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简要解读新课标初中历史

时间: 若木623 分享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育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要解读新课标初中历史,一起来看看吧!

  简要解读新课标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期

  删减:①尧、舜、禹的传说。②元谋人等早期人类的知识。

  增加:①原始农业的产生。②对考古的认识。③对化石的认识。

  2.夏商周时期

  删减:①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②商鞅变法之外的变法

  增加:①西周分封制的作用。②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变化:①突出甲骨文的历史地位。②突出“老子”。③突出“百家争鸣”的影响

  3.秦汉时期

  增加:①“文景之治”② 秦的暴政。③秦朝的灭亡 ④西汉的建立。⑤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删减:①评价汉武帝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增加:①赤壁之战。②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③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删减:①《九章算术》

  5.隋唐时期

  增加:①隋朝的统一。②隋朝灭亡的原因。③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删减:①武则天

  变化:①突出皇帝和盛世的关系。②突出探索唐朝兴盛的原因。③突出对盛唐社会的综合把握和宏观认识。

  6.宋元时期

  新增:①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②元曲。③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变化:①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的相关知识点细化。

  7.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新增:①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②清朝在台湾的建制。③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④知道满族入主中原。⑤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

  删减:①《水经注》

  变化:①突出八股取士和皇帝专权的弊端。②突出《红楼梦》和京剧。

  简要解读新课标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

  二、中国近代史

  新增:①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②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③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④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⑤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⑥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抗战胜利的原因。⑦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⑧茅盾、齐白石的成就。

  删减:①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②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③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④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⑤五四精神。

  变化:①降低对邓世昌的掌握。②降低对黄埔军校的掌握。③突出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中国现代史

  删减:①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③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④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⑤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⑥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变化:①降低对英雄人物的要求。②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要求从具体事件变为要求掌握宏观进程。③突出“”的教训。④认识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突出对改革的宏观掌握。⑤降低对周恩来的掌握。

  新增:①建国60周年阅兵式。②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简要解读新课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洋务派的口号、代表人物;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P29-30

  (1)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讠斤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2)口号和创办的主要企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等。

  (3)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船政学堂的内容要结合乡土历史。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北: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P35: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P37: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3. 武昌起义。

  北P41: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

  P42:此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4.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北P40: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P43:1911年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P43:辛亥革命胜利意义: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6.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北P45: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

  P46: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猜你喜欢:

1.深入解读新课标初中历史

2.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3篇

3.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

4.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5.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文章3篇

7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