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生物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教案设计是七年级生物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连接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界面。小编整理了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目标

  ① 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

  ② 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③ 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④ 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⑤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

  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小品:(课件演示)

  胖生: 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

  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

  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演示 用挂图或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护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 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

  游戏 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

  2、消化道

  (1)、口腔

  讨论并小结:

  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

  (2)、食管 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3)、胃

  小结: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

  (4)、小肠

  3、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能分泌消化液)

  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结构。

  小结: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小肠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三)、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

  第2课时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导入新课:

  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演示实验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讨论 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

  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

  (三)作业布置,写实验报告。

  第3课时 食物的消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口腔内的消化

  讨论 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

  小结 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2、胃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

  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食团进入胃内,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3.小肠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消化的过程。

  第4课时 营养物质的吸收

  导入新课

  出示下列情境:医院里医生给一位病人诊断时说:“你尽管吃得多,吃得香,胃口好,但你还是营养不良。因为,你吃进去的东西不仅消化不好,而且吸收也不好。

  (一)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活动: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实验 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鸡小肠。

  讨论

  在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手指在肠膜表面左右抚摸,会有什么感

  觉?小肠内表面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呢?

  多媒体展示

  展示出一段小肠,先展示小肠内表面皱襞,然后展现皱襞上一个小肠

  绒毛,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结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倍。在小肠绒毛的柱状

  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做微绒毛。

  2.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

  引,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引。 讨论

  (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

  (2)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

  (3)你认为吸收营养物质是多的是什么结构?为什么?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动态过程: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

  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通过动态过程展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胃吸收少量水和酒精,小肠吸收大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吸收的概念: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

  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

  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 静脉血液。)

  (二)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

  肠,因为小肠细长,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表面积大大增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初中生物幸福教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幸福课堂作为目前大多数学校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让师生双方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幸福体验,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对初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作者结合自身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程建构过程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

  幸福教育理念;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本质目标在于让学生获得幸福,不可因各种不相干利益牺牲此种幸福,这是毋庸置疑的。马卡连柯曾指出:我们的教育目标并非仅在于培养出可参与国家建设的创造性公民,还应将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1]。可见建构幸福课堂非常重要。生物作为初中生必学科目,打造幸福生物课堂可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保证其个性全面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幸福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对幸福生物课堂的理解,给出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对初中生物幸福课堂构建的理解

  幸福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辞海》对幸福的定义是:人们在理想及预定目标实现时感到的满足状况与体验。因而幸福与否是个体的体验和感觉,关键取决于满足感。对初中生而言,生物是一门崭新课程,对此,我们要想在课堂上营造幸福课堂的氛围,就需要老师掌握最新的生物学知识,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课外拓展。同学们对生物课程的喜爱,与老师的个人魅力,以及老师的上课方式有很大关系,亲和的老师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爱屋及乌,同学们也会更用心对待生物课。就课堂教与学的模式,同学们都喜欢互动型、活跃型的课堂。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初中生,他们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他们喜欢有趣、有笑声的课堂,尤其是生物课,同学们都喜欢在生物课上进行适当的实验,一方面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能够亲自感受生物的魅力。

  二、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师幸福———生物课堂幸福教育的基础

  课堂上学生的幸福主要由教师创造,教师若不能幸福地教,学生也就无法幸福地学。教学属于社会角色及自我个性的统一,因此幸福课堂构建的前提即为教师幸福。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人,教师扮演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传递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职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受到家长、学生及领导等多因素影响。那么可从如下方面实现教师幸福。

  1.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关爱可提高教师幸福感。

  生物课堂上学生应认真听讲,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主动积极发言,学生快乐成长,个性张扬,积极协助教师实现每日教学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师工作成效,教师受到学生、领导的认可与肯定,成就感自然也就得到满足。

  2.家长支持、信任与理解可促教师幸福感的提升[2]。

  教师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为学生创设的丰富文化活动等受到家长的肯定与认可,得到社会鼓励及支持,均可实现教师伦理幸福。

  (二)教学幸福———生物课堂幸福教育的核心

  1.教学目标更明确

  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会学”“乐学”,进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促学生个性发展,具备创造幸福及感受幸福的能力。分数及成绩已并非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学生获得知识的依据也并非是为了就业这一道门槛,更多的是为将来幸福生活做好铺垫。因而教学目标更偏向于幸福能力的培养与增强学生幸福感体验的教学活动。笔者在幸福课堂建构中将教学目标的制定分作以下方面:首先应先让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其次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感受思维的乐趣,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习的幸福体验;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体系,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如在学习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一盆含羞草,让学生判断这是不是生物,是生物的理由,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小组讲述的理由更充分,结果更正确。A组:是生物,因为含羞草需进行呼吸作用,并交换空气;B组:是生物,因含羞草生长过程中,叶子会变黄、枯萎后落掉,这是植物排除体内废物的现象;C组:是生物,含羞草需要定期给予水与肥料,成熟后可产生种子繁殖后代;A组:是生物,用铅笔触动含羞草,叶子会产生合拢现象;……整个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讨论,延伸出了植物生长过程中摄取营养物质、呼吸、废物排出、繁殖、应激反应等一系列生命现象,最终通过合作学习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每个学生均感受到知识探索与获得成功后的幸福。

