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

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看看七年级历史,一起来学习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参考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美国迈克尔•H•哈特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排在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汉武帝 D.隋文帝

  2.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A.隋朝大运河

  B.秦朝万里长城

  C.战国时期都江堰

  D.汉代丝绸之路

  3.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都二世而亡,某校七年级(1)班的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同学:周边少数民族骚扰 B.乙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C.丙同学: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丁同学: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4.贞观二年(628年),太宗对大臣说:“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耽误时机为本。想要不耽误时机,作为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这段话反映 的基本思想是

  A.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B.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民为本,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给我们描绘的景象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6.唐代出现了博大宏放的精神风 貌,它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 B.国运鼎盛、政局稳定

  C.统治集团的开明政策 D.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

  7.2016年5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统慕克吉访华,慕克吉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A.张骞 B.班超 C.玄奘 D.鉴真

  8.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右图 人物的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他是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9.小强准备以隋唐时期的历史内容为素材,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认为下列切入点可供其选择的是

  A. 民族大汇聚 B.社会大变革 C. 繁荣与开放 D.政权分立

  10.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下列历史现象的产生与这一“恶瘤”密切相关的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五代十国 D.宦官专权

  11.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剩余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隋末农民起义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12.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3.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的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 兵马俑 C.驼载胡人舞乐俑 D.青釉莲花尊

  14. 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15.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是

  A.①北魏②南宋③元

  B.①北周②陈③西晋

  C.①辽 ②南宋③元

  D.①辽 ② 东晋③元

  16.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赵匡胤和忽必烈 B.赵匡胤和铁木真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1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8.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右图人物评价正确的有

  ①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②在地方上设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③通过“杯酒释兵权”控制军权④在地方设“通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⑤采取“重文轻武”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19. 元灭南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遭到无数次挫折和失败,甚至其大汗也命丧南宋的石炮之下。最终南宋被灭,如果说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A.当时南宋统治者腐朽无能,政治腐败 B.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C.是民族交融发展的需要 D.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在某一朝代的疆域中,南平地区属于“江浙行省”。这一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1.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这说明了

  A.辽统治更加腐朽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相对和平局面

  C.澶渊之盟后北宋力量的削弱 D.北方畜牧业得到 发展

  22.岳父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 契丹统治者 B.突厥统治者 C. 女真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23.两宋政府曾向哪些政权送“岁币”或“岁赐”

  ①金 ②西夏 ③辽 ④北魏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4.“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 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给我们描绘的是宋代哪一节日的 气氛?

  A.春节 B.元旦 C.元宵节 D.仲秋节

  25.每个时代都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元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A.诗、词 B.诗、曲 C.词、曲 D.词、小说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个小题。26小题14分,27小题12分,28小题10分,29小题14分,共50分)

  26.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隋王朝统一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拘一格的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1)阅读材料一,分析隋以前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这一局面,哪位皇帝最早改用“考试的方法”?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3分)

  (2)“改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的最主要的标准是什么?这一方法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宋代官员的主要来源是什么?(3分)

  (3)唐朝沿袭和完善了这一考试制度,通过这种考试获得比赛第一名的被称为什么?据材料二回答,武则天大力发展这种考试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4)有人说:“隋朝的这一措施同今天国家的公务员考试一样,都是选拔人才,所以实质是一样的。”对此,你怎么看?(3分)

  材料三: 观察右边图片

  (5)这一图片所代表的机构设置被称作什么制度?其中“门 下省”的职责是什么?如修缮唐都长安须哪一机构具体负责落实?(3分)

  27. 识别和运用历史插图是我们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据下图回答: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中的农民在从事什么劳动?宋代从国外引进的一优良农作物品种是什么?(2分)

  (2)图二、图三体现了宋代手工业在哪些方面的发展?(2分)

  (3)图四最早出现在什么地区?它是什么?它的出现有何意义?(4分)

  (4)图三为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创造了条件,试从政府、技术两个方面简述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2分)

  (5)以上几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

  28.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必须要发展科技,不断创新,走科技兴邦之路。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的是印刷方面的哪项技术?通过该项技术印刷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什么?(2分)

  (2)根据图二、图三,说出与它们有关的中国古代的两项重大发明(2分)

