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数学 >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1、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用字母可表示为a+b>c,a+c>b,b+c>a;a-b<c,a-c<b,b-c<a。

  2、判断三条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

  (1)当a+b>c,a+c>b,b+c>a同时成立时,能组成三角形;

  (2)当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线段时,则可以组成三角形。

  3、确定第三边(未知边)的取值范围时,它的取值范围为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即.

  三、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5、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具备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都具有三边关系和三内角之和为1800的性质。

  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包含一个等式,它是我们列出有关角的方程的重要等量关系。

  四、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是指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3、三角形的中线:

  (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4、三角形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五、全等图形

  1、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3、全等图形的面积或周长均相等。

  4、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时,形状相同与大小相等两者缺一不可。

  5、全等图形在平移、旋转、折叠过程中仍然全等。

  6、全等图形中的对应角和对应线段都分别相等。

  六、全等分割

  1、把一个图形分割成两个或几个全等图形叫做把一个图形全等分割。

  2、对一个图形全等分割:

  (1)首先要观察分析该图形,发现图形的构成特点;

  (2)其次要大胆尝试,敢于动手,必要时可采用计算、交流、讨论等方法完成。

  七、全等三角形

  1、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连接,读作“全等于”。

  2、用“≌”连接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是今后证明边、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4、两个全等三角形,准确判定对应边、对应角,即找准对应顶点是关键。

  八、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5、注意以下内容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2)三边对应相等,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一边及任意两角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6、熟练运用以下内容

  (1)熟练运用三角形判定条件,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2)已知“SS”,可考虑A:第三边,即“SSS”;B:夹角,即“SAS”。

  (3)已知“SA”,可考虑A:另一角,即“AAS”或“ASA”;B:夹角的另一边,即“SAS”。

  (4)已知“AA”,可考虑A:任意一边,即“AAS”或“ASA”。

  7、三角形的稳定性: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九、作三角形

  1、作图题的一般步骤:

  (1)已知,即将条件具体化;

  (2)求作,即具体叙述所作图形应满足的条件;

  (3)分析,即寻找作图方法的途径(通常是画出草图);

  (4)作法,即根据分析所得的作图方法,作出正式图形,并依次叙述作图过程;

  (5)证明,即验证所作图形的正确性(通常省略不写)。

  2、熟练以下三种三角形的作法及依据。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作三角形。

  十、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1、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实际上是利用已有的全等三角形,或构造出全等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把较难测量或无法测量的距离转化成已知线段或较容易测量的线段的长度,从而得到被测距离。

  2、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先明确实际问题应该用哪些几何知道解决;

  (2)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几何图形;

  (3)结合图形和题意分析已知条件;

  (4)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十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HL”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判定条件,对非直角三角形是不成立的;

  3、书写时要规范,即在三角形前面必须加上“Rt”字样。

  十二、分析-综合法

  1、我们在平时解几何题时,采用的解题方法通常有两种,综合法与分析法。

  2、综合法:从问题的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条件,依据所学知识,逐步探索,直到得出问题的结论。

  3、分析法:从问题的结论出发,不断寻找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直至已知条件。

  4、在具体解题中,通常是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既运用综合法,又运用分析法。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五)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一、轴对称图形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理解轴对称图形要抓住以下几点:

  (1)指一个图形;

  (2)存在一条直线(对称轴);

  (3)图形被直线分成的两部分互相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则存在多条;

  (5)线段、角、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三角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二、轴对称

  1、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可以说成:这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2、理解轴对称应注意:

  (1)有两个图形;

  (2)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3)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但两个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4)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

  1、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称轴。

  2、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四、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叫线段的中垂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五、等腰三角形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

  3、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4、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除外),其底边上的高或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6、等腰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不是它的对称轴,它们所在的直线才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7、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8、“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性质,一般三角形不具备这一重要性质。

  9、“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性质,是指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中线,这三线,并非其他。

  1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11、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常用的两种方法: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相等,简写为“等角对等边”。