  2.优化教学资源

  幸福教育崇尚的客体教育内容不能单单局限在教材,还应在教材、课程、教具等多基础上延伸至身边较熟悉的、形象的资源,进而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3],还需从以下几点着手:(1)在教材优化方面,需适当减少经典生物学内容,纳入更多生动有趣的现代生物科学内容,如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温室效应)、人的繁殖(试管婴儿)等。多将与生活相关的、我们身边常常发生的生物现象融入课堂教学中,包括健康、环境、疾病、发育等知识,知识讲述过程中,课桌椅可灵活调动、随意排布,如排成圆形、U形、田字形,教师坐在最中间,学生则围绕教师而坐,打破了传统的课桌椅死板排列的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上课热情,促课堂教学氛围更活跃,让学生轻松愉悦学习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知识学习中的幸福感。

  3.和谐教学氛围

  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利于自身个性的自由展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知识学习的乐趣,产生愿意学、乐于学的动力,主动克服各种学习障碍,最终获得知识学习成功的满足感与幸福感。那么在幸福教育观引导下,初中生物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应属于学生积极思索,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发言,教师敏锐倾听;学生认真动手实践、教师全面评价的过程。换句话说,教师应在课堂上用心配合学生,引导学生,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感受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与喜悦,结合学生动作、神情合理调整教学。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种子的萌发》一课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玉米、花生等种子,让学生提前在课下开始试验,鼓励学生由实验现象着手,探究种子各部分结构及作用,种子中含有那些物质,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萌发的过程,若你是农民,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育种?种子发芽的原因等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观察、记录,交流、总结,但不去刻意干扰学生思维,适当点播、引导,用心分析学生所述的每一句话,对学生探究出的创新性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一粒饱满的完好的种子在外界条件充分的条件下是否一定会萌发成幼苗呢?”这一问题,将学生讨论的话题延伸至种子休眠与寿命知识点的探究,学生开心地学到了书本相关知识,整个课堂氛围更和谐、融洽,也体会到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幸福,有老师关注、指点的幸福。

  4.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声色俱全的教育方式是幸福课堂的主要标志。那么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应结合生物课程教学知识,通过采访、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环境调查、标本制作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辅助教学,保证教学内容更生动,全体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其中,促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问题探究过程中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感与幸福感。如在学习初中生物教材《神经调节》这一节知识点时,主要教学目标即是让学生掌握“神经冲动是在神经纤维与神经细胞间传导的”,为了让学生轻松学习该知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建构幸福生物课堂,即利用Flash制作神经兴奋传导过程的动画,将神经纤维的电位差变化、神经递质传递、突触结构等动态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学生不能理解的、无法看到的现象通过电脑模拟得以显现,让学生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完成生物知识的学习,体验其中幸福,进而取得全面发展。

  三、学生幸福———生物课堂幸福教育的条件

  幸福课堂构建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才能增强学生追求幸福的动力。学生幸福感主要展现在自我认知、内在价值实现上,而赏识教育则可达到该目的。赏识教育即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赞赏与赏识,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心态,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促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教育方式。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多表扬学生、信任与理解学生、对学生的做法、能力给予肯定,让学生始终以愉悦的心境学习知识,让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在以上所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点学习时,当小组成员在回答出了所探究的问题时,教师就应适当给予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相应的赞赏,如A/B/C小组中的某某在问题探究中积极发言,希望下次继续努力,以达到激励与支持之效,还可让学生体验到受教师赞赏后的幸福感。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为学生带来更多快乐,让学生感受到更多幸福。因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原则,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彻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体验知识轻松学习的乐趣,领悟到成功后的幸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不过,我们在幸福教育实践方面的理解尚浅陋,期望更多专家指点迷津。

  作者:许栩 单位:福州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志青.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教育探讨[J].科普童话,2015(47):71.

  [2]储玉萍.小议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4(26):119.

  [3]谢杰.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幸福生物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175.

  2014年福州市“幸福教育”专项课题,以幸福教育理念促教学相长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Z2014XF028)课题成果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1.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2.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3.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总结

4.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卷

5.北师大 七年级生物下复习

206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