结合,对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考察,整体上难度稍微大了些:涵盖面比较广,比较贴近现实,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现实中学到历史知识,从历史中给现实以启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学生的得分情况比较正常,其中有两个小题难度稍微大了些,学生不好把握,需要动脑筋思考才能回答,高分和低分的比例适中。其中1、3、5、8、14、17、18、19、20等小题都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得分率较高,2、9、13等题目需要学生多方联系思考,失分现象稍微严重些。总的看来,选择题部分难度还是一般的,得分一般在10—18分之间。

  非选择题:共有6道小题,30分。第21小题考察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得分率比较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商鞅”的“鞅”字,有部分学生写成错别字了,丢分最多的是最后一问,学生对于改革的认识不会表述,有的回答商鞅变法的影响和战国后期变法运动的影响等,不符合题意。第22小题考察了我国古代史上两次大一统王朝的基本史实,突出了秦汉两朝在古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学生失分主要表现在:“第一次大一统”个别学生理解成“汉武帝的大一统”了,所以连锁反映连后面的意义也失分了;第二问的措施个别学生回答的不够具体,用语不够准确,如“推恩令”,个别学生只写“削藩”表达就错误了不给分,如果写成“推恩削藩”稍微沾边就给分了。第23小题属于送分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简单的题目,然而还有些学生根本就看清题目,出现了个别的不该出现的错误。第24小题考察的是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其中一些题目的设置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学生不会审题,抓不住问题的切入点,如“社会生活方面凝结下类的成果”学生就不理解“社会生活”该从哪里下手回答了,还有得到启示方面,学生缺乏答题技巧,不少学生简单的答出改革的意义,而其实应该是今人学习借鉴的可贵之处,也有一些学生回答的非常好:倡导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学习先进文化等。第25小题考察的是秦朝暴政及其引发的起义,第一问稍微拐点弯,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其他两问比较简单,然而学生答卷时错别字较多。第26小题考察的是非常基础的识图能力,比较简单,得分率也比较高。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开卷考试也不能忽视历史的双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进一步推广先学后教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以及迁移、应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教会学生寻找解题的恰当的切入点。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三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51班最高分94,最低分24,优秀人数7人,及格人数24人,差生10人,均分63.05

  52班最高分93,最低分33 ,优秀人数6人,及格人数26 人,差生9 人,均分63.24

  二、试题特点

  试题满分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答题情况

  1、选择题完成较好,均分在30分左右,非选择题填空题完成较好,几乎都能得满分。

  2、选择题中失分最高的是2、16题,非选择题中四题(30),五题(3)失分较高。

  3、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把握不准确。如选择题2题,对隋朝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最贴切?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国家统统一大部分学生选A或C,第二课的课题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书写不工整,有错别字,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图片的分析,点名相关知识

  (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差和概括归纳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学建议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相关文章:

1.七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2.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4.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5.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78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