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

高二年级历史重点简答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要想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二历史,好好学习一下哦

  表达高二历史简答考试题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 职相参,总领百官, 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四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 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9分)

  (2)材料三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8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8分)

  (1)内容:汉朝: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派遣刺史监察郡国。(4分)

  明朝: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 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3分) 特征: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制度腐朽没落)。(2分)

  (2)制定:克利斯提尼。(2分)

  特点:公民监督(自下 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目的:维护民主政治。(2分)

  (3)原因:美国政府主要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构成;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4分)

  不同:前者以监察官员为主体;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4分)

  高二历史考试简答题阅读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1)上述两部文献对国家权力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规定?有什么共同影响?(4分)

  史论:

  材料三 民主要真正实现必需做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原则民主”体现了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程序民主”体现了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主实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主要表现。(4分)你是如何理解“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4分)

  (3)综合上述史料研究和史论探讨,欧美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特征? (3分)

  (1)材料一界定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材料二界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完善,(4分)

  (2)原则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程序民主:三权分立,互相制衡。(4分)

  理解:学习英国的议会制;成功地实践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等学说。(4分)

  (3)选举;议会立法;权力部门之间相互制衡。(3分)

  高二年级重点简答参考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 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参考答案:14.(1)①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②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努力:①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②秦朝的焚书坑儒;③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太一统”。

  (3)评价:①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②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扩大了儒学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高二年级历史重点简答题相关文章:

1.高二历史会考试题卷

2.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简答题部分

3.历史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4.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5.高二历史走进世界贸易组织单元测试题答案

4137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