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生物 > 高二生物选修三复习提纲(2)

高二生物选修三复习提纲(2)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高二生物选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生物选修三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基因工程

  1. 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 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技术支持有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工具酶的发现,DNA合成和测序仪技术的发明等。

  3. 基因工程操作中用到了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4. 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这种酶在原核生物中的作用是识别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5. 限制酶的特性是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限制酶产生的末端有两种:粘性末端和平末端。

  6. 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二者在作用上的区别为前者是恢复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后者单个的核苷酸连接到DNA分子上。

  7. 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应该具备标记基因;多个限制性内切酶切点;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稳定存在三个特点。

  8. 常见的载体种类有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

  9.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为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0. 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为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载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等特性来获取目的基因

  11. 基因文库、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的区别: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体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称之为基因文库。如果含有一种生物所有基因,叫做基因组文库。只包含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这种基因文库叫做CDNA文库;联系: 都含有导入的某种生物的基因

  12. 基因重组操作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将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同时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13. 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4. 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了切出相同末端,因此切割必须用同一种限制酶?

  15.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 微生物细胞的常用方法分别是脓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法;首先用Ca离子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然后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溶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完成转化

  16. 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植物可以采用体细胞,动物不能用体细胞,一般采用受精卵细胞。因为受精卵具有全能性。

  17. 当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时常用Ca2+ 处理细胞,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

  18. 目的基因的检测要从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方面进行检测?分子水平鉴定: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个体水平鉴定: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19. 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一般需要碱基互补配对。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不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20. 在农业生产上: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干旱和抗盐碱等),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

  21. 基因治疗不是对患病基因的修复,基因检测所用的DNA分子只有处理为单链才能与被检测的样品,按碱基配对原则进行杂交。

  22. 蛋白质工程的本质是通过改造基因进而形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

  二、细胞工程

  1. 细胞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者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取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在细胞器水平上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属于细胞工程

  2. 细胞全能性: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3. 都具有该生物全部遗传信息,因此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4. 细胞在生物体内没有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5.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以实现的条件是离体,合适的营养和激素,无菌操作。

  6. 在生物的所有的细胞中,受精卵细胞的全能性最高?

  7. 生殖细胞的全能性高

  8. 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9. 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叫脱分化。

  10. 再分化是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重新分化出根或芽等器官。

  11. 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不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

  12. 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的成分有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植物激素、有机添加物,与动物细胞培养相比需要蔗糖、植物激素,不需要动物血清。

  13. 在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过程中,需要植物激素

  14. 植物组织培养全过程中都需要无菌,愈伤组织之前不需要光照

  1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用途有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和杀虫剂等;制造人工种子;转基因植物的培育等。

  16. 用植物体的茎尖、根尖来获得无病毒植物

  17. 生产紫草素时需要进行脱分化用

  18. 转基因植物的培育需要植物组织培养

  19. 人工种子中人工胚乳相当于大豆种子的子叶

  20. 人工种子与正常种子相比发芽率高、繁殖能力强、结子容易

  21. 将不同种植物的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叫做植物体细胞杂交。

  22. 用纤维素酶 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23. 物理方法:点刺激、振荡、离心;化学方法:聚乙二醇

  24. 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是新细胞壁的形成

  25. 融合后的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才能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6.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完成的标志是细胞膜融合

  27. 植物体细胞杂交这一育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28.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等

  29. 动物细胞培养经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30. 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31. 植物细胞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动物细胞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

  32. 培养的动物细胞通常取自胚胎、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

  33. 动物细胞培养时的气体环境是95%的空气加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CO2起到调节PH值作用

  34. 使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35. 动物组织处理使细胞分散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36. 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样的培养过程通常被称为传代培养。

  37. 细胞系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38.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应用有生产许多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基因工程离不开动物细胞培养;检测有毒物质;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研究;为治疗和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39.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区别:操作步骤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需要先去除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诱导方法不同: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只能用物理、化学方法;最终目的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最终是为了获得杂种植株,动物细胞融合最主要目的是获得单克隆抗体。

