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数学>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写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体现梯度性,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科学设计导学案,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范文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 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 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 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同上.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零,零下)

  [问题1]: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

  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

  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

  操作)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总结一下,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

  须满足什么条件?(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说出含义就可以)

  [小游戏]: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规定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按老师发的数字口令回答“到” 游戏前可先不加任何条件,游戏中发现问题,进行弥补. 总结游戏,明确用直线表示有理数的要求, 提出数轴的概念和要求

  (教科书第11页).

  三.动手动脑 学用新知

  1.你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温度计,测量尺,电视音量,量杯容量标志,血压计等).

  2.画一个数轴,观察原点左侧是什么数,原点右侧是什么数?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四.反复演练 掌握新知

  教科书12练习.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92,,0. 23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小结]

  1. 数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 数轴的作用是什么?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5页习题5、6、7

  创设温馨积极的课堂情境

  一、创设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又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进来。我在复习“函数的图像”时就用到了这个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兔子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并用简洁的函数图像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游戏情境

  竞争意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竞争意识,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在验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教师选择了游戏接龙的方式,由任意一位学生开始,针对方程2X+Y=40,任意给X(或Y)一个值,点班级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应的Y(或X)的值,再由这位学生给出新的X(或Y)的值,依此重复进行,教师强调,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学生对这种方式都很感兴趣,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验证方法。此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一些游戏搬到课堂上,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三、创设互助合作情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形成的班级必然会有差异性,这对于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异质性来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学习合力。在小组组建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配角色,划分小组的策划者、问题的设计者,领引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去思考、探究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习内容,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和学习成绩差一点的、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让全班形成一种互补,实现互助合作。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展开合作,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积极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探究、讨论,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授有关正方形的几何题时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让每个小组动手操作折出正方形后,来共同研究解题步骤,看哪一组归纳得准确、全面。教师就探究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如下要求:(1)利用新折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归纳;(2)从边角、对解线等方面进行思考;(3)可以测量、计算、验证作各自的结论。学生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得荣誉,都积极表现,很快就完成了本次学习任务。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来创设温馨积极的课堂情境,如:开动脑筋想一想,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你回答得很棒等等,以此来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对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不但会积极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还会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作者:关志强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大安中学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相关文章

1.2016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知识

2.2016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2016七年级数学课本知识

4.2016年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5.2016人教版七年级数学题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写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体现梯度性,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科学设计导学案,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范文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 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5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