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生物 > 初一生物学上册知识点

初一生物学上册知识点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初一生物学上册知识点

  生物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们要将每个知识点熟记于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一生物学上册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初一生物学上册知识点: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 小板)组成。

  2、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红细胞: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4、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数量较少,有细胞核,吞噬病菌,起防御保护作用。

  5、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促进止血、加血液凝固的作用。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

  6、柠檬酸钠是抗凝剂,能防止血液凝固。

  7、血液分层现象:上面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下面部分是红细胞,呈红色;上下两部分交界处,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的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8、血红蛋白特性: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9、动脉血指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10、贫血指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11、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能出现炎症)。血小板数量过少,不能止血凝血。

  12、输血: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死亡,所以输血前要鉴定血型。

  13、输血原则:输同型血。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异型血,即O型血可以输感给各类血型的人(A型、B型、AB型、O型),AB型血的病人可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如A型、B型、AB型、O型血)。

  14、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出血在近心端包扎止血,静脉出血包扎在远心端。人体内能够出现脉搏现象的血管只有动脉。

  15、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大多在身体的较深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15、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到心脏的血管,有的分布较深、有的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16、毛细血管:连通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管腔很细、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所以它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7、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18、心脏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房室瓣)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19、判断心脏左右的依据:①上房下室,左右相反 ②心壁较厚的一侧为左半部分,较薄的一侧为右半部分。

  20、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向:动→毛→静;血液在血管和心脏内的流向:室→动→毛→静→房。

  21、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动脉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包括舒张压(8—12千帕)和收缩压(12—18.7千帕)。表示:收缩压∕舒张压。

  22、心率:心脏在单位时间(1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范围:60次/分—100次/分,成年人的平均值75次/分。

  23、脉搏: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24、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意义: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网与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运来的氧气和养料供给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使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

  25、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意义: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排出二氧化碳而获得氧气。使暗红色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色的动脉血。

  26、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鼻腔、咽、喉、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

  27、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28、肺泡利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个肺泡的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

  29、呼吸运动: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

  30、肺活量: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能反映肺的呼吸功能,正常值:成人大约是2500毫升—4000毫升。取最大值,不求平均值。

  31、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32、实验:A、取甲乙两只大小相等的烧杯,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B、甲中通入呼出的气体,同时乙中通入空气。C、现象:甲中变浑浊,乙中几乎无变化。(4)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大。

  33、测量体温的位置:腋窝(36.8)、口腔(37.2)、直肠(37.5),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但是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会危及生命。

  初一生物学上册知识点: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肾脏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肾皮质(颜色较浅)肾髓质(颜色较深)肾盂(下端连输尿管)。

  3、肾单位: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每个肾包括100多万个肾单位。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4、尿的形成:包括(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6、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形成尿液。

  7、排尿的意义:(1)排出体内代谢的废物(2)调节体内水、无机盐的含量(3)维持组织细胞的的正常生理活动。

  8、血浆、原尿、尿液的区别:有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的是血液;无血细胞、有蛋白质、葡萄糖的是血浆;无血细胞、蛋白质,有葡萄糖的是原尿;无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的是尿液。

  9、人体废物徘出的方式:排泄(尿液、二氧化碳、汗液等排出)和排遗(如粪便的排出)。

  10 、排泄的主要器管有:肾脏(尿液)、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皮肤(汗液)。

  11、排遗的主要器管有大肠、肛门等。

  12、尿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和尿素;汗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

  13、尿中出现葡萄糖或尿量增加,则病变部位可能是肾小管;尿中出现血细胞或蛋白质,则病变部位是肾小球。

  14、沼气的产物及作用:沼气,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能源;沼液,是优质肥料;沼渣,是优良的有机肥。

3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