  40. 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41. 生产杂交瘤细胞要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42. 注射相应抗原后,从小鼠脾脏中提取出B淋巴细胞

  43. 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44. 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要两次筛选

  45. 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或者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者小鼠腹水内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46. 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47. 杂交瘤细胞融合时,对B淋巴细胞为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

  48. 一种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49. A和B两种细胞融合,只考虑两两融合,融合方式有AA、BB、AB融合三种

  50. 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第二次:抗体检测

  51. 单克隆抗体在多种人类疾病及动植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用于癌症治疗,也有少量用于其它疾病治疗。

  52. 生物导弹中,单抗的作用是导向作用,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既不损伤正常细胞,又减少了用药量。

  53. 去核卵母细胞能够激发核的全能性

  54. 我们选用的卵母细胞应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

  55. 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动物有细胞质基因的影响,有生活环境的差异影响,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三、胚胎工程

  1. 精子和卵子的产生过程精子变形,卵子没有。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出生前完成的。

  2. 精子细胞产生后需要经过顶部形成,尾部发育,精子头出现,细胞质浓缩、精子形成等处理

  3. 卵子的发生在在胎儿时期完成了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排卵前后进行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减Ⅱ分裂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过程中完成?

  4. 在受精前精子要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内获能;排出的卵子要在输卵管中进一步成熟到减Ⅱ中期才具备受精能力)。

  5.受精过程包括精子获能,卵子准备阶段,卵子防止多精入卵有透明带反应 卵黄膜封闭机制

  6.受精的标志是两组核染色体合为一组,受精完成标志是形成一个含二倍染色体的合

  7.胚胎发育经历了卵裂、桑葚胚、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形成等生理过程

  8.桑椹胚一般指32个左右的细胞数目的胚胎?

  9.胚胎分割选用的胚胎最好处于桑椹胚或者囊胚时期,因为全能性较高

  10.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包括体外受精技术、胚胎早期培养技术、胚胎干细胞培养、胚胎分割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

  11. 精子的体外采集常用假阴道法,手握法,电刺激法

  12. 体外获得精子不能直接体外受精,需要获能处理才行

  13. 采集卵子前一般要对雌体进行促性腺激素处理,从较大体型动物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都要经过体外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精子受精。

  14. 胚胎的早期培养培养液还需要添加激素

  15. 获得的早期胚胎有向受体移植、冷冻保存两种去向

  16. 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可以称为胚胎干细胞

  17. 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增殖二不发生分化。对它可以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18. 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所有的成体组织细胞,甚至发育成为完整的个体)、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分化形成除自身组织细胞外的其他组织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皮肤干细胞等)和专能干细胞(维持某一特定组织细胞的自我更新,如肠上皮干细胞)三种类型。

  19. 干细胞可以通过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囊胚的内细胞团)或从胎儿的原始性腺中分离而来

  20.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用途为理论方面: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用于哺乳动物的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研究。实践方面: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

  21. 胚胎分割时要注意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22. 胚胎移植技术包括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配种或进行人工受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移植,以及移植后的检查等步骤

  23. 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是同种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

  24. 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换,而胚胎本身的遗传物质并不发生改变,因此各种性状能保持其原来的优良特性。

  25. 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从而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大大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26. 胚胎移植过程中两次使用促性腺激素的目的是:第一次,对供体、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第二次,共同母牛做抄书排卵处理。

  27. 胚胎移植过程产下的犊牛性状取决于供体牛

  28. 不同动物其胚胎移植的时间不同,例如:牛、羊一般要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移植,小鼠等可在更早的阶段移植

  四、生态工程: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本概念:a.原理:循环经济原理。b.做法: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c.目的: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9. 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对本概念的理解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它的优点——对人类的粮食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缺点——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40.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41. 建设生态工程的目标就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它可以是纵向的层次结构,也可以发展为由几个纵向工艺链索横连而成的网状工程系统。

  42.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简而言之: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43.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4.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 生物借助能量的不停流动, 一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物质, 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 即所谓“再生”, 重新被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所吸收利用, 进行着不停顿的物质循环。其意义是: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我们在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进行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要使大多的物质循环再生,以减少污染,如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如:无废弃物农业。