  六、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是指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又称正三角形,是最特殊的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是底与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具备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3、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4、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0。

  七、轴对称的性质

  1、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的点称为对应点(对称点),能够重合的线段称为对应线段,能够重合的角称为对应角。

  2、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4、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线段、对应角都相等。

  5、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有:

  (1)轴对称图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3)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求作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或对应角,并由此能补全轴对称图形。

  八、图案设计

  1、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2、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的步骤:

  (1)首先要确定一个简单平面图形上的几个特殊点;

  (2)然后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出其相应的对称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3)分别连接其对称点,则可得其对称图形。

  3、表达方式(以点M为例):

  (1)过点M作对称轴的垂线,垂足为A;

  (2)延长MA到M’到,使M’A=MA,则点M’就是点M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3)在复杂的作图中,也可以叙述为:作出点M关于直线的对称点M’.

  4、在运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就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设计意图;

  (2)创意要新颖独特;

  (3)设计出的图案要符合要求;

  (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制作过程。

  5、图案的设计除采用对称的手段外,通常还综合采用旋转、倒置、重复等手段和形式。

  6、设计的图案要美观、大方,积极向上,反映时代特色。

  九、镜面对称

  1、镜面对称的有关性质:

  (1)任何一个平面图形(物体)在镜子中的像与它是可以重合的。因此,一个轴对称图形在镜子中的像仍是轴对称图形。

  (2)若一个平面图形正对镜面,则其左(右)侧在镜中的像是其右(左)侧;

  (3)若一个平面图形(物体)垂直于镜面摆放,则靠近镜面的部分,其像也靠近镜面;

  2、关于数字0、1、3、8在镜面中像的两个结论:

  (1)如果写数字的纸条垂直于镜面摆放,则纸条上写的0、1、3、8所成的像与原来的数字完全一样。

  (2)如果纸条正对镜面摆放,则纸条上写的0、1、8这三个数字在镜中的像和原来的数字完全一样。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对应点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

  5、由镜中的时间来判断真实时间是近几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时间的表示有用一般数字表示的,也有直接用钟表来表示的。在判断时,大家要注意灵活利用镜面对称的知识来加以解决。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六)

  第六章 概率

  一、事件

  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3、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

  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

  5、三种事件都是相对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说的,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00%,则为必然事件;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0,则为不可能事件;若事件不一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1之间,则为不确定事件。

  6、简单地说,必然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是指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7、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1)用语言叙述可能性的大小。

  (2)用图例表示。

  (3)用概率表示。

  二、等可能性

  1、等可能性: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2、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就是看游戏双方的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

  (1)首先要看游戏所出现的结果的两种情况中有没有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若有一个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则游戏是不公平的;

  (2)其次如果两个事件都为不确定事件,则要看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即看双方获胜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只有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游戏才是公平的。

  (3)游戏是否公平,并不一定是游戏结果的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只要对游戏双方获胜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即可。

  三、概率

  1、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3、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

  4、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0<P(不确定事件)<1。

  5、概率是对“可能性”的定量描述,给人以更直接的感觉。

  6、概率并不提供确定无误的结论,这是由不确定现象造成的。

  7、概率的计算:

  (1)直接数数法:即直接数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总数n,再数出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m,利用概率公式直接得出事件A的概率。

  (2)对于较复杂的题目,我们可采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

  四、几何概率

  1、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2、求几何概率:

  (1)首先分析事件所占的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

  (2)然后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

  (3)最后代入公式求出几何概率。

  五、设计概率模型(游戏或事件)

  1、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游戏或事件)是对概率计算的逆向运用。

  2、设计通常分四步:

  (1)首先分析设计应符合什么条件;

  (2)其次确定选用什么图形表示更合理;

  (3)然后再按一定要求和操作经验来设计模型;

  (4)最后再通过计算或其他方法来验证设计的模型是否符合条件。

看过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的还看了:

1.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2.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3.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4.7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01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