  (3)这些古代发明经什么人传到欧洲?图二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贡献?除图三外,宋代的“热”武器还有什么?(3分)

  (4)这几幅图片说明了古代中国的科技处于什么地位?你对科学技术有何认识?(3分)

  29.认识历史名人,知道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中的人物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故被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什么?这一政策有什么表现形式?并举一例说明(4分)

  (2)唐朝的对外交往可归纳为“一取一送”,图二中人物的东渡,此举有何意义?(1分)

  (3)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给我们当今留下什么启示?(2分)

  (4)图三中的人物是谁?有何发明?此发明有何意义?(4分)

  (5)图一、图四中的人物都认为: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都注重农业的发展,注重减轻农民负担,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请各举一例说明他们的具体做法(3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A B B D A C B C C D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B D D B D B C C B C

  二、非选择题(26小题14分,27小题12分,28小题10分,29小题14分,共50分)

  26、共14分

  (1)家世背景 1分 隋文帝 1分 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或进士科的设置 1分

  (2)才能 1分 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1分 科举入仕 1分

  (3)状元 1分 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1分

  (4)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1分

  隋采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 1分

  今天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有本质区别 1分

  (5)三省六部制 1分 门下省职责: 审核 1分 工部 1分

  27、共12分

  (1)插秧 1分 占城稻 1分

  (2)制瓷业或陶瓷制造业 1分 造船业 1分

  (3)四川地区 1分 交子 1分

  意义:①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分

  ②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1分

  (4)政府方面:实行鼓励政策或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1分

  技术方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1分

  (5)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

  28、共10分

  (1)雕版印刷术 1分 《金刚经》 1分

  (2)指南针 1分 火药 1分

  (3)阿拉伯人 1分 贡献:为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1分

  火炮 (或火箭 ) 1分

  (4)走在了世界前列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分

  认识: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③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分 (得出任意一点即可,或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9、共14分

  (1)开明的民族政策 1分 天可汗 1分

  形式: 实行和亲政策 1分 如文成公主入藏 1分

  (2)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1分

  (3)民族方面:重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民族分裂 1分

  对外交往:保持开放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战争行为 1分

  (4)毕昇 1分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1分

  意义:①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分

  ②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分

  (5)图一: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 2分

  图四:①推行重农政策,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

  ②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 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的标准

  ③召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

  (三个例子任选一个即可) 1分

  春季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对应的框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隋朝时,一位余杭的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大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

  A.禅让制 B. 世袭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3、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充分肯定了大运河的客观作用。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4、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以下关于武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武则天建立了唐朝 B.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武则天通过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D.武则天是唐太宗的皇后

  5、史书对右图的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6、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在中外交往中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A.天竺 B.大食 C.波斯 D.东罗马

  7、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化习俗诸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8、唐代诗坛群星灿烂,其中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牧 C.杜甫 D.白居易

  9、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据记载:宋太祖立“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防地,将领不随军调动。其目的是

  A.重用功臣宿将 B.实行兵农合一 C.让士兵得到锻炼 D.防止武将专权

  11、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追溯我国茶叶的消费史,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始于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隋朝

  12、岳飞词云“靖康耻,犹未雪。”“靖康耻”是指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金军掳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C.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 D.南宋与金达成协议

  13、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

  A.创设科举 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 D.鼓励海外贸易

  14、《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其作者是

  A.苏轼 B.郭守敬 C.赵孟頫     D.张择端

  15、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描写了一个天真

  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出自

  A.黄道婆 B.班昭 C.李清照 D.武则天

  二、非选择题(16~18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唐太宗经常告诫臣下的话,他为什么要引用这句古训来告诫臣下?(2分)

  (2)基于材料一的认识,唐太宗 即位之初在经济和法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4分)

  (3)材料二是唐太宗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话?这句话反映出唐太宗怎样的优良品质?(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及赵普专相,劝上革去其弊。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 ,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

  ——《文献通考》

  材料三:(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急。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甚可惧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2分 )针对这些问题,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1分)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1分)

  (3)结合材料四,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 史》

  请回答:

  (1)材 料一中的“苏湖”指哪两个地方? (4分)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2分)

  (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2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60分)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B C B D C B D A B C D C

  二、非选择题(16~18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1)鉴于隋亡于暴政的教训,唐太宗认识 到爱惜民力才能巩固统治。(2分)