  45. 物种多样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只有保持生态系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其意义是: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我们在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要保持物种多样性程度高,这样的生态系统稳定性高,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如:“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46. 协调与平衡原理的意义是:可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我们在利用协调与平衡原理进行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要考虑生物要和环境相适应种群数量与环境的负载能力要平衡。如: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47. 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其意义是: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需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只有三者结合才能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取得成果。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48.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大于部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意义是:改善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能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如:桑基鱼塘;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49. 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50. 生态位,又称小生境或是生态龛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它是一个物种为求生存而需的广义“资源”。例如:蝙蝠需要在某地夜间捕食蚊子。这里面某地的自然因素(例如空气质量,其他关系到蝙蝠栖息地的因素),蝙蝠夜间运动的可行性,蚊子都是蝙蝠的生态位的一部分。一个物种只能占有一个生态位。

  51. 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桑叶喂蚕,蚕产蚕丝;桑树的凋落物和蚕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饲料,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促进鱼生长;甘蔗可榨糖,糖渣喂猪,猪的排泄物进入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经微生物的分解,又可作为桑和甘蔗的有机肥料。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很难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了多种经营为农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无废弃物农业”的要求。

  52. 传统经济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生态经济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53. 生态工程的实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54. a.问题: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怎样才能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如何能较多的产出,以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以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b.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c.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案例:北京郊区窦店村的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55.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a.问题:小流域(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b.对策: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控制土壤侵蚀。c.原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和工程学原理。d.案例: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治理模式。

  56.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a.问题:土地荒漠化(原因:过度伐采、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b.对策:实施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c.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d.案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及其他配套工程等。

  57.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a.问题:现在地球上80%的湿地资源遭破坏(湿地的作用: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环境等)。b.对策: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c.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d.案例:鄱阳湖生态恢复工程。

  58.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a.问题:矿区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b.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c.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d.案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59.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a.问题: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如过量垃圾、煤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噪音等。b.对策:进行城市规划分区;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产出;治理污染,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立监督法制。c.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等。d.案例:加强绿地建设;采用水生植物、湿地生态净化工程;采用净化污水;垃圾分类处理。

  60. “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的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使我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即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是无价之宝。

  61. “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的实验的目的是: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以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系统,仅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

  62. “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的实验结果:实验以失败而告终。

  63. 导致“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失败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失调,以及“大气和海洋”比例与地球相差甚远,土壤呼吸释放的CO2超过了植物和海洋的固定能力,导致空气中CO2的增加,O2量减少,不足以维持人及动物的生存

  64. 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的应用范围:除了治理环境污染之外,主要是通过介于工程和依靠自然恢复力的一种中间途径,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开矿后废弃地以及湿地等进行生态恢复。

  65. 我国生态工程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已不单纯是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

  66. 我国生态工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67. 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遵循“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基本原理。

  68. 优点:遵循“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基本原理,吸收传统农业的精华,适合中国农业和农村的特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缺点: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缺乏及时准确地检测技术支持,缺乏理论指导。

  69. 我国西部生态治理的新思路

  思路之一:在我国西部农区和牧区交错的地带,有数千年漫长的农牧区界线拉锯式变动和农进牧退的过程,这一地带不适合将种植的粮食作物不断向半干旱山坡地扩展,因为这会严重地破坏自然植被,诱发一系列破坏生态环境的效应,如滥垦兼撂荒,水土严重流失及土地肥力减退。但是如果在这一地带内采取断然措施,全部或大部分退耕还草、还林,势必同农民的生存(粮食安全和收入保障)发生尖锐的矛盾。为此,生态学者任继周、程序等提出了“寓粮于草”、“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和思路。经济生产力同初、次级生产力的耦合将形成可观的“生态系统生产力”,从而为打破恶性循环提供足够的“启动”力。这将是一条解决发展农村经济同改善、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矛盾的途径。

