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地理>

高二地理选修六教案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高二地理选修六难度系数相对较小,做好教案让学生从课堂中直接吸收考点更为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高二地理选修六教案,让各位的备课内容有更多参考。

  高二地理选修六教案: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以下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生态平衡。
  2、了解并识记以下内容:环境要素,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名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核心。
  3、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惩危害。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青少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难点]
  依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所有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①人口压力;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以下四种:
  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典型例题]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2.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第6题:意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除产生一般意义的环境污染外,还会产生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学生如果掌握各种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该厂排出的废气,可顺利确定答案。第7题:意在通过实例加深考生对清洁生产的理解,尤其改变考生可能形成的“清洁生产是无污染生产”的认识。正确选项为D。
  答案:5.B 6.D
  3.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 。把PH值小于4.5的地区称为 区。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 、 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 等酸性气体所致。
  (3)下述各国中,酸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选定的国家名称填在横线上):
  A.西班牙 B.意大利 C.冰岛 D.瑞典 E.爱尔兰 F.德国
  (4)我国是一个以 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90%来自 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 型酸雨。
  (5)酸雨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
  (6)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 和 的排放。例如,我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发展洁净 技术,清洁 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环境问题-酸雨的形成、分类和危害,同时还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答案:(1)酸雨 重酸雨
  (2)石油 天然气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氧化氮
  (3)瑞典 德国
  (4)煤 煤 硫酸
  (5)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 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
  (6)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煤燃烧

  高二地理选修六教案:我们周围的环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说明:
  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
  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
  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
  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①、②过程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④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
  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 (答案①②④③)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案例1周口店这一方水土
  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以下问题
  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思考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点拨: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
  点拨: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点拨: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
  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
  点拨: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终于有了正确的认识。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关停污染企业,处理石化区废水,治理周口河,造林绿化,保护“北京人”遗址,发展旅游业。
  板书设计
  §1.1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2.分类
  天然环境:
  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高二地理选修六教案: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
  在人类承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我们除了采取有效行动,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外,别无选择。要把行动由自发转为自觉,必须依靠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因此树立现代环境观和发展观乃是
  最基本的任务。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新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 人地对立 “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基本观点 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后果 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 良性方向发展
  活动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这种正确的认识见诸行动。我们往往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常常背道而驰。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用投票箱收集。
  1.收集表格,计算每一项结果的百分数,然后分析结果。
  点拨:在课前组织环境小组或环保积极分子进行“环保行动调查”活动,印发、收集统计问卷。上课时公布调查结果,全班进行讨论。
  2.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点拨: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环境观念提升到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人们对知行差异司空见惯,往往习以为常。调查活动能揭示这一问题,引起关注和思考,促使学生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中。这是一项育人价值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协调”呢?
  点拨:只要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如:(以下资料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给学生,并解释、翻译,让学生了解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实践行动)
  多媒体放映:
  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春秋时的管仲(管子),就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及其生物资源,反对过度采伐。战国时的荀子也把自然资源的保护视作治国安邦之策,特别注重遵从生态学的季节规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北魏时的贾思勰(《齐民要术》语),也明确地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思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掘出1100多枚竹简,其中的《田律》清晰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环境法律之一。“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这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⑴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⑵内涵
  ①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②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⑶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
  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投影:
  思考
  1.据你所知,近年来家乡有哪些建设项目?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正在进行?
  点拨:安排学生课堂快速阅读,并点明保护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世界进步的潮流,而且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评价这些建设项目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尽合理,提出改进意见;哪些是不合理的,应该停建。
  点拨:此项活动需要充分让学生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总结归纳,及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板书设计
  略

  看过“高二地理选修六教案”的还看了:

1.高二地理选修6教案

2.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教案

3.高二地理选修六期中考试及答案

4.高二地理选修六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教案

5.高二地理选修6试卷及答案

6.高二地理选修6试题及答案

7.地理选修6环境管理手段教案

8.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及答案

9.高二地理选修6期末试题及答案

10.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


331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