  (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法律方面:采取轻刑政策。(4分)

  (3)魏征。知人善用,虚心纳谏。(4分)

  17、(1)问题:前代藩镇割据,把控赋税收入,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等等(2分)

  治国方略: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皇帝总览兵权,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提拔文人担任官职。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防止内患等等。(2分)

  (2)态度: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外忧”是边事可以预防,“内患”“深可惧”。(1分)

  出发点:巩固皇帝的 统治地位(1分)

  (3)利:有效防止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重演,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弊:机构重叠,文官治军,名实分离;财政拮据,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危机转嫁于民,造成农民起义。(2分)

  18、(1)苏州和湖州。(4分)水稻。 (2分)

  (2)南宋。 (2分)

  (3)太湖流域成为全国 的粮仓,南方经济超过北方。(2分)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3.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①地动仪模型 ②曲辕犁 ③筒车模型 ④罗盘针模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 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A . 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5.“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下列事件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6.下列文物出土于唐代墓葬,这些出土的文物反映 出什么?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7.“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A.黄巾起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安史之乱

  8.学习隋唐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9.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A.唐太宗 B.宋太祖 C.元世祖 D.康熙帝

  10.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宋朝重文轻武 B.宋朝重武轻文 C.从军死伤几率大 D.从军收入低

  1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2.下列四幅两宋与辽、金、西夏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项是

  西夏 辽 西夏 金 辽 金 西夏 金

  北宋 北宋 南宋 南宋

  A. B. C. D.

  13.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为郭靖和杨康,并各赐匕首一把。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一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北宋

  14.岳飞抗金赢得了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他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B.他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C.他坚持抗金斗争是正义的 D.他的抗金斗争使南北方获得了持久和平

  1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破坏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宋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16.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唐朝的开元通宝 D.北宋的交子

  1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秦朝 B.隋朝 C.清朝 D.元朝

  18.《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下列内容不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各部 C.建立蒙古国 D.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19.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A.张骞 B.文天祥 C.成吉思汗 D.司马迁

  2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诸侯争霸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政权并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一、(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先存百 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1.依据材料一,概述唐太宗的执政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的执政思想实施的结果。(2分)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22. 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为加强友好交往,唐与吐蕃之间采取了哪种方式?(2分)举一例说明。(2分)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财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关。——杜甫《忆昔》

  2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最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这个最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2分)开创这一局面的帝王是谁?(2分)从材料三中找出最能概括当时社会风貌的诗句。(2分)

  二、(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北宋时, 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丝织品和瓷器也是宋朝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朝廷赚回了大量财富。同时,市舶司的设立也有利的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

  24.依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9分)

  材料二

  朝代 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西汉 19.8% 80.2%

  唐代 43.2% 56.8%

  北宋 62.9% 37.1%

  “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 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25.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分)最终在哪个朝代完成?(2分)依据表格说明这种经济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2分)

  26.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1分)

  三、(18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27.材料一中的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2分)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28.由材料二可知,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并依据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4分)

  材料三 宣政院印戳

  29.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三 中的宣政院是元朝为对哪个地区进行有效管理而设的?(2分)这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1-5:DCDBD;6-10:CDCBA;11-15:BCACB;16-20:DDABD

  非选择题:

  一、(16分)

  21.思想:存百姓或以民为本(2分)

  结果:贞观之治(2分)

  22.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方式:和亲(2分)

  举例:文成公主入藏(2分)

  23.鼎盛:开元盛世(2分)

  帝王:唐玄宗(2分)

  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2分)

  二、(1 6分)

  24.农业: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或: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3分)

  手工业:蜀地的丝织品 “号为冠天下”。(或: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3分)

  商业:市舶司的设立有利的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分)

  25.现象: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或: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分)

  朝代:南宋(2分)

  主要原因: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2分)

  26.言之有理即可(1分)

  三、(18分)

  27.制度:科举制(2分)

  正式确立:隋炀帝时设进士科(隋炀帝2分,进士科2分)

  28.制度:行省制度(2分)

  职能: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 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 (每个要点2分,有2点即得满分4分)

  29.地区:西藏(2分)

  意义:使西 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分)


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期中试卷相关文章:

1.初一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初中7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4.人教版初一下历史期中试卷

5.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题

4167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