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地理 > 高中地理关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模拟题(2)

高中地理关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模拟题(2)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高中地理关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模拟题

  高中地理关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模拟题

  一、选择题

  (2016·山东青岛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能源效率是指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效率则兼顾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求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强度适配于地球的承载力水平。读“1997~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回答1~2题。

  1.关于四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始终最高

  B.上海能源生态效率降幅最大

  C.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不稳定

  D.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持续降低

  2.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关于图示四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特征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广东省高耗能产业发达 B.上海产业转型升级较快

  C.内蒙古三次产业波动大 D.青海多资金密集型产业

  解析 第1题,读图知,广东能源生态效率不是始终最高,故A错;上海能源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而不是下降,故B错;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比较稳定,故D错;因此答案选C。第2题A错;内蒙古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能耗产业为主,波动不大,故C错;资金密集型产业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故D错;上海经济发达,综合实力强,产业转型升级较快,故选B。

  答案 1.C 2.B

  (2016·福建四地六校三联)右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3~4题。

  3.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4.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解析 第3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4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答案 3.B 4.C

  (2015·四川成都二诊)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读图回答5~6题。

  5.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1 300米以下地带 B.1 300~1 900米地带

  C.2 500米以上地带 D.1 900~2 500米地带

  6.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解析 第5题,依据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的含义,可知该系数越大表明人均耕地越大,则人地关系越不紧张。结合图中2000年和2008年数据,可看出在1 300米以下地带,该系数明显变小了,则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第6题,图中显示,在1 900米以上地带,2008年较2000年系数变大了,则人地关系趋于缓和。理论上可能是由于在此高度上大量开垦耕地,或人口迁出所致。结合这两个年份国家政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退耕还林工程

  答案 5.A 6.B

  (2016·河北唐山一模)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是(  )

  A.京津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8.(  )

  ①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最高 ②南部沿海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 ③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 ④CO2减排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碳排放总量大,减排效率低,因此节能减排任务最重。第8题,京津地区减排效率低,我国CO2减排效率和碳排放总量受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答案 7.C 8.D

  (2015·湖北七州市二模)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下图为该区域1975~2005年间耕地重心变化图,回答9~10题。

  9.该时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  )

  A.东进 B.南下 C.西扩 D.北上

  10.2000~2005年间耕地重心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土地沙化 B.耕地撂荒 C.退耕还草 D.自然灾害

  解析 第9题,总体看,耕地重心向西移动了,说明耕地布局呈现西扩态势。第10题,2000~2005年耕地重心自西向东移动了,说明西部耕地减少了。该地耕地资源紧缺,一般不会出现撂荒现象,同时在5年时间内不会突然沙化,故最有可能是因为实施退耕还草。

  答案 9.C 10.C

  (2015·广东广州二模)“亚洲绿色22个主要城市的环境效益情况进行的评估结果。读下表完成11~12题。

  亚洲绿色城市指数

  远低于平均水平 低于平均水平 平均水平 高于平均水平 远高于平均水平 城市 卡拉奇 班加罗尔、洞内、马尼拉、孟买、加尔各答 曼谷、北京、德里、广州、雅加达、吉隆坡、南京、上海、武汉 香港、大阪、首尔、台北、东京、横滨 新加坡 11.新加坡的绿色城市指数远高于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绿地面积广

  B.相对完善的环保措施和有效的执行

  C.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D.淡水资源丰富,水资源质量高

  12.对提高我国绿色城市指数有直接作用的是(  )

  ①大力发展可再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第11题,新加坡淡水资源缺乏,土地面积狭小,绿色指数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即相对完善的环保措施和有效的执行。第12题,“亚洲绿色城市指数”取决于能源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土地使用和建筑物、交通、垃圾、水资源、卫生、空气质量和环境治理

  答案 11.B 12.C

  二、非选择题

  13.(2016·山东青岛市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长型虾类。在“渤海沿海-黄海南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答案 (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2)秋冬季节,渤海比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散热慢,水温高;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渡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4)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创新导向题

  命题角度一 环境问题

  (对接2015·天津文综卷,8~9)读漫画,分析回答1~2题。

  1.该漫画说明(  )

  A.长江与黄河是我国的两条母亲河

  B.长江又可称为黄河

  C.下游人为滥伐林木,对两条河流的水文影响较大

  D人为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导致长江含沙量增加

  2.针对图示现象,最有效的整治措施是(  )

  A.退田还湖

  B.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C.跨流域调水

  D.修建水库,加固堤坝

  解析 图示漫画说明长江含沙量增加,水文状况变差。这是因为河流中上游滥伐林木,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所致,所以其最有效的整治措施应当是保护中上游植被,建水土保持林。

  答案 1.D 2.B

  [对接2015·新课标,37(3)]富营养化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缓流水体,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受到污染的现象。2015年1月香港近海频现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的人为原因是(  )

  A.农药汇入 B.近海养殖

  C.近海捕捞 D.石油泄漏

  4.香港1月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自然原因是(  )

  ①冬季气温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3题,依材料可知,人为原因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近海养殖需要向海水中供应鱼食,从而导致营养物质进入海水,形成富营养化。第4题,富营养化关键在于营养物质的浓度过大,1月降水少、入海径流少,则等量的营养物质,使海水中营养物质浓度较大;同时香港处于热带而水温较高,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答案 3.B 4.C

  (对接2014·北京文综卷,11)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5~6题。

  5.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

  A.东部沿海地带 B.中部内陆地带

  C.西北内陆地区 D.西南青藏地区

  6.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防护 B.气候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环境污染

  解析 第5题,图中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表明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第6题,结合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可判断答案。

  答案 5.A 6.C

  命题角度二 可持续发展

  (对接2013·江苏地理卷,19~20)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人们环保意识据此回答7~8题。

  7.若W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水泥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砖瓦厂

  8.该生产流程的优点有(  )

  ①粉尘去除率高 ②根本上缓解全球变暖

  ③热回收利用率高 ④减少污染物质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7题,可利用粉尘为原料生产水泥。第8题,该生产流程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全球变暖。

  答案 7.A 8.C

  (对接2013·福建文综卷,1~2)下图为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A.沼气池、畜牧场、耕作业 B.沼气池、耕作业、畜牧场

  C.耕作业、畜牧场、沼气池 D.畜牧场、沼气池、耕作业

  10.最适宜发展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草原 D.南方低山丘陵区

  解析 第9题,沼气池的沼渣可以养鱼;鱼塘的塘泥可以作为肥料提供给耕作业;畜牧场的粪便可以发展沼气,畜牧场和耕作业的产品都可以作为食品厂的原料。第10题,发展沼气池在温度高的地区较为适宜;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既可以发展

  答案 9.A 10.D


猜你感兴趣:

1.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练习试卷

2.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练习试卷

3.高中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试卷

4.高中地理选修三《区域发展阶段》检测试题

5.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练习试卷

378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