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生物>

2017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七年级生物老师把苏教版的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当作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是用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学生把教材当作学习的主要材料,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文

  食物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

  (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讨论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数量变化,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理解第67页示意图,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事物网流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师:中国有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黄雀是否仅以螳螂为食?螳螂是否也仅以蝉为食?

  生:它们并不是只吃一种生物,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

  师: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仅仅是形成一条条简单的食物链。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例如,鸟可以吃稻子,也可以吃昆虫;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动物所吃,例如,鸟可以被鹰吃,也可以被蛇吃。因此,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师: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将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重叠起来,构建食物网。 生:分组活动,比一比哪组同学画的食物网完整。

  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像这样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状结构叫什么?

  师: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指导学生看书上66页的图,做书上的讨论题

  师: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应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反应了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情况。

  师:讲述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生:举例分析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情况。

  生:阅读“野味”和“打狼”两则资料,完成后面的讨论题。

  师:小结在生态系统中,处在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很重要,并且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一种生物消失,就会使整个食物链中断,从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甚至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人类活动过多地干预某一部分,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衡,导致人类自食其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组织学生讨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

  生:讨论科技人员将饲养的虎、狼等放回森林,这么做,对森林中的食物网和森林生态系统有影响吗?

  师:将饲养的虎、狼等放回森林,对森林中的食物网和生态系统有影响。

  师: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将食物链的知识运用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来控制和消灭有害生物。 生:阅读信息库的有关内容

  巩固与反馈:能力测试P29 8、10

  板书设计:

  1.食物网

  2.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

  教学反思

  过多地重视了传授知识,最大的问题是对教材的处理值得商榷,受老教材、老教法的影响较重,没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教师还应加强学习,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初中生物教学思考

  【摘要】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对生物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在本文中就近几年在生物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小组活动;课堂有效提问;读题能力;审题能力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对生物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在本文中就近几年在生物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高效开展小组活动,摒弃伪讨论

  在当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旨思想下,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教学活动中较为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合理应用,可以实现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做过如下尝试:

  1.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按照综合成绩和个人学科优势优化分组,让每个学生的优势都能有所发挥,同时特别注意建立帮扶对子

  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在小组学习中尝试安排不同任务和职责。例如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轮流做讨论主持者、统计员和纪律维护员等,有效保证讨论正常进行。

  3.教学环节合理整合。小组合作不同于以前的独立学习方式,它更重视的是合作以及小组成员在合作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从而有利于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也随之进行调整。首先是多设计问题,将以往灌输式的知识点改成有效提问,大胆放手给学生们讨论分析,第二是预设的问题要有价值,让学生讨论后有所得,避免随意盲目,第三是注意设置问题要有梯度,难易程度要合理分化,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二、注重课堂有效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该是经过推敲,有目的,有效果的。但是我们课上的提问往往存在瑕疵:

  1.有时为了让学生回答我们想要的答案,让教学顺利进行,有些课堂问题就是在问学生“对不对”、“行不行”,学生也就是简单的回答“对”、“不对”等,看似有问有答,实质是流于形式。

  2问题过小,提问过多,并且问题提出后,我们往往又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书,梳理。最后基本上就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

  3.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指向不明确。例如提问的问题太容易或者太难,或者含糊不清。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解决,不清楚老师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胡乱猜测,最终导致答非所问,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4.课堂提问的对象过于局限。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节课上问题很多,但是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就那几个!这些学生其实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的水平,因而无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实现预期目的。课堂提问要想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必须注意和克服上述问题,进行有效提问。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实施以下提问方法

  1.把“对不对”“是不是”这种单一的是非问答改成情景引导,做好知识铺垫,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上的巴斯德实验。如果直接生硬的问“烧瓶的瓶口设计成弯的好不好呢?”学生肯定答“好!”这样的问题和回答是显而易见的,实在没有问的必要。不如直接让学生观看实验,然后对比“直管瓶口”和“弯管瓶口”,然后问:“两个瓶口的设计哪个更合理?为什么?”学生因为对实验已经有了充分认知,所以自己推断,再进行知识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2.关于问题过小,提问过多。我主张没必要问的不问,太显而易见的问题也不问,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小组讨论,同位商量,自己整理……用各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放手给学生,锻炼学生的整理和总结能力。

  3.课堂提问设置梯度,兼顾所有学生,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这点的前提是要对学生有充分了解,知道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提问的问题要做到精准,明确,让学生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如何突破,这样的问题才有意义。

  4.有关课堂提问的对象过于局限,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弥补这一问题。例如我们济南市历下区各学校现在都安装了智慧教室系统。其中的选人答题,抢答模式和全员做题等方式都可以帮助教师随机或快速的让所有学生做出应答并实现实时反馈,这就有效的解决了提问对象过于局限这一问题。

  三、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审题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所学知识点一次次与学生一起夯实巩固,感觉学生掌握得已经很扎实,可是一旦做题,学生依然出错。每每如此,学生苦恼,老师着急。在课堂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问题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有待提高。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把握题意,明确问题要点呢?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1.关键词。在平时学习新概念时,让学生在概念中划出自己认为最为关键的词语,通过学生所划词汇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及时找出学生的读题误区。做习题时,遇到选择题让学生必须划出题目中诸如“以下选项正确的是”“以下几项中不属于鸟类特点的是”这样明确表达题意的是非关键词,训练学生注意审题的意识。

  2.归纳总结。经常做题我们会发现,题目中常常会有很多“潜规则”。例如,生物填空题中,常有识图题,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结构的序号和名称。一般我们规定序号填在【】中,上只填写结构名称。很多学生会想当然的把两者写错位置,这样是无法得分的。所以,每每遇到这种题目,在平时进行练习和做试卷分析时,我都会着重强调,让学生形成习惯,不会因此无谓失分。诸如此类,很多答题技巧我都会做好总结,然后在做题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强化。在近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知“学而知不足,教而知困”,“教学相长”是教学工作长远发展的基石。在工作中走过的弯路,收获的经验都丰富了我的教学生涯,也让我更加明晰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在教学中享受与学生一起进步的快乐!

  作者:杨馥宁 单位:山东省济南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赵彦修.《生物学》[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3.10,46-5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生物学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2-13.

  初中生物复习知识点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因素: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存的每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物圈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范围:海平面上、下约10千米,共20千米左右的圈层

  大气圈的底部

  多种气体组成,主要有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的大部

  主要有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微小生物

  岩石圈的表面

  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


猜你喜欢:

1.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017年

2.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教案

3.苏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

4.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

5.2017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2057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