  思路之二:目前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西部生态退化的沙地和草地植树等,但是这些经费支出的效果相对于大量的投资来说收效很小。为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提出了建设生态城镇,以地养地,依靠自然力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治理方略。将这部分经费用于围封,建自然保护区及改善搬迁牧民的生活,腾出土地“休养生息”,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沙尘暴的治理方面,关键要解决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演替中牲畜及人口的压力,生态系统的平衡可以借助自然力解决。可见荒漠化治理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33.包括养殖场、屠宰场废水在内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虽然经过厌氧处理(沼气发酵),可以有效的降低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学耗氧量(c0D),但是沼液中大量的氮、磷养分并未脱去。如果集中排入水体,仍然可能导致富营养化。这种情况与由于水源污染和城市污水引起的富营养化是一样的。关键是如何能有效地脱出过多的氮、磷等,以至脱去水中的重金属。原中国水稻所科技人员创造了用浮床种植特殊的水生、半水生植物的办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定期采收的绿色植物体有的可以直接用作饲料,或加工成绿肥,有的甚至在大量干燥处理后进行金属的熔炼,提取铜、锌、汞等金属。目前国内外都有类似的试验。该技术能使沉水植物和底栖生物等水生生物得到自然恢复,使水生态系统逐步达到稳定状态。

  34.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大小,直接取决于风力、气温、降水及与其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气候异常、高空气流运动、气温升高是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降水稀少,导致表层土壤干燥、疏松;植被破坏、沙化土地不断扩展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这与人类的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放牧、滥伐滥采等破坏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城市建设中工地裸露也是扬沙浮尘天气的原因之一。

  35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

  36生态农业所运用的原理是生态学原理,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农业投入。

  37.生态农业的常见类型有桑基鱼塘和沼气农田立体养殖模式。

  38.建立生态农业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入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五、教材基本实验

  1. 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2. 烘干是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4.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5. 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6.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

  7. 便于颜色反应的观察

  8. 浅蓝色。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9. 否则会因细胞重叠影响观察

  10. 洗去浮色

  11. 橘黄色、红色

  12. 若鸡蛋清稀释不够,导致蛋白质的聚沉,黏固在试管壁上,难以清洗。与实验组进行对照

  13. 先加入试剂A,造成碱性环境,只有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才易与Cu2+发生颜色反应

  14. 分别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硫酸铜浓度不同;斐林试剂是将两液混合均匀后加入,而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加NaOH,后加CuSO4;可溶性还原糖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半缩醛羟基,在加热的条件下,将Cu(OH)2还原为砖红色的Cu2O沉淀,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15. 向待测溶液中分别加入斐林试剂、苏丹III染液、双缩脲试剂,根据它们的颜色变化来确定待测溶液中的有机物成分。

  16. 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

  17. 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

  18. 4个

  19. 转动转换器。变暗。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20. 恰好相反

  21. 健那绿染液

  22. 藓类小叶为单层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没有颜色,染色后能观察到线粒体的分布

  23. 球形或椭球形。呈不均匀分布

  24. 半透膜、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25. 玻璃纸、膀胱膜、蛋壳膜等

  26. 具有原生质层,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就出现质壁分离

  27. 具有紫色大液泡

  28. “质”是指原生质层,“壁”指细胞壁

  29. 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

  30. 自由扩散

  31. 蔗糖溶液,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32. 紫颜色范围变小、颜色加深

  33. 细胞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34. K+和NO3-可以进入细胞内部,改变细胞内外浓度,细胞吸水而自动复原

  35.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

  36. 证明了成熟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是半透膜,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发生吸水和失水

  37. 鉴定植物细胞的死活、区分溶液浓度的高低、测定细胞液的浓度、验证植物细胞吸水条件等。

  38. 设置一系列梯度的温度或pH为自变量,实验中试剂用量相同、处理时间相等;在温度的实验中用碘检验淀粉,pH的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过氧化氢酶的实验可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速度或数量)

  39. 将等量的淀粉和淀粉酶加入不同的试管,同时放入某温度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将淀粉酶溶液加入相应的淀粉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加碘检验。

