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文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文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文

  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古代诗词歌赋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七年级学生学好古诗词,并非难事,反复诵读,深入诵读,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语文古诗文苏教版,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

  (1)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表现环境清幽寂静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反应作者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心静如止水,万事皆空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诗中以静写动,以动衬静,与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诗旨:赞美后禅院景色幽静,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把洞庭湖的景象描绘得无比壮阔又生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体现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的悲惨境地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现诗人想到落魄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而禁不住老泪纵横

  诗旨:漂泊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处景感怀之作,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3)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诗旨: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蝉诗,对品格高洁的赞美有自况意味。

  (4)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表现孤雁追赶同伴的执着精神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设问,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呢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写尽孤雁形单影只惊呼求侣之情态、迟疑畏惧的心理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用反衬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

  诗旨:表达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5)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一呼一应引起游子浓重的乡愁旅思

  诗旨: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6)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概括描写北国壮阔雄奇的冰雪世界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从静态形象具体描写北国壮丽雪景的诗句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显示作者博大胸怀热爱华夏大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用比拟手法写高原雄奇表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由实入虚,想象一派新气象,把人引入一个辉煌境界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评论的过渡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热烈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主旨句

  诗旨: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好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7)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既表现春夏秋冬循环往复这一自然规律

  飞雪迎春到。  又象征政治形式虽然曲折但最终胜利的诗句

  已是悬崖百丈冰,    以冰雪衬托梅花,既表现梅花俏丽,又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

  犹有花枝俏。       坚强不屈的诗句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用衬托手法表现梅花品质高洁

  她在丛中笑。

  诗旨: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8)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旨: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的高贵品质。

  A、用铺排手法写出紧张而周密的准备工作: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B、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烘托战场上雄壮悲凉的气氛表明战地生活艰苦卓绝: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中描写战争惨烈、时间漫长的诗句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E、侧面写木兰英勇善战,战功显赫的句子: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F、突出木兰不贪名利对家乡对亲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g、用伙伴惊忙反衬木兰非凡智慧无比自豪: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9)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揭示农民为收割麦子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四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表现割麦者矛盾心理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描绘一副令人心酸的特写画面的语句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表现诗人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情况所震动,对自己感到惭愧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旨:写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10)    破阵子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描绘战争爆发前为鼓舞人心而犒劳将士,演奏乐曲

  沙场秋点兵。                      点名战争爆发的季节,并为战士出征增添肃杀气氛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描写战场激烈而壮观的场面的句子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悲愤心情的句子

  诗旨: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词人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11)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实写塞上秋景,以篷雁自比,引起乡思之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千古名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写途中得知军情,语透雄豪,显示处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诗解:本篇叙事写景相结合,但重点笔墨在于写景,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12)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以神话开端,为黄鹤楼蒙上了神奇色彩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人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登楼所见的实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思乡之情

  诗旨:表现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13)    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表达诗人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诗旨: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的思想。

  七年级语文课外描写感情的诗句

  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4、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15、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6、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1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4、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7、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8、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2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3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

  35、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36、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3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適《别董大二首》

  3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3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0、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4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4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4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4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8、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50、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51、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5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5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5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5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看了“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苏教版

2.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4.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苏教版

5.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古诗文默写

299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