  40. 不能,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产物主要是麦芽糖

  41.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色素分离。

  42. 自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 b(黄绿色)

  43. 叶绿体类囊体上

  44. 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碳酸钙是防止色素在研磨中被破坏

  45. 防止毛细现象

  46. 防止色素带重叠。使色素具有一定的浓度,否则色素带较淡

  47. 防止滤液中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没有色素带

  48. 色素能溶解于层析液中,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

  49. 扩散最快的是胡萝卜素为橙黄色(最慢的是叶绿素b为黄绿色);最宽的是叶绿素a为蓝绿色,最窄的是胡萝卜素为橙黄色;因为不同色素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同,所以宽窄有差

  50. 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51. 有氧:向酵母菌培养液中通入经过氢氧化钠溶液的空气;无氧:环境密闭,培养液为煮沸冷却后的葡萄糖溶液

  52. 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

  53.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4. 细胞呈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在分裂

  55. 此段有分生区细胞

  56. 分生区在此区域,便于观察

  57.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58. 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59. 染色体(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属于碱性染料。染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60.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61. 分生区

  62. 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处于间期的时间最长

  63. 不能

  64. 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核控制能力的限制、

  65. 细胞需要一定量的细胞器,每种细胞器都有一定的体积;细胞内的酶促反应很多,而每个酶促反应需要一定的空间

  66. 幼嫩花药(雄蕊)和蝗虫的精巢,由于有大量的细胞,可以找出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观察;而雌蕊和小鼠的卵巢由于一般只有一个成熟的卵细胞,不利与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67. 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缍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用低温处理植物组织细胞,使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细胞数目不变。

  68. a、培养洋葱根尖。待洋葱根长出1cm左右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0C)。诱导培养36h。b、固定形态。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冼2次。c、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69.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能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条件下抑制纺锤体生成或破坏纺锤体。导致染色体复制且着丝点分裂后不能分配到两个细胞中,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70. 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确定调查手段→设计统计表格→汇总分析数据→得出调查结果】

  71. 范围要广。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在每个学生的亲属中进行调查,尽可能广泛收集信息,教师还要把一个班、一个年级的数据加以综合,如果调查数据过小,得出的发病率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3 如果调查某病的遗传方式,则要对患病的家族群体进行调查统计

  ②随机性。对所调查的群体要随机抽样,避免误差。

  ③真实性。调查了多少人,其中有多少人有某种遗传病,要如实记录

  72. 需对患病家族进行调查

  ①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②如果调查某病的遗传方式,则要对患病的家族群体进行调查统计。

  73. ①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②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③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74. 溶液的浓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

  75.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76.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直至除了自变量以外影响实验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77. a、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

  b、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c、重复原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 ;

  d、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e、科学性原则 。

  78. 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时间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每隔2~3 d记录也可。

  79. 葡萄糖与班氏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反应(从蓝色到砖红色),通过比色卡可确定尿糖浓度

  80. 班氏尿糖定性试剂的配制取柠檬酸纳86.5 g和无水碳酸钠50 g放入1 000 mL三角烧瓶中,加水350 mL,加热溶解。待冷至室温。另用100 mL三角烧瓶加入硫酸铜8.65 g,加水约50 mL,加热溶解,待冷至室温。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前液,随时搅匀,并补足水量至500 mL。为了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生成,故加入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亲水性掩蔽性络合物形成剂,它能与铜离子形成可溶性络盐。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81.显微镜直接观察法(血球计数板计数、红细胞对照求值);重量法;菌落技术法;比浊法等

  82.每天取样时间大体一致,每次每组按序号取一支试管。计数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取样的吸管要干净且分开使用,每次取样前要试管振荡摇匀。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后立即将数据填到记录表格中。

  83.适应的温度、PH、溶解氧和营养物质等条件

  84.以表格的横纵量对应坐标的横纵坐标,再把表格的数字在坐标上描出来,再把它们连成曲线即可。

  8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 “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86.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管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猜你喜欢:

1.高中生物选修三复习资料

2.高二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3.高中生物选修3易考知识点

1361673